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戲說意趣多
豐子愷說“豐”
在一次宴會上,有位錢莊商人到豐子愷面前問:“貴姓?”豐子愷回答:“敝姓豐。咸豐皇帝的‘豐’。”商人聽后不解。豐于是又補充說:“五谷豐登的‘豐’!”商人仍然茫然。
趣釋“郭良夫”
魯選勾畫阿Q
葉永蓁問魯迅,為什么阿Q 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卻要取個外國人的名字呢?魯迅說:“阿Q 光頭,腦后留一條小辮子,這個Q 字不正是他的滑稽形象嗎?”
聶守信改名聶耳
聶耳原名聶守信。他的音樂感覺相當敏銳,同事們說,從他耳朵進去的,沒有不能從他嘴里唱出來的。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了。一天,聯(lián)華影片公司開同學會,聶守信表演了一個三十六行無所不包的節(jié)目,逗得大家大笑。會后,聯(lián)華總經(jīng)理送了他兩件禮物,落款把他稱作“
“楚女”登啟事
1922 年,蕭楚女去四川開辟工作。他應邀擔任《新蜀報》主筆,幾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發(fā)表文章。由于他文筆瀟灑俊逸,邏輯性極強,很快名聲大震。有的青年猜測,“楚女”者,一定是“楚楚動人之女子”也。于是,一封封的求愛信像雪片似地飛到編輯部。蕭楚女啼笑皆非,便在報上刊登了啟事:“本報有楚女者,絕非楚楚動人之女也,而是身材高大,皮膚黝黑并略有麻子之一大漢也”。有的青年未等啟事見報就精心修飾打扮后,到編輯部“約會”“蕭楚女”。當出現(xiàn)在面前的竟是一位鐵塔似的黑大漢時,“約會者驚得瞠目結舌。蕭楚女見狀,大笑不已。
李大釗只敢署守常
1944 年章士釗在日本東京主辦《甲寅》雜志。李大釗經(jīng)常以“守常”的名字投稿。一日,章士釗問李大釗:“來稿何以不署大名?”李大釗答:“投文于《甲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