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犯這樣的錯誤嗎?
你在5年之內(nèi)對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記錄了5000次,平均每天3次,每次你都活蹦亂跳,在統(tǒng)計學上,5000個樣本是很完備的數(shù)據(jù),足以說明你永遠都能活蹦亂跳。那么可以得出結(jié)論:你獲得了永生。
母雞貝利被嬌生慣養(yǎng)了兩年,一直養(yǎng)尊處優(yōu),主人每天給它送飯,為它打掃雞舍,而它,只需定期施舍主人幾個雞蛋。于是它望著主人想道:人類是雞的奴隸。幾天后,它成為餐桌上的一道菜。
哈哈,我知道你肯定不會犯這樣的“淺思考”的錯誤的,只考慮統(tǒng)計學上的條件,沒有考慮時間尺度。
但是,下面這樣的情景,你一定遇到過:
假如你現(xiàn)在非常想學習天文知識(或者其他),你會怎么做?在習慣的驅(qū)使下,你首先會去尋找有關(guān)天文學的書籍。網(wǎng)上商城里的天文學書籍到處都是,種類齊全,你費盡心思,精挑細選,花了幾個小時終于相中了20本,放進購物車,把它們?nèi)抠I了回來。收到書后,你滿意地把它們擺放在書架上,好像自己已經(jīng)是天文學家了。
但是后來你發(fā)現(xiàn)看書太累了,也不知道應該先看哪一本,于是你有去關(guān)注了一些公眾號,或者報名參加天文俱樂部.......你又開始懷疑是自己不懂分配時間和精力,于是,你報名參加了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的培訓班,跨度太大,最后,你對天文學已經(jīng)毫無興趣了,連中秋的月亮都懶得看一眼。
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們時常走著走著,便忘了來時的路,最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這是很多人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現(xiàn)狀。
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在此發(fā)生呢?
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博士蕭亮在新書《深度思考:透過表面看本質(zhì)的六步思考法》中為我們給出了答案,即深度思考“六步養(yǎng)成法”——定義、抽離、辨別、篩選、設計和反饋,從一團亂麻中抽絲剝繭,幫助我們深層次理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各類問題,看透事物的底層邏輯,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實現(xiàn)人生進階。
蕭亮,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博士,著名人力資源專家,曾任職于美國培訓與發(fā)展協(xié)會(ASTD),長期為谷歌、微軟、Facebook、甲骨文等世界級企業(yè)提供顧問服務和專業(yè)支持,是腦力開發(fā)、思維培訓領域的學者。著有暢銷書《洗腦術(shù)》、《給你一個團隊,你能怎么管?》、《應變思維》等。
一、什么是深度思考?
淺思考在本質(zhì)上屬于靜態(tài)思考,理想化的認定思考的條件恒定不變,深度思考則屬于動態(tài)思考,即認為任何用來思考的條件都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深度思考是看透事物的內(nèi)在規(guī)律,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思考,并做出正確決定的思維能力。它能夠排除掉80%的次要信息,找到隱藏在事物表面之下的內(nèi)在邏輯,從而幫助人們做出有利于自身的決策。
二、深度思考“養(yǎng)成六步法”
1.定義信息
信息的作用是幫助人們消除“不確定性”,蕭亮認為信息是人們用來自我欺騙和互相隱瞞的常用工具,當然也是幫助我們對事物做出判斷的資料來源,但是信息本身也具有不可消除的“不確定性”。
因此,判定信息時,如果不是一個確定的YES,那就是完全的NO。同時遵守墨菲定律,相信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fā)生,做好兩手準備。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然后對任何“確定會發(fā)生”的事情,都做好其“確定不會發(fā)生”的準備。
此外,還可以用n-WHY分析法接近事物的真相,即連續(xù)用“為什么”對事物的表象提出追問,步步深入,直至根本。它不局限于次數(shù),直到找出真正的信息為止。
2.抽離,清除思考的障礙
思考是一種腦力勞動,大腦皮層極度興奮,身體卻長時間處于低興奮的狀態(tài)。我們常常在想一個問題時,越想不通就越要想,絞盡腦汁,直至筋疲力盡,身軀沉重。
此時,我們需要學會放空,即讓大腦停止對某個問題的思考,轉(zhuǎn)移注意力,讓它去做一些別的事情,就是那些讓人們能重新點燃生活和工作熱情的活動,比如冥想、瑜伽、圍棋、釣魚、爬山等體力活動。
此外,要小心離得最近的信息,它們往往是無用的,在處理問題時,盡量使用數(shù)據(jù)和圖表這類清晰度很高的工具,引導自己進行獨立思考,得出結(jié)論。
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兩個問題是:如何思考幸福感?如何集中精力做正確的事?這需要長久、深入和重復的練習,并不斷提升思考的深度,掌握返璞歸真的技巧。
3.辨別,看到真正的問題
越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越需要我們認真思考,找到事件的成因。人們對上司、同事和朋友產(chǎn)生誤解時,難以將眼前看到的事物和內(nèi)心的情緒割裂開來,進行客觀的思考。
要確認問題的本質(zhì),需要擁有強大的辨別思維能力,也就是為思考建立“清晰的概念”,只要三步即可:掌握盡可能多的事實,掌握相關(guān)領域的基本知識,熟悉各種思維邏輯。
