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傷化燥,也就是所謂的內(nèi)燥證。它是指機體的津液不足,于是機體的各部分組織器官和孔竅就失去濡潤,結(jié)果產(chǎn)生了干燥、枯澀的病理狀態(tài),俗稱內(nèi)燥。
那么內(nèi)燥有什么特點呢?其實就是一個字——“干”。當然,這個干、燥都是由內(nèi)而生的。
那什么樣的情況會導致內(nèi)燥呢?主要是兩方面:第一個是陽氣過于旺盛。因為陽邪的旺盛,結(jié)果就導致了灼傷津液,最終出現(xiàn)津少而為燥。比如說外感風邪、熱邪、暑邪這些六淫中的陽邪,是不是它們的致病特點里都有一個容易傷津的致病特點啊?
比方說風邪。你看晾在外頭的衣服雖然沒有太陽,但只要是風夠大,也很快可以干,就是風有燥的特性。這個除了用于解釋發(fā)病以外,還能用于治療。你看所有的中藥里的袪風藥,都往往性是燥的。所以用風藥的時候就要注意不要太燥而傷津液。像防風這樣的藥稱為"風劑之潤藥",就是它的燥性相對來說會好一些。但是注意,只是好一些哦,并不是說完全沒有燥性。
那熱邪呢?火熱之邪容易傷津,這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暑邪它也有傷津耗氣的特點,所以這些陽性的六淫之邪都具有傷津液的特性。
還有一類能夠傷津液的外邪,那就是外感的溫熱病邪了,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時邪。時邪往往是溫熱性質(zhì)的,這種溫邪的性質(zhì)要更燥烈一些,傷津也會更嚴重一些?;蛘吒惺艿男皻獗旧聿皇顷栃?,但是入里以后,逐漸化熱,最后變成了里實熱證,那這個熱邪呢,也是可以傷津的。
比方說大承氣湯證,也許起病最初只是一個風寒之邪。但是風寒入里就化熱,熱邪與腸中的燥屎相結(jié),就變成了陽明腑實證。陽明腑實證是可以大傷津液的。所以我們有的時候,要急下以存陰。
還有一種可能性呢,就是本身的津液衰少。當然津液的衰少,總歸是有一個原因的。比如說久病耗傷。任何一個疾病,時間久了總是會耗傷正氣,而正氣不過就是陽氣、陰精。所以久病耗傷過后,往往會有陽氣和陰精的虧虛。當然有的人以陽氣的虛損為主,有的人呢,就以陰精虧損為主。如果是以陰精虧損為主的,那就容易導致生內(nèi)燥。
或者有陽邪的長期灼傷,也可以生內(nèi)燥。這個陽邪,當然不僅僅是我們之前所講的感受外來陽邪,而是指其它內(nèi)生的邪氣。比如說我們接下來會講的內(nèi)生火熱之邪,五志皆可化火。這種情志之火,它也是陽邪,也能夠灼傷津液。再比方說,我們飲食里的那些辛辣之品、陽燥之品,是不是也可以傷津液???也會導致內(nèi)燥的發(fā)生。比如我們常吃的食品里面,豬肉性平而潤。但是羊肉就性溫而補氣血,那它就沒有那么平和了。牛肉就性燥而不伏,就不容易被降服,而易燥動。那所以從養(yǎng)生的角度來講吃豬肉是最好的,羊肉也可以。牛肉能夠長氣力、益筋骨,但是呢,也容易生燥邪,容易因其性燥而生邪。那如果狗肉呢?就更燥了。還有一些大補的東西了,那也可能比較溫燥的, 比如說鹿角、鹿肉、鹿血,那溫燥就更厲害了。這些東西如果用在本身就有陽氣相對不足的人身上,當然是很好的啦??墒侨绻L期的食用,或者本身的陽氣并沒有什么虛損,那么就容易變成一種陽邪,反而傷及內(nèi)臟了。
或者是各種勞傷,尤其是勞神和房勞所傷,更容易傷津液。勞神暗耗的是陰血;房勞消耗的是精血。陰血和精血都是屬于陰的,它們的消耗就必然會導致機體組織失于濡養(yǎng),最后出現(xiàn)內(nèi)燥證。
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就是血瘀證。血瘀本身是不會產(chǎn)生燥的,但是瘀血留于經(jīng)絡,經(jīng)絡就失其濡養(yǎng)。為什么呢?因為它阻滯了氣血啊!瘀血留于此處,則此處之下,皆失所養(yǎng)。所以瘀而失養(yǎng),是內(nèi)燥產(chǎn)生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樣我們也就能理解前面我們講瘀血的時候,為什么有一個重要的見證叫做肌膚甲錯了。你看,肌膚甲錯不就是燥的一個表現(xiàn)嗎?
