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昆剛出獄那會,聽到大哥周秉義被人罵“大工賊”時是失落的,他擔(dān)心周家成了光字片人人都可以笑話的人家。但是蔡曉光卻反駁了他:“如今你們周家怎么了,全中國有多少老百姓人家能出個市委書記,還是全省第二大城市的市委書記!估計百萬個老百姓人家才能出一個吧?!?/p>
周秉義撐起了周家的門面,也讓周家從底層走向了輝煌。
做了20多年正廳級干部的周秉義,終于在退休前完成了父親周志剛的夢想,徹底改造了光字片,讓這個窮人窩的人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這里的百姓對他是普遍感恩戴德的。弟弟周秉昆一家作為新區(qū)的第一戶居民,得到了最大的實惠,選了理想的門面房和住房,了卻了他最大的一樁心事。
就如曹雪芹先生在《紅樓夢》中所言:“四家皆連洛有親,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yīng)的?!毙值芙忝枚际羌彝ス餐w,同榮辱共富貴的。
周家大團圓
周家真正的輝煌,是周家三姐弟都有了比較圓滿的發(fā)展。
光字片上的一戶普通老百姓人家,周母原本是大字不識的農(nóng)婦,周父是一名大三線的普通建筑工人,如今他們的大兒子周秉義成了市委書記,女兒周蓉曾經(jīng)是副教授,還有一個蔡曉光這樣的導(dǎo)演女婿和郝冬梅那樣的高干兒媳,就連最普通的小兒子周秉昆一家也分到了一套令人羨慕的門面房和住房。
周家的第三代,周聰成了光鮮亮麗的記者,馮玥嫁給了物流公司的老板。
周秉義新家的第一頓團圓飯,是周家新的轉(zhuǎn)折點,他們的生活都進(jìn)入了一個新的輝煌。用鄭娟的話說,就是自己終于過上了好生活。
2012年,周秉義度過了一生中最清閑快樂的一年。他退休后,和郝冬梅外出旅游,兩個人去了港澳臺,又去了新馬泰,最后去了歐洲,他們的旅行是歡悅的,周秉義很享受這種感覺。
這一年,周蓉也從民辦中學(xué)副校長的職位上退休了,她的退休金加上返聘工資,不比退休教授們少多少,她還有一部分自由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就是創(chuàng)作小說,她很知足。
周家姐弟
蔡曉光也退休了,為了彌補之前他們?nèi)笔У臅r光,蔡曉光把他們夫妻二人共同生活的每一天都營造得快快樂樂的。“魚水夫妻,歡欣與共?!边@是周秉義對妹妹和妹夫兩口子退休生活的八字概括。
在郝冬梅的鄭重要求下,市里分給了他們一套三室兩廳的新房,大年三十晚上,周家的親人全部聚在周秉義夫婦的新家里。這也是周家兄妹自從父母走后,真正意義上的大團聚。
周秉義有一種修成正果的感覺,因為這是他婚后第一次在大年三十,在自己嶄新寬敞的家里接待妹妹、妹夫和弟弟一家三口。郝父郝母去世后,郝冬梅再無本族親人,對于周家親人的到來,她是特別歡迎和高興的。
在周秉義和郝冬梅這段門不當(dāng)戶不對的婚姻關(guān)系中,周秉義是有過委屈和不甘的?;楹笏∵M(jìn)了岳母的小洋樓,過著倒插門女婿的生活,極力討好岳母,卻沒有在自己父母跟前盡過孝,也沒能讓周父周母住上樓房。特別是岳母要求親家之間不走動,周父周母直到去世,都沒能見上他們的高干親家一面,這些都是周秉義的隱痛。
周秉義和郝冬梅
但是在退休后,周秉義終于住上了組織分給他的房子,也能讓周家親人來自己家團圓,這是他作為大哥的驕傲。不同于往年聚在光字片周秉昆那破家里時,他們只想著吃完年夜飯趕緊走人,這一次,他們在周秉義家住了下來,談天說地。
長兄如父,周秉義終究是要擔(dān)當(dāng)起照顧弟弟妹妹的重任的。以前的周秉義很是風(fēng)光,在外面做了20多年的正廳級干部,但是他對父母、對兄弟是有愧疚的。所以即使到了快退休的年紀(jì),他也大刀闊斧地改造了光字片,也因此改善了弟弟一家的居住環(huán)境。
