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中的劇情很簡單,但是非常深刻感人。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道菜也都是從「番茄炒蛋」學起的。
它不但容易上手,而且還特別開胃好吃,妥妥的一道國民家常菜!
王阿姨
每次做番茄炒蛋給我家孩子下飯,他都能吃掉兩三碗米飯!
小陳
在外地工作,我最拿手就是做番茄炒蛋,酸酸甜甜的,天天吃都不膩,又營養(yǎng)~
張爺爺
番茄炒蛋口感軟綿,特別適合我們這些老人家吃。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道看似營養(yǎng)的佳肴,卻藏著你意想不到的健康隱患。
番茄炒蛋=肥胖?!
1
一道菜用兩次油
超過了膳食標準
首先,我們回想一下,番茄炒蛋的做法:
先在鍋里放油,油熱后,下雞蛋炒至八成熟,撈出待用。
再往鍋里放油,下番茄翻炒,直到番茄炒軟出汁。
往番茄里加入炒熟的雞蛋,繼續(xù)翻炒至雞蛋飽飽地吸入茄汁即可。
嗯~~~做法確實很簡單。
但是,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做這道菜時,我們是放了 2 次油。
其次,在用量方面。如果你想讓雞蛋達到略顯蓬松的效果,最少也需要 25 克油;要明顯膨大,則需要 30~40 克油。
而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當中,建議成人每天油的攝入量為25~30克。
也就是說,這么一盤菜的用油,就超過了一個成年人一整天的量。
這時,有人提出了疑問:
番茄炒蛋愛好者
為什么用油這么多做的番茄炒蛋,吃起來卻是清清爽爽,沒有油膩的感覺?
真相是這樣的:
雞蛋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它可以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從而讓這道菜不會出現(xiàn)油膩的感覺。
2
番茄炒蛋加糖
甜黨吃得停不住口
除了油的問題,這道菜里要不要加糖,又成為了是「甜黨」、「咸黨」紛爭的重要戰(zhàn)場。
對于很多南方人來說,番茄炒蛋加糖,簡直是通往美味天堂的「直通車」!
但 是
你就不怕 月半 嗎?
我們可以這樣換算一下:
一盤兩人份的番茄炒蛋要用兩個較大的番茄加兩個雞蛋。
番茄按 400 克算,熱量為 80 千卡;
兩個雞蛋,按去殼重 110 克,熱量為 158 千卡。
兩者總和為 238 千卡。
如果在 40 克油之外再加入 20 克的糖,熱量一共是 678 千卡。
瞧瞧,如果這盤番茄炒蛋給你吃了一半,那么你就吃進去 339 千卡!
要知道:一份中份的薯條熱量是 350 千卡,一個麥香雞漢堡熱量是 400 千卡,一碗 300 克的米飯熱量 350 千卡……
當我們面對的是薯條、漢堡、米飯時,「理智」會讓我們吃少點,一旦對象換成番茄炒蛋時,嘴巴就不容易停住了。
另外,我們再來看一組數(shù)據(jù):
以一個體重 60 公斤的成年人為例,每天熱量標準是 1500~1800 千卡,每餐也就 600~700 千卡的熱量,一般會吃兩個菜,一碗飯。
如果這一個菜就吃進去超過 300 千卡,再加一碗米飯 350 千卡,其他的菜還要不要吃?
如何讓番茄炒蛋變健康?
答案當然是:減油!
但是王阿姨不樂意了:
王阿姨
放油少了,雞蛋就特別干,體積還特別小,既不好看也不好吃!
瞧瞧,你永遠無法叫停一位吃貨對美味的堅持!
但是沒關系,豐盛榜有妙招,下面贈你一個「番茄炒蛋」好吃又健康的方案:
不沾鍋中放兩小湯匙油(約10克),倒入雞蛋液,中火。
雞蛋一面凝固后,輕輕翻面,盡量不讓蛋散開。
等另一面凝固后,整塊蛋餅輕輕倒出,放大盤里。中間不用全凝。
利用鍋里的余油炒蔥花,然后加入番茄。
番茄軟后,放入嫩嫩的大蛋餅,用鏟子切碎成塊,讓它和番茄汁液接觸。翻兩下就關火。
注意番茄要炒到略軟,蛋卻不能久炒。在沒有很多油的情況下,蛋炒老了失水自然顯少。
蛋液可以先加一點鹽、胡椒粉、幾滴料酒來調味,也可以加一兩勺牛奶增大體積。炒番茄時不要先加鹽,出鍋時再加,否則番茄出水也不好吃。
這樣的番茄炒蛋味道足,雞蛋顯多,口感軟嫩,還可以減掉四五成的油哦!
想要吃上一份既美味又健康的番茄炒蛋,就要多在烹飪上下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