二是王守仁是知行合一的,就是他的行動力非常強。
下面詳細講一講王守仁是怎么平定寧王叛亂的??梢詮乃男袆又?,理解什么叫知行合一。
正德十四年,王陽明前往福建去平叛。走到半路,接到一個消息。寧王叛亂了。
寧王是明朝的王爺之一,第一代寧王叫朱權(quán)。是朱元璋第十七個兒子,最開始的駐地在大寧,現(xiàn)在的內(nèi)蒙古遼寧一帶。朱元璋派他在這里守衛(wèi)大明。此人善于謀略,但還是被另一位更腹黑的哥們給黑了。那位就是燕王朱棣,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去跟建文帝爭皇位時,首先沖到他的大寧,借口尋找?guī)椭褜幫踔鞕?quán)給綁架了,逼迫寧王跟他一起造反。當時許下諾言,成功之后,這天下你一半我一半。
朱棣的話有時候你可以信,有時候不能信,有關(guān)權(quán)力分配的,那當然是標點符號都不能信。
朱棣當了皇帝之后,不但不跟朱權(quán)分天下,連蘇州、錢塘這些一二線城市也不給,把朱權(quán)調(diào)離邊疆,打發(fā)到四川一帶。
朱權(quán)一氣之下,跑到南昌不走了。朱棣理虧也就隨他去了。從此寧王的封國就在南昌。
過了這么多,歷代寧王還是比較寧靜,直到現(xiàn)在出了一位不那么寧靜的寧王。這位寧王叫朱宸濠。
史書記載朱宸濠這個人很聰明,但是很輕佻。這個世界上,很多壞事就是這類人干出來的。我們說良知良知,一部分是良,一部分是知,朱宸濠就屬于那種有知無良的人。
到了他當寧王之后,就開始蓄養(yǎng)死士,家里搞了一大批亡命之徒,沒事還客串一下土匪,帶著人去江面上打劫商船,按理說王爺應(yīng)該不差錢,打劫商船除了弄點錢之外,可能還有點軍事演習的味道。
漸漸地,大家都知道這位寧王肯定是要造反的。這就是一個定時炸彈,誰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會爆炸,你說要拆除吧,又怕提前把它引爆了。所以明朝上上下下都知道寧王要反,但就是拿不出方法,眼睜睜看著這炸彈自己爆了。
寧王造反的時候,王陽明正好受命去福建平叛,六月十五抵達豐城縣,這里離寧王的南昌城只有一百多里,可以說誤闖進了反王大本營。
這里還有一個很驚險的事情。六月十三號是寧王的生日。王陽明當時從贛州去福建,要經(jīng)過南昌府,按理說要給王爺祝壽的。但就在要去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的官印忘帶了。所以,王陽明就趕緊派人回去取,他自己在半路上等,這樣就耽擱了幾天。恰恰,寧王就是利用過壽這個機會造反,一來附近的官員都過來祝壽,可以趁這個機會把這些官員控制住。另外,生日造反,圖個吉利,明年的生日就不在南昌過了,要在北京過。
如果王陽明也去祝壽,毫不意外,肯定要被朱宸濠抓住,王陽明是肯定不會投降的,那王陽明的性命就要打上句號了。
雖然意外的躲過了一劫,但是現(xiàn)在住的地方離南昌也很近啊,只有百來里地,而且王陽明這些年在南方平叛,早就引起了寧王的注意,寧王一直想把他拉擾過來。拉攏不過來,那也要殺掉。這會,寧王已經(jīng)派出了追兵,要來捉拿王陽明。
王陽明能否逃出寧王的追捕呢?
