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藥用,須用火硝煅過才能激活其藥性,不煅的話,藥性發(fā)不出來不說,還有毒。
激活后的礞石在中藥界那可是大顯身手。因為質(zhì)量重,進入人體主降,一路從肺胃肝滾下去。
其滾下去的時候,就像一個大力士,能把體內(nèi)未消化的宿食,痰與濕凝成的頑固老痰全部卷起來,扔入大腸,再從大腸排出去,讓人體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
而哪類人群易有宿食,哪類人群易有頑固老痰呢?
有一種獲得性肥胖者,
愛吃膏脂厚味,給脾運化胃消化增加工作量。但脾胃不是機器,工作量超負荷了,那對不起,多余的膏脂厚味就享受不了脾運化水濕,胃受納和腐熟水谷。
于是膏脂厚味里未運化的水濕便開始變身,凝而成痰。而中醫(yī)認為,脂肪正是痰濕、水飲、濕濁之類影響代謝形成的產(chǎn)物。脂肪多了,就形成肥胖。
未腐熟的水谷便成為宿食,久而化熱,形成胃熱濕阻,上則口苦口臭,下則便秘。
所以礞石,可為這種獲得性肥胖者從根源上減肥瘦身。
源自元代王隱君《泰定養(yǎng)生主論》的
中成藥礞石滾痰丸,
以礞石為主藥,降火逐痰,可用于單純獲得性肥胖(胃濕熱阻證)的治療。
全方組成:
礞石 (煅)40g ,沉香20g ,黃芩320g ,熟大黃320g 。
第二味沉香,其名為沉,自然也如礞石一樣能降。沉香的降能調(diào)體內(nèi)一切不正之氣,尤能調(diào)脾胃不正之氣。
而脾胃運化不了的頑固老痰帶來的,正包括了對氣機的擾亂,尤其是脾胃氣機的擾亂。
其降又能降入腎,益精壯陽,防止后續(xù)大量黃芩熟大黃苦寒傷陽。
其名又為香,其香能疏通氣血,化解痰濕帶來堵塞,這也能讓脾胃氣機通暢,并防止黃芩熟大黃苦寒傷胃。
沉香雖香,卻又帶中藥的苦味,這個苦味讓它具燥濕之能。濕氣除了,痰凝就不容易形成,脂肪就不容易產(chǎn)生。
黃芩的寒,上瀉肺火,下瀉膀胱火,六經(jīng)的實火實熱也能用它清,這個清熱的功能甚至能達至讓胎兒舒適的程度,所以黃芩有以清為補之妙。
黃芩的苦,能燥濕,所以身體為濕熱所困,肥胖沉重,口苦口臭,都可用上黃芩。
濕熱帶來的便秘,大黃的三板斧就用上了。大黃瀉熱從中焦始,下入大腸,將大腸的糟粕如推墻倒壁般推出。
且大黃在除濕熱的時候,還可順帶將濕熱引起的血瘀消除,而肥胖者的脂肪若進入血中,常引起瘀血阻滯。所以大黃做事,既管眼前,又管長遠,將軍之名不是憑空得來的。
腸道通暢了,身體就清爽,容易掉秤,這便是礞石滾痰丸逐濕熱,消頑痰,治獲得性肥胖達成的效果。
以舌紅、苔黃為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