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自古以來,緣于對死亡的敬畏與懷念,日積月累所形成的白事傳統(tǒng)習俗,隨著滄海桑田的變遷,還能延續(xù)至今的講究很多已不可考。但白事習俗中的出殯,從上古至今,繼繼存存所演變下來的傳統(tǒng),卻廣為世人所傳承。
l 什么是出殯
出殯,就是將亡者的靈柩移到安葬地點的一個運動過程。除了顯而易見的地點上的轉移,更多是千百年歷史所流傳下來的習俗,匯聚演變而形成的一種治喪儀式。家屬對亡者的敬畏與懷念,盡顯其中。
l 關于出殯習俗
在出殯前,家屬已為亡者選好墓地。其出殯規(guī)模受亡者遺愿和家族勢力的影響,小大由之。主要分為抬棺、摔盆、入葬三部分。
抬棺:一般由多名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待吃完主家的白事飯之后,腰間系上白色孝帶,懷敬畏之心集眾力抬起亡者棺木,移至墓地。至于抬棺的人數受出殯規(guī)模影響,人多人少都必須要一氣呵成抬至墓地,極忌出殯途中,棺木落地。
摔盆:指的是亡者棺木抬出家門之時,由肩扛引魂幡的亡者孝子,將靈前的燒紙瓦盆一次摔碎,寓意了斷塵緣,送亡者上路,最忌瓦盆不碎,靈魂不安。
入葬:出殯的最后一步,入葬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入葬時間和棺木方位上有絕對的要求。入葬時間多要求在太陽落山之前將其安置妥當,入土為安。至于下葬方位上的禁忌,頭朝東南,腳向西北,不管是骨灰盒還是棺材,都是必須要遵循的安葬方位。
時至今日,流傳下來的白事習俗很多已不可考。但出殯最為亡者的最后一程,多為世人所重視。懷敬畏之心,合理繼承白事習俗,將傳統(tǒng)習俗與文明祭掃相結合,是當今社會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