得知寧王造反之后,福建肯定是不能去了。不但不能去,眼下的問題是怎么逃出寧王的魔爪。
這個時候,王陽明手下只有一百多士兵,如果要回贛州大本營搬兵,肯定來不及。
這時候,王陽明決定前往吉安。王陽明從貴州龍場出來后,第一站就是在吉安的廬陵當縣令,對當?shù)氐那闆r比較熟愁。而且當?shù)氐陌傩找埠苄湃嗡?。這里將成為他策劃討賊的大本營。
吉安在贛江的中流,坐船去比較方便。
可是,要出發(fā)的時候出問題了。風向不對。吉安在南方,可是當時正吹著南風。當時是六月,夏天。南風多北風少。不但吹的是南風,而且風很大,船逆風而行,很難前進。
這時候,王陽明只好向諸葛亮學習,向天借風,他在船頭焚香祈禱。表示老天爺你看在蒼生百姓的份上,麻煩趕緊把風向調(diào)一調(diào)。你要是照顧寧王,那你吹南風吧。我掉水里淹死算了。
這么一祈禱,風向還真的變了。王陽明大喜過望,趕緊從船上站起來。
開船開船,趕緊去吉安。
大家趕緊動了起來,可是,半天船還沒有動起來。
為什么呢?
大家都在瞎忙,真正開船的船夫不見了。
船夫下班了,船夫說太陽已經(jīng)下山,不能出船。這個可能還真不是船夫偷懶,而是為了安全起見,畢竟開夜船危險系數(shù)大。
但這個時候你跟我講安全運輸法則?軍事面前,沒有任何法則,完成任務(wù)是唯一法則。
王陽明一把拔出劍,要把船夫斬了祭天。
還是大家苦勸,說這個事情殺人不好,等會還得靠他開船。
但王陽明盛怒之下,還是把船夫的耳朵砍了下來。
為什么王陽明這么憤怒呢?就是因為知行合一。
表面上大家都著急,但是可能有的人心里有僥幸,說不定寧王造反,根本沒空管我們呢,遲一點也沒關(guān)系嘛,明天太陽出來再走也不遲。只有王陽明是真正清楚的,他知道這個時候絕對不有任何僥幸心存。你知道有危險了,還不行動,那就不是真正的知,真正知道了,就必須馬上行動。
船終于開了起來。
開了二十里地,王陽明突然說:停,停。
又有什么事?
船太慢了。
因為是大船,行進速度很慢。
那慢一點開也是開啊,寧王的追兵不會這么快吧。
如果這樣想的話,說明你的知行合一就沒有學到家。發(fā)現(xiàn)問題不去解決問題,寄希望于自己不能掌控的部分,比如船慢,不去解決,只是希望對方也慢,那就不叫知行合一。知道船慢,那就想辦法解決,這才叫知行合一。
王陽明下令,趕緊去找商船,換船開。
商船找來了,王陽明換了船。這時候,王陽明把自己的衣服取出來,吩咐放到大船上去。
為什么呢?
“等下追兵來了,你總要給他們一點交待吧?!?/p>
王陽明連追兵的需求都想好了。要是追兵來了什么都沒有,他沒有辦法回去復(fù)命,肯定窮追不舍,如果扔下兩件衣服,他可以拿著回去交差,追捕的心自然就松了。這也算是金蟬脫殼之計吧。
吩咐完這一切,王陽明又指著官船前的羅蓋,這個東西得帶上。
為什么???
呆會去了吉安府,我們怎么證明自己?
大家恍然大悟,七手八腳把這個羅蓋給取下來,放到商船上。
應(yīng)該留什么,應(yīng)該帶什么,緊急關(guān)頭,王陽明一絲不亂,心里特別的清楚,而且全部都轉(zhuǎn)化為行動,這就是知行合一。
一路上,王陽明經(jīng)過臨江府,臨江知府熱情出迎,看他坐的商船不舒服,提議給他換條好的官船。
王陽明馬上拒絕了。自己坐的商船就是絕佳的保護,換官員?再舒服也不換。
到了新淦縣,這個縣的縣令平時很關(guān)注操練兵馬,熱情邀請王陽明留下來。我這城里有兵,寧王追兵來了也不怕。
王陽明同樣拒絕了:你的心意是好的,但你這個彈丸小地,不堪用武。
王陽明這一路逃亡,思路非常清楚。
在他極為高效的行動力下,王陽明終于抵達了目的地吉安府。當時吉安府已經(jīng)戒嚴,城門緊閉。王陽明把自己的羅蓋一舉,城門一看,是自己人,這才打開大門把王陽明迎了進去。
寧王的追兵,他們確實追了上來,已經(jīng)截住了王陽明最初乘坐的官船。但王陽明已經(jīng)換船,再追就來不及了。追兵只好拿著王陽明留下來的衣服回去交差。
王陽明終于擺脫了第一個危機,但接下來,王陽明將面臨更艱難的選擇。王陽明原本是奉旨前往福建平叛,現(xiàn)在寧王突然起事,他是繼續(xù)執(zhí)行自己的任務(wù)前往福建呢?還是留下來,征討寧王?
