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說,同樣是起床,為什么夏天時大部分人醒來時精力充沛、能量滿滿,一到冬天就變身“起床困難戶”呢?原來,這和光照、溫度和二氧化碳有關。想要克服起床困難,需找準原因科學施策。適當調整作息,及時拉開窗簾,及時開窗通風等8條建議請收好。詳見↓
光照
在人體第三腦室后壁,附著著一個豆粒大小的組織——松果體。它能產生一種特殊的胺類激素,即褪黑激素,我們現在大多簡稱為褪黑素。
褪黑素首次被發(fā)現于1956年,具有延緩衰老、調節(jié)免疫、抗擊腫瘤等功效,但我們最熟知的是它對睡眠的改善作用。
每當夜晚來臨,人體按照生物鐘的要求開始分泌更多的褪黑素。當體內褪黑素達到一定量時,人便自然而然地產生困意。到了清晨,光刺激增強,光照對于褪黑素分泌有抑制作用,可使人體能夠從睡眠中醒來。
秋分過后,日照時間減少、太陽高度角減小,秋冬季相較夏季天亮得更晚,且光亮度較低,光照對于褪黑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減弱,相應會更容易出現起床困難的情況,起床后也會感到混沌和疲憊。
溫度
在人處于睡眠狀態(tài)時,周圍環(huán)境溫度也將會對其睡眠質量產生影響。近年來不少國內外科學家研究發(fā)現:人體暴露溫度高于或低于26攝氏度環(huán)境溫度時,都會縮短睡眠時間。
冬天我們被厚厚的被子包裹,被窩里溫度維持在26度左右,使睡眠時間相對延長。而夏季入睡時,人體所處的環(huán)境溫度常高于26度,使睡眠時間相對縮短。此外,冬季被窩內外溫差較大,生物趨利避害的本能也使得人會更想要留在溫暖的被子中躲避寒冷。夏季被窩內的溫度與室溫相差并不大,可輕松地掀開被子飛身下床,起床相對更加簡單。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濃度是影響呼吸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碳濃度小幅升高首先會對呼吸中樞產生刺激作用,使得呼吸加深加快。但隨環(huán)境二氧化碳濃度的進一步升高,其對人體呼吸過程反而會產生抑制效應,影響血紅蛋白攜氧釋氧能力,出現中樞神經的抑制、昏睡、痙攣。
秋冬季節(jié)由于天氣寒冷氣溫較低,人們居家時大多門窗緊閉以保暖,每日開窗通風時間相較夏季減少,久而久之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升高。數據顯示,一般情況下室外環(huán)境中,二氧化碳濃度約為380ppm,而在不常通風換氣的室內密閉空間內,二氧化碳濃度可達上千ppm,會使人產生“略微昏沉、疲乏無力”的感覺,早起更為困難。
注:ppm是用溶質質量占全部溶液質量的百萬分比來表示的濃度,也稱百萬分比濃度。
起床困難并不僅是自身毅力不足,同樣也有客觀原因背鍋。想要克服起床困難,除了定上幾十個鬧鐘以外,我們還可以找準原因科學施策,建議大家:
1. 適當調整作息,遵循“冬日早睡”原則,畢竟早睡才能早起;
2. 早上起床后及時拉開窗簾和一同早起的太陽公公來個大大的擁抱,輔助降低體內褪黑素濃度;
3. 室內及時開窗通風,減少二氧化碳的堆積,減輕由其帶來的疲憊與困倦感。
當然,鼓勵大家早日擺脫起床困難癥也不意味著倡導起床越快越好。為了避免清晨急于起床導致的血壓升高,我們還建議大家:
1. 保證夜間睡眠質量,精神放松、不熬夜。
2. 冬季起床后注意做好保暖措施,盡量減少起床前后由于環(huán)境溫度突變引起的血壓急升。
3. 起床后及時補充水分,促進排便的同時輔助降低血液粘稠度。
4. 起床后適當進行散步、太極拳等較為平緩的低強度運動,盡量避免突然下蹲、突然起身等急驟變化的動作。
5. 日常生活中清淡飲食必不可少,低鹽高鉀飲食助益血壓平穩(wěn)。
資料:市疾控中心
編輯:張曉彤
上海發(fā)布 生活在這座夢幻的城市,與TA共同成長。我們提供上海的資訊,更希望成為您又一個喜歡上海的理由。這里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微信平臺。
327篇原創(chuàng)內容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