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噗”地吐地上一口痰,這就是痰。不過在中醫(yī)看來,痰,就沒那么簡單了。除了大家所熟悉的“痰”(中醫(yī)謂之“有形之痰”),中醫(yī)里的“痰”,還包括另外一種“無形之痰”。什么叫“無形之痰”呢?就是說,你看不到摸不到,但是它就存在于你的身體里的一種“痰”,它常常跟濕氣和身體里的濁物狼狽為奸,形成了你的“大象腿”“游泳圈”(即肥胖)和各種怪病。這下知道了吧,你以為身上長的是脂肪,其實那是“痰”!明代著名醫(yī)家李中梓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這一論斷為后世中醫(yī)學者所接受而成共識,并作為理論依據(jù)指導臨床。“脾為生痰之源”的理論依據(jù),按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的解釋是:脾主運化,具有吸收、輸布水液,防止水液在體內停滯的作用。若脾失健運,則水液不能正常輸布,停而為濕,聚而為飲,凝而為痰。究其成因,一是因肺氣宣發(fā)肅降失常,津液不得布散,停聚于肺而成痰;二是因脾失健運,津液不得正常輸布,停聚于肺中為痰。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這一理論說明了痰與肺脾兩臟之間的關系,臨床上治療痰飲伏肺證,除治肺之外,還要調脾,令痰生無源。一般規(guī)律是病急治肺為主,病緩調脾為要。在中醫(yī)治痰的外治療法中,豐隆穴是一個關鍵的穴位,它歸屬于足陽明胃經,為足陽明胃經別走足太陰脾經之絡穴,具有疏經活絡、化痰定喘、清熱通腑、健脾和胃的作用,是治療痰疾之要穴。無論有形之痰、無形之痰,均可治之,故有“祛痰第一穴”之稱。臨床以瀉法最為常用。從條口穴往外側旁開1橫指,是豐隆穴,它與條口穴并排。豐隆穴應該怎么使用呢?方法推薦兩種,一為按摩;二為艾灸。
其實,許多穴位無所謂按對按錯,您覺得哪個敏感就多按哪個。有時候,您找的是條口穴,但按在這個很敏感的豐隆穴上了,那就證明您應該先按豐隆穴,因為它們都是一條經上的穴。找穴有一個原則,就是離穴不離經,只要經對了,就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豐隆穴的主要功能是化痰。當出現(xiàn)哮喘、咳嗽、痰多時,一定要多揉豐隆穴,先從里面把痰化掉。
揉完豐隆穴后會有什么感覺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痰散了,不知道哪兒去了;另一種是老吐痰,而且很容易把痰吐出來。揉豐隆穴出現(xiàn)的這兩種情況,是體質不同造成的,但都對身體有好處。而且中醫(yī)里的這個“痰”,包括的范圍很廣,不光是指從肺里出來的痰,還包括脂肪瘤、痰核、血痰(即血脂高)和扁平疣等。
一般來說,痰都跟氣有關,氣郁則生痰。您一生氣,氣就停留在某處,氣滯則血淤,血就會流通緩慢,代謝出好多廢料堆積,這些東西慢慢就生成了痰。
1、懸灸,用點燃的艾灸垂直對準穴位,距離5公左右,艾灸10分鐘左右。3、隔姜灸,用厚約3mm生姜,貼住穴位,放上艾塔點燃,燃5壯適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