不去福建,則是抗旨不遵,征討寧王,又沒有上面的旨意,等于擅自行動。
王陽明該如何選擇呢?
前面我們說到王陽明去福建平叛,半路碰到寧王叛亂,而且寧王還派兵前來捉拿王陽明。
王陽明一路上巧換商船,留下官服,擺脫了追兵。接下來,他需要做出一個選擇,是繼續(xù)執(zhí)行自己的任務(wù)前往福建呢?還是留下來,征討寧王?
不去福建,則是抗旨不遵,征討寧王,又沒有上面的旨意,等于擅自行動。
王陽明決定留下來。因為局勢有變,眼下最危難的事情就是寧王叛變。王陽明馬上給部里上書,表明自己留下的原因。
他說:天下之事莫急于君父之難,如果我不管的話,讓朱宸濠順流而下,萬一南京失守,他將以此為根據(jù)地北上,半個月之內(nèi)就將動搖京師,這樣,勝負就難說了。這是天下安危的關(guān)鍵時刻,我不能走。
這個書,王陽明連上兩次。為什么?因為害怕信路不通,不一定能送到北京,送到北京,不知道又被什么人給攔截下來,所以他連上兩書,內(nèi)容完全相同,保證能夠送到。
寧王之叛,跟王陽明并沒有什么直接的關(guān)系,但考慮到國難當頭,王陽明決定留下來甘赴國難。
那怎么解決寧王之叛呢?
到達吉安之后,王陽明馬上給江西浙江等地發(fā)出公文,通告寧王叛亂之事,然后宣布,自己已經(jīng)接到朝廷的命令,將奉命討賊,大家不要驚慌。
王陽明早就有平匪的業(yè)績擺著,江南一帶對他是如雷貫耳,聽到朝廷派他出來主持局面,心里總算放心了。
但事實上,王陽明這時候根本沒有收到朝廷的旨令,他這是矯旨了。但事出緊急,王陽明已經(jīng)顧不得這些手續(xù)。知行合一,想到什么就去做。
除了這個之外,王陽明大造聲勢,說皇帝已經(jīng)知道這件事情了,大明王師已經(jīng)集結(jié),從北京出來平定寧王之叛。
另外,王陽明又偽造一封緊急公文,里面說總督兩廣的都御史已經(jīng)收到消息,正率四十萬狼兵前往江西,請沿途各兄弟單位準備好接待工作。
這個公文編得非常像,因為狼兵向來是比較跋扈的,沿路都是要好好招待的。這些情況,王陽明在贛州平定匪患時早就領(lǐng)教過了,這樣的公文他也看過,所以拿過來稍改一下,一封足以亂真的公文就出來了。
除了假借狼兵,對其他單位,王陽明也毫不客氣,拿來就用,各種公文層出不窮。什么徐州兵馬,淮安本馬,甚至他自己也有兩萬兵馬等等已經(jīng)全部出動,總數(shù)不下數(shù)十萬,八面而來。
寫完這些公文,王陽明叫來十多名小吏,把這些書信縫在里面的里襯,讓他們前往南昌,故意被朱宸濠的伏兵抓住。
在最開始擺脫朱宸濠的追兵時,王陽明就想清楚了,當時他跟臨江知府對話,就表示,朱宸濠有三計,上計是直搗軍師,乘其銳氣,出其不利,如果一舉攻下京師,天下就要變色了。中計是攻打南京,則半壁江山會落到朱宸濠手上。而下策就是困守南昌,等到王師四集,那破他就容易了。
