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勝之十八篇之第一篇耕田篇曰:“ 凡耕之本,在于趣時和土務(wù)糞澤、旱鋤獲。春凍解,地氣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氣始暑,陰氣始盛,土復(fù)解。夏至后九十日,晝夜分,天氣和。以此時耕田,一而當五,名曰膏澤,皆得時功。春,地氣通,可耕堅硬強地。黑壚土輒平摩其塊以生草,草生復(fù)耕之。天有小雨,復(fù)耕和之,勿令有塊,以待時,所謂強土而弱之也。春候地始通, 橛木棖尺二寸,埋尺見其二寸。立春后土塊散,上沒橛,陳根可拔,此時二十日以后,和氣即土剛,以此時耕,一而當四。和氣去,耕,四不當一。杏始華榮輒耕輕土、弱土,望杏花落復(fù)耕,耕輒藺之。草生有雨澤耕,重藺之。土甚輕者,以牛羊踐之,如此則土強,此謂弱土而強之也。春氣未通,則土歷適不保澤,終歲不宜稼,非糞不解,慎無旱耕,須草生至可,種時有雨即種土相親,苗獨生,草穢爛,皆成良田,此一耕而當五也。不如此而旱耕,塊硬苗穢,同孔出不可鋤治,反為敗田。秋無雨而耕,絕上氣,土堅 各,名曰脂田。及盛冬耕,匯奶氣,土枯燥,名曰脯田。脯田與脂田皆傷田。二歲不起稼,則一歲休之。凡種時,五月耕,一當三;六月耕,一當再;若七月耕,五不當一。冬雨雪止,輒以藺之,掩地雪,勿使從風飛去。后雪復(fù)藺之,則立春保澤,凍蟲死,來年宜稼。得時之和,適地之宜,田雖薄惡,收可畝十石?!?/span>
第一句話闡明“耕田的基本原則,在于選擇最佳耕作時間,采取耕、鋤、平摩、藺踐等方法使土壤松軟細密,施肥和灌溉保持土壤養(yǎng)分、水分,適當早備耕早收獲?!?/span>
中華民族歷來以農(nóng)為本,管子曰:“一農(nóng)不耕,民有饑者;一女不織,民有寒者?!保皞}廩實,知禮節(jié);衣食足,知榮辱?!敝袊税烟斓厝巳f物和諧的哲學思想貫穿于整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秴问洗呵?上農(nóng)篇》有句名言:“夫稼,人為之、地生之、天養(yǎng)之。”說的是人們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要靠天地的養(yǎng)育。
汜勝之的“趣時”要求適時種植,而且耕田也要得其時。春分后大地解凍、萬物復(fù)蘇,土壤開始變得松軟;夏至天氣炎熱,陽氣下降、地氣旺盛;夏至后90日至小暑前,晝夜分明,陰陽和諧,(這時候的土壤空氣的溫濕度)最適宜耕田,對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是其它時間的五倍,稱之為”膏澤“,耕得其時的功勞。立春后土壤開始松軟,打一根一尺二的木樁于土中,留二寸在土面,隨著土壤繼續(xù)松散,完全埋沒木樁,地里殘留的殘根老莖可以撥出清理掉,這時耕田,一次是四次的效果,過了這個時間四次是一次的效果。
不同的土壤也有不同的耕作時間要求,粘重的土壤(黑壚土)要趁早春用耙平摩表土,讓草萌發(fā)出來再耕碎土塊(利用草的破解土塊作用),等到下雨時,再重耙一次馬上播種則苗生而草不生。輕質(zhì)的沙土、浮土則在杏花盛開的時候耕田,杏花落時再用藺壓實土壤,更輕質(zhì)的沙土,要讓牛羊踩踏土壤,促進土壤形成結(jié)構(gòu)、犁底層,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所謂強土而弱之、弱土而強之也。
”務(wù)糞澤“,土壤過于粘重,形成土塊則吸收保持水分能力差,必須加入糞肥一起耕作,使土塊松散形成結(jié)構(gòu)才適宜于種植。春天雜草萌發(fā)出來后,要趁下雨的時候耕作,土塊破碎草根扯斷易死,可以用來做肥,而天旱時耕作,土塊堅硬,雜草與苗長在一起,甚至影響苗的生長。冬天有雨雪時,用藺壓實,雨雪結(jié)成冰后會把害蟲凍,春暖雪化后被土壤吸收,提高土壤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