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評滕偉明絕句二首
國慶假期,翻開《岷峨詩侶》之滕偉明詩卷讀讀,不禁感佩滕偉明先生的飛揚筆墨及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其作品歌行體居多,恣意縱橫,揮灑才情,酣暢淋漓。點綴其間的絕句首首精彩,言淺意深,跳躍著思想的火花,耐人尋味。遂選取兩首絕句進行賞評,以饗讀者:
薛濤井(詞韻)
滕偉明
枇杷舊巷杳如煙,照影空留石井欄。
薄幸元郎都不見,何人再買薛濤箋。
英子賞評
此絕采用詞韻,由薛濤井生發(fā)開去,巧以典事議論,派生出含義雋永的主旨,令人感慨萬分,思緒難止。
薛濤這位唐代著名的女詩人,其人生經(jīng)歷就極富傳奇色彩。詩以“造境”式開頭,前兩句描寫了今日薛濤井的景象,營造凄涼之境。20歲的薛濤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院子里種滿了枇杷花。而今,枇杷舊巷皆杳無痕跡,如煙散去,步入了歷史的風塵,再也尋它不著。中年的薛濤曾與比她小11歲的大詩人元稹發(fā)生過一場轟轟烈烈的“姐弟戀”,度過了三個月的幸福時光之后,元稹調(diào)離川地,任職洛陽。兩人分別后,薛濤很快就收到了元稹寄來的書信,同樣寄托著一份深情。勞燕分飛,兩情遠隔,此時能夠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詩了。薛濤迷上了寫詩的信箋,她嫌平時寫詩的紙幅太大。于是她對當?shù)卦旒埖墓に嚰右愿脑?,自薛濤井取水造箋,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特別適合書寫情詩,人稱“薛濤箋”?!把{”已然成為表達愛慕思念之意的信物,在當時及后世極為流傳?!罢沼翱樟羰畽凇绷钊诉駠u不已,石井依舊在,而造箋的人呢?或許清澈的井水曾經(jīng)映照出的美麗影子空留于此,而此影亦只是一個名字的影子罷了,徒增傷感耳。
轉(zhuǎn)結(jié)自然由承句之意宕開,由典拓展出另一番意味,言簡意深。元稹是個用智而不是用心去談戀愛的人。才子多情也花心,最終辜負了薛濤的一片深情,故詩人為薛濤制箋寫情詩而感到不值。負心漢已經(jīng)遠去,還有必要再制作精美的情箋寫信嗎?滿紙的相思也只是空付癡情罷了,還有什么比“詩成無人寄”更讓人傷懷的呢?既然如此,就不必再空勞牽掛了,更不必寫情詩了,而寄托情思的“薛濤箋”還有意義嗎?既無意義,還會有誰買“薛濤箋”呢?既然無人再買,還有必要再造“薛濤箋”嗎?,以此回扣與造“薛濤箋”有關(guān)的“薛濤井”,使得全詩語意貫通,渾然一體。在這里,作者已不是僅僅就薛元的故事而言,而是勸誡癡情的人兒不必再為負心漢付出真情,因為那是毫無結(jié)果的。從這個角度上說,此詩亦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全詩前兩句寫景造境,以景蓄情;后兩句議論說理,反意而慨,深沉蘊藉。宋·劉攽《中山詩話》有云:“詩以意為主,文詞次之,或義深意高,雖文辭平易,自是奇作”,筆者以為然。
寒山寺
滕偉明
江楓瑟瑟兩三星,為覓孤舟客子情。
夜聽寒山情味減,倭銅不是舊時聲。
英子賞析
提到寒山寺,絕對要聯(lián)系到唐·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可以說,寒山寺成就了張繼,張繼的詩歌也成就了寒山寺,張繼和寒山寺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中國文化的符號。是落榜造就了張繼,也造就了千年古剎寒山寺。寺以詩名,寺廟要以文化來點綴。沒有文化浸潤,就是把規(guī)模弄得再大,也終究不過是野寺村廟。寒山寺等來了張繼,張繼和寒山寺,注定要在那一年邂逅。他在落榜回鄉(xiāng)途中泊船于楓橋,面對落月、啼烏、秋霜、江楓、漁火、寒山寺、夜半鐘聲,縷縷輕愁揮之不去,這是落第文人的愁緒,這是飄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鄉(xiāng)愁。于是,一首大美的羈旅詩噴薄而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寫得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是寫愁的代表作。
