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老友講起一段“被無限關照的下屬背叛”的經歷,異常不解之情發(fā)于言表。
他說,自己對下屬萬般照顧、多方培養(yǎng),下屬出問題幫助掩蓋,分錢時幫助爭取。
也曾多次被下屬出賣,他都大度一笑,不放在心上。
總之,對下屬的關愛和照顧,與親人相比有過而無不及。
沒想到,單位換屆,自己因“眼色不夠”而受到打擊之時,下屬“見勢不對”,立馬投奔到新領導旗下。
而投名狀,就是他這個“舊領導”的技術資料、客戶關系,以及蓄意制造出的諸多花邊新聞(為新領導提供人身攻擊的材料)。
如果不是他一向干凈,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他異常不解又微帶痛苦地總結道:
難道他沒有道德嗎?
他還有道德嗎?
他懂得道德的意思嗎?
他道德過嗎?
他貌似沒有想到,正是因為沒參透“職場的道德”,才在“關鍵時刻”,受到“道德輕信”的水淹土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每個人都依自己的“能力”而不斷調整選擇
生存是首要問題。
生存沒有問題,再談其他。
對一個生存隨時面臨問題、害怕失去工作(“再選擇力”太差)的人來說,“生存下去”,對他就是最大、最正當?shù)牡赖隆?/p>
前述的下屬,能力不足、硬件不足,平時對工作并不上心,在單位沒什么存在感。
至于換工作,他更沒那個勇氣。
現(xiàn)在換了新的大領導,而自己的領導明顯是被打擊的對象,接下來的境遇不用想都明白。
明顯,這個曾經關照過自己的領導,將逐漸、并很快失去關照自己的能力。
且,鑒于自己與“關照領導”的關系,保不準會被大領導記恨上,成為被殃及的池魚。
不如先下手為強。
“先下手”,總要有個表示。
“已失勢領導”的秘密、資源,以及“新領導所需要的一切的東西”。
如果“料”不夠豐富,不夠打動新領導的心,那有必要“加點料”——制造的料,便應運而生。
至于領導以前非常關照他,對他很好?
相比生存,感情毛都不算。
而且關照這種事,就跟借錢一樣。
出借人因為是從自己身上割下的肉,所以總是念念不忘;
借錢人,則一是不心疼,二是多少有點傷自尊不太愿意想起,三是如果能不還那最好不過。
因此,所謂的感激,更像是“關照一方”自發(fā)的心理安慰。
人在職場,講究“職場道德”就好
許多人把自己的性格特質,忠實地帶進了職場。
如善良者以善心揣度所有,大度者以寬厚對待所有,溫和者以容讓聞名,軟弱者則以“有舍必有得”來期待別人對自己講道德。
但最終,善良者大多成為利用目標,寬厚者被逼得退無可退,溫和者承受了所有不公,軟弱者則從未得到想象中的道德。
這,都是“不遵守職場道德”的鍋。何謂“職場道德”?
指“在單位應遵守的規(guī)則”。
如:
保持“與同事的距離”
同事就是同事,暫時相識而已。就是再投緣,感情也只能好一時。
當面臨考驗之時,同事絕對只會選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別人。
所以,別把同事當親友,那不符合道德。
有些人為單位堪稱鞠躬盡瘁,累到快要吐血身亡。
他們?yōu)閱挝粧炅藷o數(shù)的錢、辦了無數(shù)的事,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贊賞與認可。
但,千萬別就此輕飄起來,覺得自己很重要、很高尚。
若自保能力不足,你將很快見識到過河拆橋、你死我活的人性大戲。
最終,你也許拯救了單位,但單位絕對和你發(fā)生不了更深刻的關系——最多,有人“承認幾句”你曾經的貢獻。
所以,千萬別把單位當成自家的,保重身體、保障自我利益,才是正經。
保持“與人性的距離”
在利益場與人性直面,那有可能被驚得睡不著吃不下,甚至惡心到有心理陰影。
聰明人不會與惡事糾纏,聰明人也會盡量保持體面——自我的體面,以及“控制場面和形勢,讓他人也能保持體面”。
當然,“對人性的研究和利用”,絕不能停止。
總之,太講道德的人,與“道德不符”相撞時,往往會產生極度的不適,甚至將“虧”大吃特吃。
這不是失敗,這只是沒參透職場道德而已。
這世上最大的道德,是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盡最大能力——去愛自己。
而單位,按“職場的道德”去對待,就好。
別在權力失控的單位謀求“工作能力方面的發(fā)展”,那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