事實上,朱宸濠原本是準備采取上計,直搗京師的。
我們寧王其實也是有一點智商的,但是,他的智商要是碰上哲學軍事家王陽明,那完全就不夠看了。王陽明除了散布假消息,還四處發(fā)通告,一是讓所有的商船,特別是賣糧的全部停止運輸,以免被朱宸濠截獲。又再次祭出十牌家法,勸告百姓不要四處走動。王陽明再次強調(diào),勤王大師正在路上,你要跑出去亂走,安全我們可是不保障的。
王陽明這一套組合拳打出來,朱宸濠也是半信半疑了。很多人曾經(jīng)問過王陽明,說我們散布這些消息,只怕朱宸濠不一定相信吧。
王陽明告訴他,這個東西散布出去,不是為了讓朱宸濠全部相信,但只要他有一絲猶豫,我們就成功了。
這里面的秘密也就是知行合一。
如果朱宸濠能夠做到知行合一,他知道直搗京師是他唯一的希望,應(yīng)該乘其銳氣,馬上發(fā)兵。王陽明制造這些假消息,就是攪亂朱宸濠的知,讓他無法行。或者說無法第一時間行。
抓住自己的知行合一,破壞對方的知行合一,這就是破敵的關(guān)鍵。
王陽明的消息傳出來后,朱宸濠害怕了,要是自己現(xiàn)在出去,不是迎頭撞上官兵的主力?
就遲疑了這么幾天,但總算智商沒有完全下線,還是想明白了。自己剛起事沒兩天,京城就算得到消息,也得四五天,怎么可能就馬上組織起大軍呢?
很快,探子也回來了,證實了王陽明的話純粹是胡扯,北京方向根本沒有大軍出動。
朱宸濠終于醒悟了,但這時直接進攻京師的機會已經(jīng)不在了。北京肯定做好了準備。
于是,他采取了中策,進攻南京。
那么,朱宸濠能否攻下南京?王陽明的反間計告一段落,接下來,他將如何破解朱宸濠的攻勢?
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后,朱宸濠醒悟過來,帶著大軍前去攻打南京。
這時候,出現(xiàn)了另一位平叛功臣。這位功臣叫楊銳,是安慶府的都指揮史。安慶是長江五虎城市之一。處于南昌跟南京之間,戰(zhàn)略位置非常重要。
朱宸濠先是派了說客,希望安慶能夠開城投降。楊銳守住城門,說,要想我們安慶投降,除非逆濠自己來。
楊銳痛罵朱宸濠是逆濠。朱宸濠聽了之后當然是大怒。叫囂要將安慶城殺個雞犬不留。
這時候,他的謀士告訴他,不要進攻安慶,我們應(yīng)該繞過安慶,拿下南京,只要南京在手,安慶垂手可得。
可以說,朱宸濠手下還是有能人的。局勢分析得很清楚。朱宸濠聽了以后,也覺得有道理,準備繞過安慶,但走著走著,他還是掉過頭來,非要拿下安慶不可。
為什么呢?
因為楊銳令人在城的四角樹起大旗,上面寫三個字:剿逆賊。又安排士兵上城一起喊口號:剿逆賊!剿逆賊!
