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榮自殺原因與魯智深圓寂相似!花榮在梁山中與魯智深比較相似,自己不像其他好漢,有許多寃屈仇恨,不得已而上梁山!他們是為救別人而上梁山!心思單純,所以他們一旦失去自己的方向,變得迷茫了,于是乎找不到生活的希望,自殺身亡!
倘若沒有花榮,也就沒有了后來的宋江。那時后者對于能否擔(dān)任梁山泊主一職還沒什么底氣,還是受到花榮的鼎力支持,全力推動并協(xié)助他跨出了最后一步。終于選擇了造反,如此才有了后來的宋江。反觀吳用等人,都是在其上山后才為其發(fā)揮各自能量的,而相比于這些人,花榮才是跟他一起蹲過同一個戰(zhàn)壕的老友,兩人之間的關(guān)系絕對不是這些人可以比擬的。
他說他想念宋公明,就來了,讓花榮聽著好像在說,我吳用都想念死去的宋江呢,你卻不想念。其二,他說為了報答宋公明,只有一死,那也就是說,你花榮與宋公明也是結(jié)義兄弟,為什么不“同年同月同日死了”算了呢?其三,他說“魂魄與仁兄同聚一處”這仁兄二字,既是指宋江,也是指花榮。這是在提示花榮,還是死了算了吧,一起死,多好。
于是有了花榮這樣的回話:軍師既有此心,小弟便當(dāng)隨從,亦與仁兄同歸一處。這分明就是吳用臨死也要拉花榮墊背呀!當(dāng)然,這里面也有一定的心理學(xué)的原因,就是維特效應(yīng),一種示范,別人模仿或者說誘導(dǎo)別人做同樣的事情的效應(yīng)。例如吳用自殺,在一定程度上會在心理上影響花榮,從而誘導(dǎo)他一起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