那么具體來說,我們?nèi)梭w內(nèi)燥所傷最常見會體現(xiàn)在哪些臟腑上呢?主要是在肺、胃、大腸和腎這幾個臟腑比較明顯。
肺,它本身五行就是應金,為燥邪所應。所以呢,燥邪如果要傷人,外燥首先就喜歡傷肺。而內(nèi)燥呢,也是同氣相求,容易由肺而生,再反傷其肺。我們知道,“上焦開發(fā),宣五谷味。若霧露之溉,是謂氣”,肺就主這個上焦之氣。如果肺氣失宣,那么就不能夠宣五谷味,以濡養(yǎng)周身。這樣不就容易出現(xiàn)內(nèi)燥了嗎?再或者肺氣為外感或是內(nèi)生的各種熱邪所灼傷,也會導致津傷而生燥。那么如果是肺燥,它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所謂的燥咳證。咽干、口燥、咳嗽、痰少粘而難出等等。
肺與大腸相表里,大腸五行也是屬金,也非常依賴津液的濡潤,因為金水相生嘛。所以在正常情況下,如果大腸能得到津液的濡潤,那么,它就能夠主變化而出,這樣的話,大便就能順暢的排出體外了??墒侨绻驗楦鞣N原因?qū)е陆蛞翰荒苠︷B(yǎng)大腸呢?那么大便就干結(jié),這就是所謂的熱結(jié)證。
胃為陽土,與脾為陰土相對應。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喜潤而惡燥。它喜歡有更多津液來滋潤,才能更好的行使它和降的功能。那如果說胃中津液不足,失其濡潤,就會內(nèi)生燥邪,導致胃氣不降。
腎藏元陰元陽,各種原因產(chǎn)生的疾病,都可能因為久病及腎,最后傷及根本,導致元陰的不足。而如果腎陰不足,那么一身的陰液,其實都是虧虛的,那當然也就容易內(nèi)生燥邪啦!一旦內(nèi)燥產(chǎn)生,它會有什么見證呢?后人在病機十九條的基礎(chǔ)上補了一句:“諸澀枯涸,干勁皸揭,皆屬于燥?!彼运闹饕娮C就是形體的消瘦啊,肌膚的干燥、不潤澤啊,甚至是起皮、落屑、皸裂等等,以及口燥、咽干、唇焦、舌上無津、鼻干目澀、爪甲脆澤啦等等??傊?,各種干燥失養(yǎng)的證候就是內(nèi)燥的主要見證了。
稿約:“從頭學中醫(yī)”公眾號是由“一小撮”熱愛中醫(yī)的人運營的公眾號,致力于中醫(yī)學習與推廣。歡迎廣大愛好中醫(yī)的朋友們不吝賜稿。但凡與中醫(yī)的學習和應用有關(guān)的稿件都可以的。錄用后,我們將通過公眾號和其它自媒體將您的想法傳遞給更多喜歡中醫(yī)的人。讓更多人和我們一起“從頭學中醫(yī)”,讓更多人了解中醫(yī)!
投稿信箱:28186361@qq.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