朱宸濠坐在船里,聽得心煩意亂,自己都繞著走了,你還來招我惹我?不打你,我這口氣咽不下。
所以,朱宸濠掉轉(zhuǎn)船頭,下令先攻安慶,再下南京。
這一來,就中了楊銳的計,楊銳之所以辱罵朱宸濠,正是希望將朱宸濠吸引過來。因為如果朱宸濠直奔南京,便會釀成大勢,所以他要把朱宸濠拖在自己的安慶城下。
我們說,所有成功的人,他的特征就是知行合一,知道什么是對的,然后按對的事情去做。朱宸濠之所以失敗,就是無法做到知行合一,明明知道眼下攻南京是最重要的事情,卻無法按自己的知去行事。
朱宸濠領(lǐng)了六萬大軍。安慶城內(nèi)不過數(shù)千。攻城原本是不難的。但朱宸濠放出話,要殺安慶一個雞犬不留,這等于將安慶城逼到了絕路,安慶城上上下下,官員老百姓都齊上陣守城。
楊銳還時不時用箭射出招撫書,勸說叛軍就地解散,有時還出城偷襲一下。一時之間,朱宸濠雖然兵力占優(yōu),但還拿不下安慶。
當然,假以時日,安慶也不一定守得住,那自封討賊總指揮的王陽明這時在干什么呢?他下一步的行動將如何選擇呢?
在楊銳死守安慶時,王陽明的兵馬終于調(diào)齊了。這些年他一直在平叛,在各地訓練了不少精兵。又有十家牌法,調(diào)兵速度很快。
但是接下來,應(yīng)該怎么進攻呢?
部下建議王陽明去救援安慶,因為安慶這邊打得很苦,都快守不住了。但王陽明表示,朱宸濠在南昌城留了一萬精兵守老家,如果我們?nèi)ゾ劝矐c,那南昌的賊兵就會尾隨而來,另外還會把我們的糧路給斷了。而朱宸濠發(fā)現(xiàn)我們來援安慶,他必定是掉頭跟我們死斗。安慶城里是沒有多少兵的。它的兵力只能保證守城,無法出城跟我們呼應(yīng)。
所以救安慶,很可能被朱宸濠包了餃子。
所以,王陽明的選擇是直接進攻朱宸濠的老巢南昌。
這就是圍魏救趙,要點就是攻其必守之處,因為反賊的家屬們都在南昌,攻打南昌,他們必定會要回來救援,這樣一來,我們就能調(diào)動對方。
我常常在想,如果說起明朝的名將,很多人會想到徐達,想到常遇春,想到戚繼光,但可能不一定第一時間想到王陽明,我覺得王陽明的兵法絕對能排明朝前五的。但他的儒家大師的身份影響了他。
且說王陽明調(diào)集大軍沖到南昌城下,他下達了一個命令:全軍用命,如果士兵不用命,就斬隊將,隊將不用命,就斬副將,副將不用命,那就斬主將。
這個直接追究到位了。大家一看,王大人是玩真的,這回不能再忽悠了。
王陽明有多少兵馬呢?史書記載是三萬,但有一半是守家的,真正能夠上陣的只有一萬多。但是,王陽明就是用這一萬多攻下了南昌,還擒拿了朱宸濠。更神奇的是,死亡的士兵只有六十八人。
這簡直是軍事上的奇跡。王陽明是怎么做到的呢?攻心為上。
攻南昌城之前,王陽明先給南昌城發(fā)公告,表示我們這次來,只是為了攻打主謀朱宸濠,同時也是為了解救平時被朱宸濠欺壓的南昌百姓。所以,兩天之后我們將攻城,這一天,大家不要驚慌,老百姓照常過日子,還像往常一樣,平時你們早上豆?jié){油條,那一天你們還是豆?jié){油條。而城內(nèi)的士兵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就成了。
朱宸濠為什么攻安慶攻不下,就是因為放出話要屠城,搞得全城人抱成一團跟他對抗。王陽明這一布告,就是防止有什么誤會,導(dǎo)致南昌全民皆反。
做好宣傳工作,王陽明出發(fā)了,出發(fā)之前,先殺了幾個人,表示這些人不聽命令,殺了以儆效尤。其實這些人是前面寧王派來勸降王陽明的。養(yǎng)了這么多天,都胖了兩三斤,但王大人的飯也不是白吃的,關(guān)鍵時候也要派點用場才行。
這一殺,大家都震住了。王大人動真格了啊,真殺人了,再偷懶可不是玩的。
來到城下,王陽明一聲令下:一鼓附城,二鼓登城,三鼓不克,誅其伍,四鼓不進,誅其將。
進攻之后,王陽明這邊是士氣如虹,城內(nèi)的反兵紛紛倒戈投降。
不用一天的功夫,王陽明就拿下了南昌。
選擇到了朱宸濠的手上,他是回軍搶奪南昌,還是繼續(xù)攻打安慶,還是趕往南京呢?上策依然是趕往南京,中計是繼續(xù)攻打安慶,爭取拿下安慶做為自己新的大本營。而下策當然是回軍。
朱宸濠選擇了下策,撤掉安慶的圍攻,率領(lǐng)大軍回頭撲向南昌。
這個時候,王陽明應(yīng)該怎么辦?
