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任皇帝,是明成祖朱棣的孫子,而朱高煦是朱棣的兒子,也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叔叔,俗話說得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何況明宣宗也是為仁君,為何要把自己的親叔叔朱高煦放在銅缸里活活烹死呢?難道自古帝王真的如此無情冷血嗎?
這話我們得先從朱高煦說起。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個兒子,但從小就不討他的爺爺明太祖,也就是朱元璋的喜歡,《明史·朱高煦傳》中有記載:性兇悍。洪武時,召諸王子學于京師。高煦不肯學,言動輕佻,為太祖所惡。
但爺爺朱元璋不喜歡,他的父親朱棣卻非常重視這個二兒子,在朱棣起兵“靖難”時,還救了他父親一命,“成祖起兵,仁宗居守,高煦從,嘗為軍鋒。白溝河之戰(zhàn),成祖幾為瞿能所及,高煦帥精騎數(shù)千,直前決戰(zhàn),斬能父子于陣。及成祖東昌之敗,張玉戰(zhàn)死,成祖只身走,適高煦引師至,擊退南軍。”
因此,朱棣感覺朱高煦很像自己,在自己稱帝后,總想把他立為太子。但朱高煦畢竟是二兒子,上面還有一位嫡長子朱高熾,在古代傳位是以“立嫡立長”為主,在眾大臣的提議下,朱棣只能將文弱的朱高熾立為太子。
朱高熾是一位非常仁慈的皇子,在朱高煦屢次陷害他的情況下,依舊為朱高煦說情?!睹魇贰ぶ旄哽銈鳌分杏涊d:“十四年十月還南京,盡得其不法數(shù)十事,切責之,褫冠服,囚系西華門內(nèi),將廢為庶人。仁宗涕泣力救,乃削兩護衛(wèi),誅其左右狎〈目匿〉諸人?!边@里面的仁宗便是朱高熾。
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在北伐回軍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朱高煦之子朱瞻圻當時正在北京,窺視朝廷舉動,朱高煦也派遣心腹入京,伺機叛亂。明仁宗知道后,將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祿,賞賜寶物數(shù)以萬計,任命他返回樂安,還將他的長子封為世子,其余兒子均封為郡王。
可以看出明仁宗對待他的這個弟弟是非常仁慈的,雖然朱高煦幾次三番想要陷害、奪位,但明仁宗始終是明之以理、動之以情,一直念著骨血之情,以厚禮待之,希望這個弟弟能夠安分守己,但實際上朱高煦根本就是泰山易移,本性難改。
明仁宗體弱,在位一年就去世了,他們兒子朱瞻基明宣宗即位,而作為叔叔的朱高煦賊心不死,又想趁機奪位,但由于計劃不周全以失敗告終。即便如此,明宣宗仍然沒有與這個叔叔計較,對朱高煦的賞賜厚于其他王府。
但朱高煦并沒有感恩戴德,反而把明宣宗的仁慈當作了軟弱無能而更加的肆無忌憚。1426年(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宣德元年八月,遂反。遣其親信枚青等潛至京師,約舊功臣為內(nèi)應?!?/p>
可以看出朱高煦完全是一個篡位沒有底線的人,想以仁慈的手段讓他臣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他雖然有篡位的心,但畢竟名不正、言不順,自然得不到天下人的支持,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眾臣都勸明宣宗將朱高煦明正典刑,被明宣宗拒絕,只是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nèi),并還時不時地去探望自己的這位親皇叔。
只可惜他的這位親皇叔并不領他的情,在一次的探視中,朱高煦故意絆倒明宣宗,終于把這個仁慈的皇帝惹惱了,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nèi)。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
《國朝獻征錄·漢庶人傳》中寫道“亟命壯士舁銅缸覆之。缸約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項負之,輒動。積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時,火熾銅镕,庶人死。諸子并死?!本瓦@樣明宣宗把朱高煦放在銅缸里活活烹死,真真是死有余辜。
從表面上看有其父必有其子,朱高煦一直是在效仿他的父親朱棣,要知道朱棣當年奪取的皇位正是從自己的侄子手中搶來的,只是朱高煦的運氣與人品要比他的父親差很多,正所謂成王敗寇,所以,以朱高煦的卑劣品行,有這樣的下場也算是罪有應得了。
參考資料:《明史·朱高煦傳》《國朝獻征錄·漢庶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