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熟悉“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但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因為一個故事,愛上一首詩”。小編帶你去看一下這些經(jīng)典詩詞名句背后的故事,或許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詩人的情感。
1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鲎约{蘭性德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dāng)日愿!
詩人為了安慰失戀中的朋友,于是寫了這一首經(jīng)典詞作。當(dāng)初,詩人的朋友與心上人訂有私情,后來對方無法拒絕父母的安排,不得不另嫁他人,而詩人的朋友無法接受,所以詩人納蘭就想寬慰朋友接受現(xiàn)實,并引用典故說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想開些,成就了一篇經(jīng)典旋律。
若只是初見,一切美好都不會遺失。很多時候,初見,驚艷;驀然回首,卻已物是人非,滄海桑田……
2、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頭,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為詩人悼念亡妻韋叢(字蕙叢)之作。詩中大意為隱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半y為水”、“不是云”,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象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
這一首表達(dá)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曾經(jīng)經(jīng)過滄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壯闊可觀的水,看過巫山的云之后,便覺得別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從成千的美女中走過,都懶得回過頭看他們一眼,一半固然是為了修身治學(xué),一半是沒有忘情于你呀!
3、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鲎源拮o(hù)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詩人崔護(hù),資質(zhì)甚美,清明獨游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yīng)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tài)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崔護(hù)以言挑之,不應(yīng)。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hù)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惆悵之余,乃題詩于門扉。
心愛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卻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風(fēng)中綻放。以笑映悲,令人不禁感慨萬千。這首詩看起來更像是一見鐘情之作,有緣千里來相會,道盡了人間多少有緣人的心境?
4、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鲎岳钌屉[的《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xué)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
由于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jīng)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內(nèi)又奔涌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并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
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fù)相思意?!鲎岳钪畠x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fù)相思意。
北宋崇寧二年仕途不順的李之儀被貶到太平州。禍不單行,先是女兒及兒子相繼去世,接著,與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諸多不幸,讓李之儀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直到遇見了年輕貌美的奇女子楊姝。楊姝是個很有正義感的歌伎。早年,黃庭堅被貶到當(dāng)涂做太守,楊姝只有十三歲,就為黃庭堅的遭遇抱不平,她彈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讒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楊姝與李之儀偶遇,又彈起這首《履霜操》,正觸動李之儀心中的痛處,李之儀對楊姝一見傾心,把她當(dāng)知音,接連寫下幾首聽她彈琴的詩詞。這年秋天,李之儀攜楊姝來到長江邊,面對知冷知熱的紅顏知己,面對滾滾東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萬般柔情,寫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愛情詞。
6、狂風(fēng)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出自詩人杜牧的《嘆花》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花時。
狂風(fēng)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唐代詩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時,曾應(yīng)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時年末及竿,心頗愛悅之,臨別相約十年后與她成婚。此后連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為湖州刺史,方重臨舊地,而當(dāng)年相約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悵不已,后人遂以“綠葉成蔭”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7、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鲎躁懹蔚摹垛O頭鳳》
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fēng)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陸游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與表妹唐琬成婚?;楹筘鴥嗟?,感情很好。不料唐琬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后陸母認(rèn)為唐琬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遂命陸游休了唐琬。陸游曾另筑別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覺后,命陸游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數(shù)年后,陸游去游覽沈園,正巧遇到唐琬夫婦也在園中。
唐琬征得丈夫趙士程同意,親自向陸游敬了一杯酒。陸游飲后,在沈園題寫了那首《釵頭鳳》。寫罷,擱筆而去。沈園一會后,唐琬悲慟不已?;丶液?,反復(fù)玩味陸游的詞,便和了一首同樣曲牌的詞,不久即怏怏而卒。
陸游直至晚年,仍常常憑吊遺蹤,追憶當(dāng)年,不能忘懷舊情,為此寫下了不少感人的詩篇,人們在感動于這些詩句時,也便記住了他與唐琬的故事。
8、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出自蘇軾的《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情與情的矛盾是因在現(xiàn)實中,詞人屢遭遷謫,這里反映出思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上片側(cè)重哀情,下片側(cè)重歡樂,這也是情與情的矛盾。而“多情卻被無情惱 ”,不僅寫出了情與情的矛盾,也寫出了情與理的矛盾。佳人灑下一片笑聲,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詞人雖然寫的是情,但其中也滲透著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墻里、墻外、佳人、行人一個無情,一個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憂憤之情,也蘊含了他充滿矛盾的人生悖論的思索。
9、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出自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xiàn)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哀怨。
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他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么時候才能完結(jié)呢?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詩人身居囚屋,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
作為國君,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作為詞人,他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詞的傳統(tǒng),將詞由花前月下娛樂遣興的工具,發(fā)展為歌詠人生的抒情文體。
10、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鲎岳钌屉[的《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莊子》文中記載: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后,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引用此典?,F(xiàn)在回想,舊情難忘,猶可追憶,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一個“已”字,可怕至極。若非當(dāng)初年少無知,何至如此!
11、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出自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yīng)有語:
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dāng)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fēng)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金章宗泰和五年,年僅十六歲的青年詩人元好問,在赴并州應(yīng)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殺后,另一只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年輕的詩人被這種生死至情所震撼,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zāi)?,叫“雁丘”,并寫《雁丘》辭一闋,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這首著名的《摸魚兒· 雁丘詞》。
1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鲎悦珴蓶|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
鐘山風(fēng)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自然界如果有知,它會體察到興盛與衰敗這條不可改變的法則。不斷地變異、不斷地發(fā)展、不斷地前進(jìn),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fā)出《向全國進(jìn)軍的命令》,號令全軍堅決、徹底、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nèi)一切抵抗共產(chǎn)黨的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它表現(xiàn)了人民解放軍徹底打垮國民黨反動派的信心和決心,表達(dá)了解放全中國的必勝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