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比排骨便宜”,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誠然,現(xiàn)在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豬排骨比豬肉貴,但在一些落后山區(qū),排骨是滯銷的。因為滯銷,價格就相對要低,甚至個別地區(qū)根本就賣不出去,豬肉佬只得采取“一刀切”的辦法,即一邊豬肉,只去掉大骨、豬油,掛在架子上,然后一刀接一刀往下砍,稱“架子肉”、“帶骨肉”,四川崇州市就是這種賣法,我開始賣豬肉的時候,即1999年,陜西的農村也是這種賣法,把豬肉佬叫“架子客”。
應該說豬排骨比豬肉貴是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產物。大家知道,豬要長不少的肥肉,尤其土豬更多,貼骨肉比較香,而排骨人是咬不動的,是“人吃一半,狗吃一半”。經濟條件不好時,人的肚子缺少油水,肥肉要比瘦肉暢銷,更比排骨值錢,出生于20世紀60年之前的人都知道這一點。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從追求吃飽到追求吃好,加之醫(yī)生說肥肉是“三高”的罪魁禍首,人們才逐漸追捧瘦肉、排骨了。貼骨肉香,排骨在豬肉中占比又小,物以稀為貴,故而現(xiàn)在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豬排骨比豬肉要貴了。
牛、羊肉則不然,牛、羊本身肥肉長得很少,而沒有肥肉的肉又是不好吃的,所以好多火鍋店都打“肥?!薄胺恃颉钡恼信啤Q蚨急容^瘦,肋條部分如果去掉排骨,就只剩下皮啦,所以羊肉通常是帶骨砍,即帶羊排賣。剩下的羊腿,去掉大骨,絕大部分是瘦肉,同樣比較暢銷,所以價格與羊排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