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阿未,看山看水也看你。
未來的日子里,我們聊聊生活的那些事。
孤獨算什么?我們連死都不敢。
孤獨:渴望繁華,卻慢慢失去繁華
小時候說起自己是獨生子女,心里老自豪了。
好吃的一人獨享,父母的寵愛和關(guān)注都是自己的,玩具和房間獨占,沒有煩人的兄弟姐妹吵吵鬧鬧。
尤其對比家里好幾個兄弟姐妹的同齡人,哇,優(yōu)越感簡直要上天了:自己就是偶像劇里那個被捧在手心里的寶貝??!
獨生子女大都有些自私,這句話說得不假。
享受寵愛的時候,獨生子女都拒絕再擁有一個弟弟妹妹。
懵懵懂懂了二十年,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意識到,有個血脈相通的兄弟姐妹是件幸福的事呢?
大概是家里的老人一個接一個離去的時候吧。
小時候過年熱鬧,父母各自有好幾個兄弟姐妹,過年那天父母一左一右牽著我的手,上午拜訪奶奶家,下午到了外婆家。
一群小屁孩聚在一起上山打鳥,下水摸魚,渾身玩的臟兮兮再洗個澡,晚上擠在一床被子里玩游戲。
這就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了。
后來慢慢長大,老人們一個一個離去。
某天聚會結(jié)束,親友們各自回家,媽媽突然嘆了口氣:“像這樣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日子還有多少?”
那一刻才突然明白,獨生子女的孤獨是隨著時光流逝慢慢暴露的。
沒了孝道最中心的老人牽絆,繁華熱鬧的大家庭瞬間解體成一個個小家,家家都懷念熱鬧,卻再也找不回過往。
孤獨,好像是每一個獨生子女家庭的痛點。
不安:壓力是與日俱增的,風險也是
除了孤獨,想到未來,更多的是不安。
以前渴望遠行,一門兒心思想離父母遠遠的,擺脫控制和嘮叨。
口號喊到高考填志愿的時候,我突然把志愿都填在了省內(nèi)。
親戚們打趣:“不是要去北京去上海嗎?怎么不去了?”
我笑:“我家就我一個孩子,我去省外爸媽也得去的,年紀大了怕他們適應(yīng)不了陌生的環(huán)境。他們要是不跟著去省外,那誰照顧他們呢?”
父母在不遠游,獨生子女更沒這個資格。
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shù)展覽入選作品《獨生子》有這么一副場景。
一間醫(yī)院的病房里并排著兩張床,左邊躺著虛弱的爸爸,右邊是憔悴的媽媽,獨生的兒子坐在中間握住兩位老人的手,消瘦的肩膀上扛著的全是壓力。
不懂的人只看到其中親人的相偎相依,懂的人卻看到無奈和殘酷。
高昂的醫(yī)療費,獨木難支的無奈,家庭的責任和工作的重擔,好像一夕之間全都落在一個人身上。
這是一個人的不幸,也是整個獨生子女團體的縮影。
偏巧社會的養(yǎng)老福利不算完善,獨生子女個人能力要是跟不上,一個家庭便會永遠掙扎在溫飽線上。
小時候享受的福氣,代價都在成年后加倍返還,不管愿還是不愿,每一個獨生子女都逃不開避不了。
風險:絕望算什么?我們連死都不敢
這些年越來越慫,特別怕自己出意外。
倒不是怕死,怕的是我出意外后,父母無人贍養(yǎng)。
平時和朋友出去玩,碰上危險的游戲連連擺手:“不玩!我可是獨生子女!”
乍聽之下受人置喙,你獨生子女更金貴還是怎么著?
其實是風險太大,家庭承受不起。
痛失獨生子的家庭會怎么樣呢?獨享晚年,老無所依,窮困潦倒。
這種未來我連想想都心疼,眼眶會止不住的紅。
小時候怕父母出意外,長大了怕自己出意外,說到底還是家太小,人太少。
最近三胎放開的消息一出,評論里全是一邊倒的拒絕。
其中一條評論異常扎心:“以前讓我當獨生子女,現(xiàn)在讓我生三胎,上有四老下有三小,物價房價還飛速上漲,割韭菜能別可著我們獨生子女割么?”
這種直戳痛點的社會現(xiàn)實不管怎么討論,永遠找不到解決方法。
對于我們這代韭菜來說,除了努力賺錢和保護自己之外,無路可走。
《悟空傳》里有個片段:
“大圣,此去何為?”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無路可走便無路可走吧,若是沒有退路,那就只剩堅強。
凌風傲雪的“韭菜”好像都特別優(yōu)秀。
只有少數(shù)人關(guān)注的公眾號
把時間交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