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婚姻 - 需要經(jīng)營
◆ ◆ ◆
你在婚姻里過得累嗎?委屈嗎?
累+委屈,似乎成了越來越多人,在婚姻里的常態(tài)。
只是不知道,你有沒有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為什么那么累?委屈又從哪里來?
或許你會覺得,都是對方的問題。要不是他懶,他不上進,他不懂疼人,怎么能這么累?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未必。就算他很好,說不定你也一樣累。
只是因為,在經(jīng)營婚姻這件事上,你忘了帶“腦子”。
01 慣性抱怨:你越吵,他越躲,你越累
如果溝通上不帶“腦子”,一有不滿,一不高興,就抱怨,翻舊賬,明明是要溝通,卻變成了情緒發(fā)泄。
那么,問題不但沒解決,還把自己氣得不行,他也越來越不想跟你說話。
讀者小雪就是這樣,她老公回家總忘換拖鞋,說了無數(shù)次都不改。
昨晚上也是,小雪剛把地拖完,老公進門又沒換,她瞬間就炸了:“跟你說過多少遍了,進門換拖鞋,你耳朵聾了嗎?”
老公本來想換的,被她一吼也來氣了:“不就忘換個拖鞋嘛,你有病嗎?”
為了個拖鞋,兩個人大吵一架,老公摔門而去,她哭了一晚上,心里滿是“他不心疼我”的委屈。
針對這件事,我給她的分析是:你不是為了他沒換鞋,你是想發(fā)泄他不聽你話的氣??赡阍胶?,他越抵觸,最后你累,他也煩。
想想看,誰愿意一進門就被人吼,可不得吼回去嗎?
很多時候,你的情緒上頭,并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你的過度解讀。
就像老公沒換鞋這個事,你如果解讀成他是故意的,不心疼你的辛苦,那自然會憤怒。
但如果,你解讀成他可能又忘了,不是故意的,說不定就能好好說話,不至于大吵一架。
其實,這就是沒帶“腦子”式的溝通,只顧著發(fā)脾氣,沒告訴他要怎么做,他怎么會聽?
你扔給他的是脾氣,那他還給你的一定也是脾氣,自然會吵起來。
帶“腦子”式的溝通,是要就事論事。說事實,別翻舊賬;說感受,別總指責;說你的需求,別老是下命令。
婚姻里的溝通,不是“抱怨大會”,或者誰贏誰輸,而是如何讓對方愿意配合你。
如果能帶點“腦子”溝通,少一點情緒發(fā)泄,其實很多架根本不用吵。
02 自我感動:你越掏心,他越麻木,你越累
還有一種累,是你在付出時沒帶“腦子”。
你把自認為好的東西都給了對方,自己累得腰酸背痛,他卻不領(lǐng)情。
比如,老公早餐喜歡吃面包,喝咖啡??赡阌X得喝粥更健康,每天早早起來熬粥。
某天老公沒喝你的粥,自己沖了咖啡,你看到了還不高興:我早起給你做健康的,你怎么還喝這玩意?
老公也很無奈:我跟你說過好多次了,我不喜歡喝粥,你非要做。我不想喝,你還累,何必呢?
聽他這么說,恐怕你更委屈了:我起早貪黑為你好,你怎么這么不知好歹?
其實,這就是陷入了“自我感動式付出”——把你想給的,當成他需要的,卻沒想過,他到底要的是什么。
心理學里有個“超限效應(yīng)”,是說當你的付出,超出了對方的需求,哪怕出發(fā)點是好的,也會讓對方覺得疲憊,甚至反感。
而你自己,也會因為付出沒被認可,深感委屈,搞得兩個人都累。
你以為付出越多,他越愛你。但其實,沒帶“腦子”的付出,就是白費力氣。人家根本不需要,你除了累自己,沒有任何用處。
而帶“腦子”的付出,是要先搞清楚對方需求,再去行動。而不是你覺得好,就硬塞給他。
比如,主動問他需要什么,想做什么。不要把付出當籌碼,抱怨對方說,我都給你做晚飯了,你怎么不陪我散步。
記住,付出是你自愿的,不是用來逼他聽話的。
婚姻里的付出,不是比誰做得多,而是比誰更懂對方。帶點“腦子”付出,別再自我感動,即使付出很少,對方也會感恩。
03 邊界模糊:你越包攬,他越甩鍋,你越累
邊界感上沒帶“腦子”,也會把自己活得很累。
比如,把家里的事全攬在自己身上,把自己忙成陀螺,對方卻成了甩手掌柜。最后一肚子委屈,憑什么家里的事只有你操心。
很多女人在婚姻里就活成了這樣,家務(wù)全包,做飯、洗衣、拖地、帶娃,照顧公婆,甚至連老公的襪子都是你洗。
你把自己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他卻像個外人一樣,回來就躺沙發(fā)上玩手機。讓你開始不停內(nèi)耗:結(jié)婚難道是為了受苦受累?
問題的關(guān)鍵就在于,你跟老公之間,責任邊界太模糊了。
你沒帶“腦子”思考,沒去跟老公明確,哪些事是他的,哪些事是你的,讓老公誤以為,這些事就是你該做的。
心理學里的“責任分散效應(yīng)”說,當一件事的責任,沒有明確歸屬時,每個人都會覺得別人會做,最后反而沒人做;反之,責任越明確,大家越愿意主動承擔。
千萬別覺得他不會干,干不好,而是你得給他機會,讓他有責任意識。你越包攬,他越懶,你越累。
帶“腦子”去分責任,不是讓你跟他計較誰做多做少,而是要讓他知道,這個家需要兩個人一起扛。
你可以列一張責任清單,把家里的事分清楚,別覺得分太細傷感情,責任分清了你才不會累。
注意一點,千萬別心軟替他做,同時允許他做得不好。沒做好就多教教,他下次就會做了。
婚姻從來不是你一個人的事,而是兩個人的配合。帶點“腦子”分責任,別再把所有事自己扛,日子就能輕松一大半。
婚姻越過越累,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感情淡了,也不是因為人不行,而是因為你沒帶“腦子”。
總是用情緒溝通,用自我感動付出,用模糊邊界包攬所有,把自己熬得滿身疲憊。
婚姻從來不是靠熱情就能過好,而是要用心思考。
別再讓自己沒“腦子”地累著了,帶點“腦子”經(jīng)營,你會發(fā)現(xiàn),婚姻其實可以過得輕松又舒服。
作者簡介: 劉潔,70后情感作家,一個有溫度的婚姻咨詢師,持續(xù)分享婚姻經(jīng)營+個人成長的干貨內(nèi)容。與你一起,搞定婚姻,收獲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