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枚數(shù)3發(fā)行日期2005-6-28
整版面值(2.40×3)元整版售價7.20元
發(fā)行機構(gòu)國家郵政局印制機構(gòu)北京郵票廠
雕 刻 者(1)李慶發(fā)、(2)(3)姜偉杰設(shè) 計 者崔彥偉、王虎鳴[邊飾]
責(zé)任編輯陳宜思版式歸類版式一
整版枚數(shù)9(3×3)整張規(guī)格146mm×176mm
發(fā)行總量353.3(萬版)版 別膠雕套印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備 注香港:35.6萬版, 澳門:19萬版 新加坡:2萬版
圖序票圖名稱面值(元)票規(guī)格(mm)齒孔度數(shù)發(fā)行量(萬)
3-1鄭和像0.8030×50P13.51060
3-2睦鄰友好0.8030×50P13.51060
3-3科學(xué)航海0.8030×50P13.51060
鄭和世稱三保太監(jiān),十五世紀初葉著名的航海家。自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間,鄭和率眾七次遠航。第一次從永樂三年六月到永樂五年九月,自蘇州劉家港出發(fā),經(jīng)歷爪哇、蘇門答臘、錫蘭、印度西海岸的柯欽以至古里(今科澤科德)。第二次從永樂五年十一月到永樂七年七月,沿同樣的路徑至古里。第三次從永樂七年九月到永樂九年六月,以東印度洋為中心,從爪哇、蘇門答臘往錫蘭,又北上印度東海岸,抵孟加拉灣,然后折回馬六甲海峽,在馬六甲修筑城塞后返國。第四次從永樂十一年十月到永樂十三年七月,又經(jīng)東印度海岸折往波斯灣,到達霍爾木茲。也有認為這次遠航到達東非沿海的。第五次從永樂十五年秋到永樂十七年七月,與前次航線相同,抵波斯灣,又另分一支船隊經(jīng)由阿拉伯南岸遠航到東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臘瓦、馬林迪等地。第六次從永樂十九年春到永樂二十年八月,除駛?cè)氩ㄋ篂惩?,另有分隊繞東非沿海諸港口航行。第七次從宣德六年元月到宣德八年七月,進行了經(jīng)由印度西海岸入波斯灣的最后一次航行。這次,鄭和的部下到達了阿拉伯的麥加。據(jù)《明史》記載,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所率部眾就有二萬七千多人,船舶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的就有六十二艘,規(guī)模之大,史所未有。前后七次所經(jīng)國家凡三十余國。這樣的空前壯舉,較之葡萄牙的達·伽馬由伊斯蘭教徒導(dǎo)航橫渡阿拉伯到達科澤科德早八十多年,也加深了中國和所到各地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而鄭和遠航對東南亞地區(qū)的開發(fā),貢獻尤大。
鄭和的航海筆錄
鄭和船隊到達舊港(今蘇門答臘島的巨港)的時候,突然遭到海盜的攔截襲擊。這群海盜的頭子叫陳祖義。陳祖義本是廣東人,洪武年間跑到現(xiàn)在的南洋,召集一伙人占領(lǐng)了舊港,常常打劫路經(jīng)此地的商船,許多國家的商人都深受其害。這一次,陳祖義見鄭和船隊船多兵眾,不敢貿(mào)然下手,就假意向鄭和投降,暗地里卻準備打劫船隊。鄭和及時發(fā)現(xiàn)了陳祖義的陰謀,立即部署對策。等陳祖義率眾人來搶劫時,他指揮將士們把海盜打敗,殺死了五千多人,燒毀了海盜船只十艘,俘獲七艘,還活捉了陳祖義。 