4.篩選,找到真正想要的
篩選自己想要的,而不是需要的。通過“知識四象限”幫助人們選擇對自己有用的高價值知識和信息。“知識四象限”分為:有價值且對你有用的知識和信息,有價值但對你沒用的知識和信息,沒有價值對你也沒用的知識和信息,沒有價值但對你有用的知識和信息。
把時間、精力優(yōu)先用于“有價值且對你有用的知識和信息”上,比如思考工作、專業(yè)知識、參考資料、行業(yè)新聞、政策變化等;
暫時忽略“有價值但對你沒用的知識和信息”,等有需要時在予以關(guān)注也不遲;
直接屏蔽“ 沒有價值對你也沒用的知識和信息”,比如蕭亮的狗什么時候死、娛樂八卦、非洲窮人數(shù)量、XX趣聞等;
儲存“ 沒有價值但對你有用的知識和信息”,如地鐵路線、每日待辦事項、生活繳費等,方便用時查閱。
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只有舍棄了垃圾信息和無用信息,只有攝取有價值并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才能掌握自己的思維。人與人最大的差別是“克制力”,因此,我們需要給信息做減法,對重要問題保持必要的關(guān)注,舍棄不相關(guān)因素。
處理信息的三個步驟:集中和歸類=>系統(tǒng)化應用=>查缺補漏。重組信息是為了挖掘它們最大的價值,讓它們能夠為己所用,最好能體系化地做到重復使用。
同時,對于已經(jīng)造成損失的決定,或者決策性錯誤,要舍得“沉沒成本”,及時止損,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未來“可能”的轉(zhuǎn)機上,并分清你要做的,別人要做的,社會要做的。
5.設計,精準決策
收集并整理搜集好的信息之后,就要歸納思路,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不要過度依賴搜索引擎,定期維護腦海中的資料庫。
利用思維導圖展開“可視化決策”,在書寫時,人們對知識、事物的記憶效果會更強。作者在書中介紹了自己使用了13年的“麥肯錫筆記思考法”,包含了三個要素:一、動作性記憶:一邊做筆記,一邊思考;二、成果導向:以解決問題為最終目的;三、按照基本流程進行思考:記下本質(zhì)問題,通過假設來驗證(否定),找出解決方案,實施解決方案。
我們要知道決策不是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而是做出最接近正確的選擇。在做每一個日?;蛑卮蟮臎Q策之前,我們都可按照基本的框架展開思考: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標)——要搞清楚現(xiàn)實是什么情況(條件)——要找出從現(xiàn)實到目標的優(yōu)化路徑(決策)。
同時還要加上限制:不要聽別人告訴你應該要什么,不要自我欺騙,要面對現(xiàn)實,不要苛求“最優(yōu)路徑”。因為“精準決策”是未來幫助人們擺脫選擇焦慮,如果因此又陷入完美主義的陷阱,就沒有意義了。
6.反饋,用結(jié)果修正思考的偏差
行動偏離目標十分常見,沒必要耿耿于懷,但要形成“跟蹤檢查執(zhí)行效果”的習慣,最好的辦法是定期和階段性地進行總結(jié),為此可以設立執(zhí)行清單,記錄和檢查行動與目標的一致性。
如果是壓力導致失誤,那你可以分析壓力的根源,適當減輕壓力,或?qū)㈦y度較大的工作安排到自己狀態(tài)最好的時候處理;
如果是因情緒控制能力、性格等個人因素導致誤判,那你可以寫下一份情緒清單,記錄統(tǒng)計自己的負面情緒,然后進行專項訓練,循序漸進矯正;
如果是因為環(huán)境因素導致執(zhí)行偏離,那你可以強化自己搜集信息、獲取資源的能力,增強對環(huán)境的了解;
如果是因為技能欠缺導致行動偏差,那你需要理性地評估自己的能力上限,檢查和羅列一張“補習清單”,根據(jù)清單把相關(guān)能力提升上去。
很多人做事不夠?qū)W?,他們和股市的投機分子一樣喜歡追求大勝,意圖讓自己的目標一蹴而就,而不愿意耐心地等待它在夜以繼日的澆灌下開出芳香之花。因為專注是反人性的,而成功者最大的底牌就是專注。
經(jīng)過之前的五個步驟,你為自己選擇的方向是正確的,即你所做的事情是你擅長的,以及你所做的事情符合規(guī)律,你正在順勢而為,方向?qū)α耍瑘猿植恍傅匾徊讲将@取小勝,量變終究會引起質(zhì)變,達到大勝的目標。
三、記住最初的目標,把想法貫徹一年
人們都有自己最初的目標,要掌握“有始有終的技能”,為了實現(xiàn)目標,握好方向盤,小心翼翼地識別路線,沿著主干道前進。
與其拿出全部的精力投入一個領域100%的要素中,不如用80%的精力來學習其中20%的精華,抓住它的本質(zhì),處理好它的核心要素。
拿你想成為“天文大人”的故事來看,你并不需要急于對自己的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方面的弱點表示失望,完全可以先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引擎、在線書店等渠道搜索歸納天文學最精華的20%的內(nèi)容,再用買來的20本書慢慢地填充自己再這方面的知識漏洞,有序閱讀它們。
在這個知識補漏的過程中,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為自己的天文學學習之旅做一張清晰的思維導圖。久而久之,你便會成為自己所在的圈子里最懂天文學的人之一。
《深度思考:透過表面看本質(zhì)的六步思維法》一書通過簡單六步就能有效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助你高效率地深度分析這個世界,比別人更快地看透本質(zhì)、抓住本質(zhì),采取準確、直接和決定性的行動。
不論你要做什么,都要記住懶惰是“淺思考”的根源,它能摧毀人的思考能力,讓人變得遲鈍和淺薄。
不論你思考了多久,策略多么精準,如果沒有行動,一切都是0。
最后附上培養(yǎng)深度思考的100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