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 《第一時間》)近日,一名大一女生的吐槽網帖引發(fā)了很多人的關注。她希望父母每月給自己4500元的生活費,但卻遭到了父母的拒絕,而是每個月給她2000元生活費。對此,這名女生覺得自己很委屈,認為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那么,一個月4500元的生活費,究竟高不高呢?對于大學生來說,一個月多少生活費夠用呢?
高校學生楊密語:生活費4500元我覺得對于我們學校來說這個有點多,可以夠兩三個人用了。
高校學生馬廣陵:你一個月4500元的生活費,就感覺太奢侈了吧。你還沒有學會去掙錢,就花得特別浪費。
高校學生敖芝恒:如果她家庭有這么富裕,我覺得這個沒什么。如果她家庭沒那么富裕,她可能要求有一點高我覺得。
高校學生王朝陽:我覺得4500元這個的確是很過分了,你想我們父母可能一個月工資,如果是一般一點的城市可能也才是個4000元、5000元左右。
大部分學生告訴記者,自己一個月的生活費,多在1500元到2000元左右,4500元過高。
高校學生楊密語:正常人來說一般的話,我的朋友大多都在1500元到2000元左右。
高校學生侯梓悅:生活費的話我一個月是2000元,因為我的父母比較寵我,所以有時候會多打一些錢給我。
高校學生趙紫薇:大概就是2000元到3000元吧差不多。
高校學生顏丹虹:在大約1800元左右。
大學生消費錢都花哪了?
大學生一個月多少生活費合適,關于這個話題,一些媒體就發(fā)起了網絡投票。從投票情況來看,1000元到2000元這個區(qū)間,占據(jù)了絕對優(yōu)勢,算是“主流行情”。那么,大學生的生活費都會花在哪些地方呢?
高校學生俞嘉昊:吃吃吃。因為一天要吃四頓,早飯、中午飯、下午飯,晚上睡前不吃飯的話會難受。
高校學生敖芝恒:每天的伙食費然后就1000元左右,然后還剩500元錢,就自由用來去買些水果或者其他的東西。
高校學生石晨燕:就花在除了吃喝必需以外,購物護膚這方面要多一點。
高校學生趙紫薇:大部分花費就是吃飯啊、買衣服、化妝品之類的。
高校學生侯梓悅:我存不下來的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我打游戲,存下來的錢都會去充游戲。一個月少的話一二百,多的話沒數(shù)。
多數(shù)大學生消費觀念理性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除了偶爾因為沖動消費,導致月底吃緊,向父母求助,大部分大學生,消費觀念還是較為理性的。還有部分學生會通過勤工儉學,為自己賺取零花錢。
高校學生孫曉雨:我有一份錄音配音的兼職,這一塊我一般都是自己存著。
高校學生王朝陽:我在外面自己做一些兼職,賺一些。
高校學生馬詣宸:課余時間可以掙點小外快,做點社會實踐活動來賺取生活的支出,我覺得我們學習不是為家里添負擔,而是為家庭以后做貢獻。
專家介紹,在校大學生,尚處于經濟不能完全獨立的階段,在消費方面,更應該量入為出,把握好家庭收入情況和自身消費需求的平衡。
長江師范學院傳媒學院院長韋濟木:收入的層次與消費層次之間要有一個匹配度,我建議如果自己在家庭的支持以及自己本來的比如獎助學金這方面有限的話,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特點,他們也可以在大學期間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的長處優(yōu)勢去兼職兼薪,去創(chuàng)造一些收入,但是這個前提是一定要保證自身的安全。
別讓大學生活被盲目消費綁架
大學是求學的地方,大學生活理應以學業(yè)為重,生活上更要理性消費。一味地追求生活的舒適度甚至盲目攀比,被消費綁架,必然會影響學業(yè)這個重心,更有甚者,部分大學生因為過度消費得不到滿足,還瞞著家長落入了校園貸的陷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學生應該盡量擺脫伸手黨的角色,嘗試通過勤工儉學實現(xiàn)自力更生。能賺多少錢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豐富人生的體驗。
轉載請注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