時過境遷,同樣是秋天的夜晚,作者來到寒山寺“為覓孤舟客子情”,雖然江楓瑟瑟,似乎在述說著當年張繼的哀愁。疏星暗淡,隱隱有著當年蕭瑟的情景。然而,夜半聽到的寒山寺的鐘聲,其情味已減,因為這不是寒山寺的舊時鐘聲,而是“倭銅”之聲。據(jù)說,在中國唐詩三百首中,日本人獨鐘情于張繼的《楓橋夜泊》?,F(xiàn)在的蘇州寒山寺,是近些年重新翻建的。新修建的鐘樓里懸掛的大鐘,也不是張繼詩中所提及的大鐘。那座大鐘據(jù)說在蘇州“遇倭變”時,被日本浪人掠走,偷運回日本。后來在日本引發(fā)了一場大搜尋,沒有結(jié)果,現(xiàn)在的鐘是日本人捐贈的。還有一個傳說,這口鐘歷經(jīng)滄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的山田先生四處探尋,欲將此鐘歸還,但終無下落,便募捐集資,在1906年由小林誠等一批工匠精心鑄成一對青銅鐘,一口留在日本觀山寺,一口送來蘇州寒山寺。不管哪一種說法,總之寒山寺里的鐘已不是張繼詩里提到的鐘了。即便是同樣的鐘,不同時代不同境遇的人聽到夜半鐘聲,其情味是不一樣的,更何況是改變了“國籍”的倭銅呢?“倭銅不是舊時聲”,如何尋得“孤舟客子情”?想必當年張繼的哀愁落寞已經(jīng)轉(zhuǎn)嫁到作者的心里了。如果說張繼在詩中表達的是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那么作者在此詩表達的則是中國文化和國人情感喪失的一種深深的憂慮,這種憂慮是有擔當?shù)脑娙说那楦畜w現(xiàn)。
全詩布局合理,前兩句寫景敘事,交代緣由;后兩句敘議結(jié)合,情寓于中。詩中的“情”字重復(fù)是作者有意為之,起強調(diào)作用,因為作者來寒山寺的目的是“為覓孤舟客子情”,結(jié)果“夜聽寒山情味減”,其原因在于“倭銅不是舊時聲”。環(huán)環(huán)相扣,章法嚴謹,韻味卓然。
兩首詩的構(gòu)思精巧,章法渾圓,銜接無縫,用語淺顯,意味深長。寫舊時的人物情景,絕對不能脫離歷史與現(xiàn)實,應(yīng)將古今有機結(jié)合,才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歷史內(nèi)涵又不乏現(xiàn)實意義的作品來。滕偉明先生的這兩首絕句,無疑是給我們做了一個示范。
評者自我簡介
張金英,網(wǎng)名南國英子,筆名英子。女,70后,粵人居瓊。中華詩詞學(xué)會教育培訓(xùn)中心第十五期函授班研修班(高級班)導(dǎo)師,著有各種評論六百余篇。詩詞作品和詩評散見于《中華詩詞》《詩刊》《詩選刊》《心潮詩詞》《??谌請蟆返榷喾N刊物,獲國內(nèi)詩詞賽事一二等獎若干。
滕偉明簡介
滕偉明,一九四三年生,四川成都人。畢業(yè)于四川大學(xué)中文系?,F(xiàn)任蜀文獻編委會主編,四川省詩詞協(xié)會會長。著有《滕偉明詩詞集》《詩海探驪》等多種。
參看更多:
【英子評詩】第74輯:清芬句里漫鄉(xiāng)風——簡評張棟七絕(一)
【英子評詩】第81輯:風梯一任隨云上,渡我凌空瞰大千——簡評孫文絕句(一)
【英子評詩】第82輯:休言花樹冷,縷縷透相思——簡評孫文絕句(二)
【英子評詩】第68輯·首屆中華詩人節(jié)作品選評:簡評楊逸明七律兩首
【英子評詩】第61輯·云帆丁酉詩詞選評:賞評范詩銀、魏新河詞兩首
【英子評詩】第60輯·云帆丁酉詩詞選評:賞評高昌、江嵐詩兩首
【英子評詩】第56輯·云帆丁酉詩詞選評:賞評熊東遨、周燕婷詩兩首
【英子評詩】第59輯·云帆丁酉詩詞選評:賞評抱樸書生、曹初陽詩兩首
【英子評詩】第34輯:一抹春風欲帶香,襟上相思老--品讀孫文清詞四首
【英子評詩】第72輯:百姓溫涼訴筆端——賞評宋彩霞“關(guān)注民生”詩詞(上)
云帆·個人專輯集結(jié)號(不斷添加中)
楊強 何智勇 吳化勇 曹輝 趙京戰(zhàn) 錢志熙 天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