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閱讀是長期的、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的,是伴隨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閱讀影響的是一個人素質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東西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
兒童心理學實驗研究表明,兒童時期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期。父母應該重視孩子閱讀潛能的開發(fā),用正確科學的方式來引導孩子閱讀,讓孩子善于閱讀,樂于閱讀,勤于閱讀。
但是有些孩子不喜歡閱讀,那么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們喜歡上閱讀呢?
學會學習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 米南德
○
○
01
從興趣出發(fā),引導孩子去書中探索答案
孩子從小就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始終有一雙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眼睛, 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往往會刨根問底,弄個明白。孩子小的時候問的最多的就是為什么?每當遇到類似的問題,有的父母會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傾囊而出、引經據(jù) 典,自己說的津津有味、沉浸其中,可孩子卻一頭霧水,不知所然;有的父母就害怕孩子問為什么,有的問題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不知道是為什么;有的父母把,孩子的問題置之一旁,不當回事,并且還會指責孩子,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問題,特別是當父母忙于手頭工作時,對孩子的問題就更不耐煩,“沒看到正忙著嗎?別搗 亂,一邊玩去”,這也是很多父母慣用的手法。
其實,當孩子問為什么的時候,就是培養(yǎng)孩子興趣愛好的最佳契機,也是引導孩子愛上讀書的好機會,孩子的問題有時五花八門,做父母的就要根據(jù)問題察覺孩子對什么感興趣,和孩子一起去查閱相關的書籍,讓孩子自己找出答案,最終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查閱書籍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引發(fā)孩子極大的求知欲, 當孩子在書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時,那種喜悅和滿足感會讓孩子體會到讀書是一種快樂,人都有逃避痛苦追求快樂的本能需要,所以,書就會成為孩子享受快樂和獲取知識的工具。
○
○
02
讀書有選擇,既要適合年齡又要看內容
有一位兩歲男孩的媽媽,每天都要求孩子和她一起讀國學,這位媽媽本身對國學也不感興趣。有一次,媽媽帶著孩子讀《論語》,剛讀了幾句,孩子說: “媽媽,咱不讀論語了,讀弟子規(guī)”,媽媽說:“好的,讀弟子規(guī)”,又讀了沒幾句,孩子又說了:“媽媽,咱不讀弟子規(guī)了,還是讀三字經吧”,媽媽說:“也 行,就讀三字經”,剛開始讀孩子不耐煩的說:“媽媽,我要喝水”,“你不是剛喝了水嗎?怎么又要喝水啊?”“我就要喝水”,“好,喝完水繼續(xù)讀”,喝完水 之后沒讀幾句孩子大叫:“媽媽,我要尿尿”。
這位媽媽的方式讓孩子感覺到讀書是一種痛苦的事情,孩子會痛恨讀書的。因為,她沒有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去選擇適合孩子的書去讀,兩歲的孩子還沒 有建立起文字基礎,是聽不懂這么深奧的內容的,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選擇不同的書籍讓孩子讀,循序漸進才能培養(yǎng)起孩子讀書的興趣。
○
○
03
營造好環(huán)境,讓孩子在影響中學會讀書
書,不是天生就會讀的,需要通過后天的影響才能夠懂的讀書??墒牵芏喔改赣幸环N錯誤的觀念,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讀書,把讀書看做是孩子天生的能力,在這種錯誤的觀念趨勢下,很多父母就以“強按牛頭”的方式,強迫孩子去讀。
有的父母自己就沒有讀書的習慣,回到家中不是看電視打發(fā)時間,就是玩電腦游戲消遣,有的喜歡玩麻將、打牌,有的出門應酬,連陪孩子的時間都沒有就更不要說讀書了,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少有讀書的習慣的。 互聯(lián)網(wǎng)不僅縮短了空間的距離,同時也把全世界的信息濃縮在了一臺小小的電腦里面,足不出戶就能夠查閱各種信息,這種信息的便捷也充斥著太多的不利,其中一點就是很多人在自己的家中很難找到一本像樣的書。
如果想讓孩子愛上讀書,做父母的首先要喜歡讀書,至少要有看書的習慣。在家中安置書架和書櫥,定期購買一些有益的書來看,夫妻之間經常以書中的內容為話題展開討論,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受到父母的熏陶,自動的去看書
○
○
04
和孩子一起,去圖書館和書店挑選書籍
很多家長喜歡在網(wǎng)上給孩子買書,在網(wǎng)上看書,這種方式和到書店買書、圖書館看書、還是有不同之處的。網(wǎng)絡雖然省時、方便,可是,孩子不會直觀的看到圖書的內容,并且在網(wǎng)絡上買書目的性很強,直奔目標,這就失去了對其它書籍了解的機會了,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在買書,孩子的心卻跑到游戲的場景里去了。
陪孩子一起經常光顧書店和圖書館,是讓孩子養(yǎng)成讀書習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孩子在里面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去讀,能夠直觀的看到書的內容,并且選擇性很大,如果孩子有了去圖書館和書店的習慣,那么,書也就會自然而然的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
○
05
有固定時間,傾聽和分享孩子讀書心得
家庭成員之間由于種種原因很少有機會在一起交流和溝通,特別是親子之間的溝通更是少之又少,這也是孩子和父母間為什么會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之一,由于溝通時間的減少,親子間的感情也在逐漸的淡化。其實,在分享和交流讀書心得的同時也給家庭成員之間提供了一次溝通的機會。
不管平時多忙,都要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討論書中的內容,傾聽孩子講述書中的故事。孩子在講述的過程中,會鍛煉他的語言組織能力,在和 父母的交流中能夠碰撞出新的知識點,同父母分享故事的同時,孩子能體會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和別人分享也是一種幸福,慢慢的孩子就會建立起自信,這種自 信也會轉化成力量,促使著孩子去讀更多的書,積累更多知識。
高爾基:“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讓孩子愛上讀書,讓書陶冶孩子的性情,完善孩子的人格,拓寬孩子的視野,凈化孩子的心靈。
○
○
06
閱讀的方法也重要
閱讀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常用的:略讀、跳讀、細讀、推讀、概讀、利用思維導圖讀等。科學家表明,圖像比起文字更能給大腦產生深刻的印象,就比如你被蜘蛛給咬了,那以后你看到蜘蛛就會想起當時你的恐懼感和疼痛感,不會忘記,有些記憶大師也會利用人的恐懼感去記憶等等。這個時候,思維導圖跑進了大部分學生和老師的眼中,思維導圖,顧名思義就是“思維的地圖”,把文字的思路一步步用圖畫畫出來,邊讀邊畫邊理解,一篇文章下來,文章不僅理解的差不多了,并且也不會容易忘記,提高了質量和速度,這種新型的閱讀方式很受小學生們的喜愛。
我們不需要死讀硬記,我們需要用基本的知識來發(fā)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列寧
心情|閱讀|成長|學習|哲理
小學幫
幫助小學生寫作文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