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之行 2010-11-27 20:44:56 閱讀45 評論8 字號:大中小 訂閱
成都黃龍溪古鎮(zhèn)之三:溪尾
黃龍溪尾注入錦江之處,視野開闊。河道上娛樂快艇正風馳電掣的飛奔著,不時傳來陣陣驚喜的尖叫聲。盈盈河水的對岸是一派清新自然的田園風光。古鎮(zhèn)建設者在這里鑄有巨大的龍尾雕塑,氣勢軒昂。龍尾下面便是千年水陸碼頭。正如“黃龍溪賦”所述,這里是蜀都通往嘉州的咽喉之地。昔日“門泊東吳萬里船”從成都出發(fā),第一夜便是停宿于繁華的黃龍溪。所謂“朝出錦官城,夜宿黃龍溪,日有千人恭手,夜有萬盞明燈。”現(xiàn)在這里也不失當年的熱鬧風采。河沿的綠蔭下,堤岸的石扳上,鮮艷的大傘下,一字兒排開的竹臺、竹椅、竹凳組成了長長的露天茶座。一直從黃龍溪頭、溪身徒步到溪尾的游客,正好在這里得到愜意的休憩。品茗的、觀光的、說書的、讀報的、打牌的、遛鳥的、挖耳的、按摩的、瞌睡的、賣花的、購物的……各種閑適與安逸的眾生像,在這個茶座的長廊上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另類“清明上河圖”。
正是在這里,聽到鄰桌擺龍門陣的游人在言談中念了一首打油詩,很有幾分原生態(tài)的意味。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記錄于后:
成都老太真是怪,頭發(fā)染得像老外。
很少做飯和買菜,家孫外孫全不帶。
唱歌跳舞都喜愛,還與兒媳比穿戴。
麻將桌上身手快,不管輸贏精神在。
日子過得好與壞,不講財富講心態(tài)。
這段順口溜成的打油詩,通過成都老太一個側(cè)面的特寫,把成都人那種瀟灑、自在、任性與快樂的生活形態(tài)表現(xiàn)得入木三分。一方土地養(yǎng)育一方人,一方人建造一方土地。川西壩子的富庶,造就了樂觀幽默靈動的成都人;樂觀幽默靈動的成都人,又鑄成了一座“來了便不想離開,離開了又想回來的城市。”實質(zhì)上,黃龍溪鎮(zhèn)就像一個微縮的成都,成都就像一個放大的黃龍溪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