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女兒有一點時間閱讀,她翻她的書、我看我的書,很喜歡圖書館有看書專區(qū),讓我們可以在這個區(qū)塊稍微休息一下,我看了一個章節(jié)讓我心有戚戚焉,回家后也在思考情緒管理這件事,這篇章節(jié)的主題就是:“我為何如此生氣?我該怎么控制自己?”作者說到:養(yǎng)兒育女是我們一生中最花時間、最花體力、挑戰(zhàn)也最大的工作,就因為這項工作非常勞累,因此偶爾發(fā)脾氣也是很自然的。
哈哈,看到這里我好像得到釋放一樣,想起上周和幾個媽媽聊到:“常常覺得兒子很黏很吵很討厭,但當(dāng)他睡著后又覺得好可愛,我生的呀”,另外一個媽媽接話:“因為我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大的聽得懂我們要表達(dá)的,所以我們常常很難接受嫩嬰用哭鬧的方式表達(dá)情緒!”最后一個媽媽下了一個結(jié)論:“有矛盾的起伏才是正常的!”,可不是嗎?我們時而愛著孩子,時而覺得孩子很煩,偶爾還是會忍不住發(fā)脾氣,可是你會不會和我一樣,常常發(fā)完脾氣后是覺得有點愧疚的,但愧疚改變不了你的生氣呀,不如一起來面對情緒、正視它、并接納自己偶爾會與情緒共處,并且理出一條出路吧!讓下一次生氣的時間可以短暫一點,更快的可以從情緒的魔王中跳脫出來。
今天分享這本書的一些精華,是第七章:我為什么如此生氣?我該怎么控制自己?
作者因為自己發(fā)生氣到臉紅脖子粗還把門把拔下的經(jīng)歷之后,開始著手研究有關(guān)“父母發(fā)脾氣”的議題,也理出一些結(jié)論,首先他談到和其他父母談?wù)摰健翱刂撇蛔∽约呵榫w”的困擾時,所有的父母都有同樣的感受。
“我真恨自己發(fā)這么大的脾氣?!?/p>
“我不知道怎么樣控制自己。”
“事后想想,連我自己都覺得害怕?!?/p>
“我很想大聲叫!”
“我真的覺得被打敗了!”
“事后我覺得非常羞愧?!?/p>
我們?yōu)槭裁催@么生氣的原因
1、我們是缺乏訓(xùn)練的:新手爸媽把小孩從醫(yī)院抱回家之后就開始上工了,連說明書都沒有,而且還24小時全年無休,所以也常常會覺得挫折、無助,無處可以發(fā)泄的時候,就生氣了。
2、孩子有自由意志:一方面我們幾乎沒有辦法控制他們,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自主地想要控制他們,當(dāng)他們堅持己見時,我們就上火了!
3、實際情況跟期望相去太遠(yuǎn):不管是對家庭生活的期望也好,對單一事件的期望也好,期望跟實際情況之間差距越大,憤怒就越多。
4、我們對生活的不滿,卻把氣出在孩子身上!最后一個我覺得是最寫實的,我常常因為對另一半的不爽,把憤怒出在孩子身上,但事后都覺得超級后悔的!我每次跟先生分享,他都覺得孩子好可憐,叫我趕快去抱抱他們跟他們道歉。
但我們需要知道一件事:憤怒是人性自然、正常的反應(yīng)。
人最特別的一點就是有許多不同的情緒,憤怒雖然令人不愉快,卻是一種自然、正常的反應(yīng),人一生下來就有憤怒的表現(xiàn),小寶寶剛生下來的時候不是漲紅了臉哭叫不已嗎?看到這里,我又理清一點,對啊,小孩也很愛生氣,更何況是我。
知道了這些東西之后然后呢?我們需要不斷的反復(fù)鍛煉控制我們的情緒,讓它是可以被控制的。心理學(xué)家稱這種狀態(tài)為“控制中的憤怒”。在這種狀態(tài)之下,我們知道自己為什么生氣,而且也認(rèn)真的思考要采取怎么樣的行動來回應(yīng)。控制中的憤怒是一種很有力量的情緒,而且可以用來做很有建設(shè)性的事....。
能控制住的就是比較好的,因為你可以順利的在腦袋里下決策,還是有生氣,但是能做對的決定。比較害怕的是進入到下一種層次...。
然而,有些時候我們會越過這個階段,到達(dá)下個階段的憤怒“傷害性憤怒”。此時的我們勃然大怒、開始抓狂、情緒緊繃無法控制,甚至進入暴怒。憤怒讓我們無法運用理智選擇洽當(dāng)?shù)奶幚矸绞?,心中唯一想到的就是“掐死這些小混蛋”。
這段寫得太好了,我每次暴怒時真的很想殺人就是這種感覺(是暴怒當(dāng)下的感想而已,事后我很后悔我很后悔我很后悔),兒且進入到這種階段的時候,通常不用出手,講話都像在拿著一把殺豬刀了!
父母親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主導(dǎo)處理孩子不當(dāng)行為的整個過程。換句話說,孩子大多是通過嘗試錯誤來學(xué)習(xí)的,而且重點尤其著重在錯誤,沒有人生來就知道怎樣遵守各種禮節(jié)...,父母親的責(zé)任,就是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引導(dǎo)孩子:教導(dǎo)他何為是、何為非,在發(fā)展握成的每個階段給予孩子充分的協(xié)助,直到他長大。
使我生氣的并不是孩子不當(dāng)?shù)男袨?。是我自己的看法和反?yīng),讓我生氣。
就算我們知道的管教技巧再多,我們的小孩也不可能完美無瑕,而且我們永遠(yuǎn)也不可能變成完美父母!
憤怒時該如何面對
其實就是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減壓方式,第一步一定是先停下來,可以離開現(xiàn)場就離開吧!我(還可控時)都寧可讓我兒女在廁所門外哭,也盡量克制自己不要對他們發(fā)飆!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個研究,讓我覺得很寫實,也想分享給各媽媽們,我們共勉之啦!
作者書中提到,最近的研究顯示,職業(yè)婦女為了沒有辦法在家陪伴孩子而感到愧疚,全職媽媽為了無法出外賺錢感到愧疚,一半時間在家一半時間外出的母親,則為了自己只能對這兩份工作各盡一半的心力而愧疚。
哈哈是不是看到這里覺得“就是我啊!”但作者說到:大家大可不必這樣!你的生活狀態(tài)是怎樣,你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心做好就是。把焦點放在目前生活的積極面上,努力向前看!
才剛看完書呢,晚上我就對另一半發(fā)脾氣,還好他夠聰明,立刻來到我身邊,問我說:“其實你是希望我?guī)兔Ψ謸?dān)家務(wù),再陪你對不對?”嗯,我也不說話了,因為他一語道破我內(nèi)心,也搓破我發(fā)這么大脾氣的原因,然后我們很快的可以繼續(xù)談話、聊天,而且告別壞情緒,因為情緒這種東西,就是來得快、去得也很快。對另一半,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對孩子,別忘了他們還是會長大,現(xiàn)在不頂嘴不代表以后不會。還是我們努力克制,多在他們身上儲蓄更多愛的籌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