部下建議他應(yīng)該死守南昌,不跟朱宸濠對戰(zhàn),等四面的援兵來了之后,再收拾他。
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是一個老成之策。
但是王陽明分析的更準確。
他說,朱宸濠已經(jīng)不行了,他進沒能拿下安慶南京,退沒有地方可退,士氣已經(jīng)完全被打沒了。這個時候我們出奇兵,只要稍稍挫其鋒芒,他們一定會不戰(zhàn)而潰。
王陽明為朱宸濠設(shè)下了一個鐵桶陣,地點就是在鄱陽湖。
在潘陽湖。王陽明布下伏兵,等朱宸濠回軍到鄱陽湖時,讓先鋒接敵就退,將叛軍吸引到包圍圈,隨后伏兵四起,第一天的交戰(zhàn)就殺敵過萬。朱宸濠驚慌失措,不得不拿錢出來鼓勵士氣。打斗陣的賞銀千兩。
兩天以后,兩軍正式大決戰(zhàn)。在地勢上,朱宸濠占了上風。此時吹得是北風,朱宸濠正好是順風。接戰(zhàn)之后,王陽明的先鋒將伍文定失利,不得不率部后退。剩下的人一看不對勁,都想著退了。
王陽明馬上拿出自己的長劍,交給中軍官,讓他前去斬下伍文定的腦袋,以正軍法。
但是,他又悄悄告訴中軍官:“你去的時候,如果看到伍文定還在堅守奮戰(zhàn),那就暫緩執(zhí)行?!?/p>
伍文定聽到這個軍令后,全身冒了一身冷汗,趕緊操起武器,站到船頭指揮士兵激戰(zhàn),對方一炮過來,火焰順風燒過來把他的胡子都燒掉了。
伍文定毫不動搖。
軍心終于穩(wěn)住了,王陽明的大軍趁機反攻,將朱宸濠的叛軍擊潰。
這一戰(zhàn),伍文定被定為首攻,這一戰(zhàn)也成為他軍事生涯最大的亮點。胡子被燒了,這可不是年年都有的事。后面,伍文定官至兵部尚書。
王陽明一念之間,就把一個原本要被斬首的懦將變成了名將,原因就在他的心學。他的心學倡導(dǎo)人皆有良知,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圣人,只是一時被蒙蔽了。
王陽明只是激發(fā)了伍文定內(nèi)心原來的良知,就改變了伍文定的一生。
朱宸濠就沒有這樣的機會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良知啦。
大敗之后,他換了衣服 ,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坐了一條小船準備逃跑。走到蘆葦叢里,看到對方來了數(shù)條漁船。救苦救難的菩薩來了。朱宸濠馬上招呼。
老鄉(xiāng)過來一下,幫個忙,有重謝。
好咧,漁船過來之后,把朱宸濠接上漁船,哨聲一響,四下里殺出一堆官兵。
原來這是王陽明早就埋下的伏兵,王陽明早已經(jīng)交待清楚了,埋伏在這里不要動,也不要看到外面殺得起勁,也想搶功,自有一份大功送上門。
王陽明真可謂用兵如神!
朱宸濠就此被活抓,王陽明的心學通過了最大的考驗,證明這是一種可以運用到實踐的真學問,而不是虛無縹緲的嘴上功夫,紙上功夫。
歡迎大家關(guān)注我的頭條號《腦洞歷史觀》,也歡迎大家每天晚上九點看我的直播,今天我們講五代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