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微博:@銀行螺絲釘
前段時間,螺絲釘分別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做了讀者線下見面會,到場的朋友們都非常熱情~
不過由于線下場地有限,還有很多朋友沒能來到現(xiàn)場,也有不少朋友問螺絲釘沒法參加怎么辦?
于是,螺絲釘整理了這些活動里的一些精華部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老師,您好。很開心您今天給我們帶來的這次分享。我是6年前開始就知道的定投,然后我大概投了4年。1. 第一個問題是關于止盈的。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時候賣出?像中證500、滬深300還有上證50這一類的,應該是按30%止盈還是按估值止盈?2. 然后第二個問題是賣出的錢應該怎么再投資?是把賣出的錢加到每期的定投金額里,一起買進去嗎?還是怎么買?3. 然后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應該拿收入的多少來定投,比如說30%或50%?我們在投資指數(shù)基金的時候最后怎么止盈呢?其實在《定投十年財務自由》這本書里介紹過幾種定投止盈的方式。如果按照這種策略,我們投資指數(shù)基金,平均會在兩到三年里遇到一次止盈。因為咱們A股的指數(shù)基金,平均每年的年化波動大概在20~30%左右。所以說,如果我們持有任一指數(shù)基金,只要買的不貴,之后在兩到三年里就會有極大概率出現(xiàn)一次觸發(fā)30%盈利的機會。所以,如果我們投資指數(shù)基金,只是中短期的期限,那么收益率到30%的時候止盈,這是一種策略。但是,如果能夠拿的時間比較長一些,比如說到了像2007年或者2015年這樣的牛市,到了牛市后期指數(shù)估值到了相對高位才進行止盈。那么這個方式的盈利,可能一次就有一倍到兩倍的收益,會比單次的30%止盈收益要多。
但是與之對應的,這種方式需要耐心等待的時間也會比較長。因為咱們A股的牛熊市中間的間隔周期是很長的。比如說牛市,2000年一次,2007年一次,2015年一次,平均7到8年,甚至7到10年,才會遇到一次牛市。- 如果我們投資的錢在3~5年可能會用到,那我們可以考慮按照收益率去止盈這種方式。
我們止盈之后,賣出的這些現(xiàn)金該怎么打理呢?首先我們賣出的時候,不管是按30%止盈還是按照估值止盈,都是在短期大幅上漲之后,才有可能觸發(fā)。所以這個階段,往往市場上已經找不到太多便宜的品種了。比如說A股如果漲到了四五千點,我們這個時候觸發(fā)了止盈。但是賣出之后,我們也找不到低估的指數(shù)基金了。這個階段,我們可以考慮全球其他股票市場有沒有便宜的品種。比如A股現(xiàn)在可以買到美股的指數(shù)基金,或者像歐洲的德國、英國等市場的品種。如果這些市場也沒有低估的品種,我們可能會考慮債券類的資產。比如說債券基金也會有一些不錯的長期品種,債券基金的長期年化是在6個點上下。所以,如果在牛市的中后期,沒有合適的指數(shù)基金品種了,我們可以考慮配置一些債類的品種。然后等到下一次市場比較便宜的階段,我們可以再把這些債券類的品種配置到低估的指數(shù)基金上。其實這種做法,也是巴菲特還有他的老師格雷厄姆會用到的。比如說前段時間,巴菲特發(fā)布了三季度財報,他手里持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現(xiàn)金和債券類的資產。其實核心原因是美股市場處于一個相對比較貴的位置,它可能短期內不會跌多少,但巴菲特覺得找不到很多可以買的資產了,所以他會傾向于持有現(xiàn)金或偏債類的資產。在2000年的時候,巴菲特當時也是這樣做的,當時美股也是處于牛市的中后期。所以用這種方式,每次到了牛市的中后期,我們就配置一些債類資產。然后市場再跌下來的時候,我們再配置一些低估的股票類的指數(shù)基金,然后循環(huán)往復。近期就會有一個釘釘寶365天組合上線,這個組合也會精選市場上優(yōu)秀的債券基金品種。這樣也不用擔心市場上漲后缺少投資品種了。其實這個比例也是因人而異的,因為每個人的開銷都不太一樣。不過通常來說,我們的收入減去支出,也就是我們可以預測的未來兩三年的支出,剩下的大約50%用來定投,這個比例是比較合適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