在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贈送了許多禮物給明朝,表示兩國修好。哪知貪心不足的亞烈苦奈兒見鄭和船隊裝載了大量金銀,就假意請鄭和到他的宮殿。盛宴招待之后,他再次向鄭和索取金幣,暗地里卻發(fā)兵去劫奪鄭和的船隊。鄭和沉著冷靜,了解到錫蘭山的大部分兵力已派去攻打船隊,都城空虛,就火速傳令,調(diào)來了兩千多將士,出其不意地攻打了錫蘭山的都城,生擒了亞烈苦奈兒及其妻子官屬。領(lǐng)兵打劫船隊的將領(lǐng)聽說明軍回攻都城,趕忙下令撤兵回救。鄭和的軍隊乘勝殺了個回馬槍,又把敵兵打地潰不成軍。他們只得向明軍投降了。鄭和當場釋放了投降的將士兵卒,只把亞烈苦奈兒和幾個重要官屬扣留在船上,然后繼續(xù)訪問其他地區(qū)。 當鄭和的船隊到達木古都束時。國王親自去迎歡,并且設(shè)宴款待。鄭和向國王和王妃贈送了絲織品陶器和茶葉。國王送給明朝皇帝一只珍貴動物,叫做“麒麟”,也就是非洲長頸鹿。回來的時候,不僅帶回來了十七國的使節(jié),和他們同來中國訪問的,其中有的是王子,有的是王叔王弟,都同明朝建立了邦交。鄭和還帶回來了忽魯謨斯的獅子、金錢豹、大西馬;阿丹國的麒麟、長角馬哈獸;木古都束的花福祿和獅子;卜刺哇的千里駱駝和駝鳥。
鄭和在國內(nèi)休整了一年多時間后,永樂十年十一日,成祖又令他第三次遠航西洋諸國。這次正好趕上了東北季風(fēng)時節(jié),鄭和的船隊順風(fēng)而行,不久就到達蘇門答刺(今印尼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刺剛剛經(jīng)過一場大的事變,使鄭和的訪問遇上麻煩。原來,蘇門答刺的西面有個那孤兒國。1408年(明樂永六年),那孤兒國和蘇門答刺打了一仗,蘇門答刺國王中箭身亡。王子年齡尚小,不能替父王報仇。王后卻復(fù)仇心切,她曉諭全國:誰能領(lǐng)兵打敗那孤兒國,替先王報仇,我就嫁給他,并請他當國王。一個有本領(lǐng)的漁夫奮勇領(lǐng)兵打敗那孤兒國的軍隊,殺了他們的國王。漁夫娶了王后,當上了蘇門答刺國王。老國王的兒子長大以后很不甘心。他培植了一伙心腹勇士,乘機殺死了漁夫,自己登上王位。鄭和到達蘇門答刺后,向新國王贈送了許多禮品。 漁夫有個兒子蘇干刺,想替父親報仇,發(fā)兵攻打蘇門答刺,企圖爭奪王位。沒想到反被新國王打敗了。他只得逃到一個叫鄰山的地方,自立一寨。他聽說鄭和贈送給蘇門答刺新國王許多禮物,卻沒有送禮給自己,心中有忌又恨就帶領(lǐng)幾萬兵眾,襲擊鄭和的船隊。在蘇門答刺的配合下,鄭和指揮將士英勇還擊,把蘇干刺的兵眾打得大敗,乘勝追擊到一個叫南渤利的地方,活捉了蘇干刺和他的妻子、兒子。到永樂十三年回國后,永樂帝下令把蘇干刺殺了。 1430年(宣德五年六月),明代的第五個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又一次派遣鄭和、王景弘率領(lǐng)船隊,訪問了忽魯謨斯等二十來個國家。因為這次訪問的國家多,地域廣,路程遠,因而時間也就很長,到1433年才啟程回國。不料船隊返航至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澤科德)時,六十三歲的鄭因積勞成疾,不幸辭世。王景弘命人把鄭和的遺體妥為裝殮,準備回國安葬。當時已進入夏季,熱帶氣候酷熱,船隊航進爪哇(今印尼爪哇島)時,眼見鄭和的遺體難于保存,已不可能運回國內(nèi)安葬,王景弘只好決定埋葬在當?shù)亍?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