這一次歡歡喜喜的相聚,他們都覺得挺幸福的。他們的幸福感,與知識、學(xué)歷有一定關(guān)系。
在原著中,關(guān)于周家的變化,有這樣一句話道出緣由:
是的,知識、學(xué)歷、機會、權(quán)力、個人對人生的設(shè)計都不同程度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但最重要的因素乃是時代的發(fā)展變遷,是國家的改革開放。
周秉昆和鄭娟
林語堂曾說:“讀書最大的理由是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strong>
腹有詩書氣自華,對于周秉義和周蓉而言,他們的成就得益于知識和學(xué)歷。他們從小就是品學(xué)兼優(yōu)的好學(xué)生,是別人家的好孩子。在那個特殊年代,周秉義和郝冬梅這對戀人,抵抗煩惱和閑愁的辦法,就是讀禁書和戀愛。周秉昆、周蓉和蔡曉光都是他們地下讀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在全面禁書到處燒書,偷偷讀書藏書會被舉報的年代,周家兄妹基因中愛書的一面及時覺醒了,都成了如饑似渴的讀書種子。正是這種與眾不同,不但使他們本人,也使他們當(dāng)年清貧的家成為吸引郝冬梅和蔡曉光的圣地。所以高考一恢復(fù),周秉義和和周蓉兄妹都成了北大學(xué)子,甚至在大學(xué)里也出類拔萃。
周母知道自家的兒女和別人家的兒女讀禁書,卻從不反對。這個大字不識幾個的母親知道,自己的兒子女兒絕不會把壞書當(dāng)好書讀。周父更是支持孩子們讀書:“只要你們愿意讀,讀到哪兒,我們供到哪兒?!?/p>
大學(xué)學(xué)歷改變了周志剛的兒女以及孫子孫女的命運,他們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四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通過婚姻關(guān)系,周家第二代人為家庭納入了新成員,蔡曉光這樣的姐夫,郝冬梅這樣的嫂子,絕不是許許多多像周秉昆一樣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弟弟們有幸擁有的。
如果周秉義和周蓉不夠優(yōu)秀,他們是不會吸引到郝冬梅和蔡曉光的。
周蓉
周蓉曾經(jīng)問過蔡曉光喜歡自己什么,蔡曉光是這樣回答的:
“這話問的!你當(dāng)年是大美人兒嘛!世上美女很多,愛讀書的美女太少,愛讀書又有獨立見解的美女少之又少,你是美女中的珍品。我為珍品而癡,這是值得的。你影響了我,改變了我?!?/p>
周家的三個兒女此生最大的幸運就是都和好男人好女人結(jié)為伴侶了,周家的輝煌離不開知書達(dá)理的郝冬梅,也離不開風(fēng)度翩翩的蔡曉光,更離不開堅韌如絲的鄭娟。
喜歡一個人,始于共鳴,陷于才華,忠于人品。
周父雖然是一個普通工人,但是他做事講原則,為人有格局,明事理。周母溫厚善良,愛護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藏著孩子的未來。
周家兒女都是善良,正直的人,這是父母好人性基因的遺傳,也是人格力量的感召。如果周秉義徒有其表,心底卑俗,性情粗鄙,如果周蓉輕佻虛榮,淺薄狡猾,那么郝冬梅和蔡曉光那等不凡之人,恐怕幾次接觸后就會心生厭惡了。
做事先做人,人品是一個人最大的底牌,是人生最好的通行證。人這一生,好名聲,是用有情有義賺來的;好感情,是用真心實意換來的;好人品,是用一輩子去打造的。
周秉義是謙謙君子,他心里裝著的是大愛,工作三十多年,大公無私,他就像一碗清水,清澈見底,沒有半點私心。
周秉義
周蓉雖然年少時為愛癡狂,不管不顧地去了貴州大山,但是她本質(zhì)是良善的,她雖然有些自私,但是對于自己的教育事業(yè)兢兢業(yè)業(yè)。她退休后,和蔡曉光在一個個偏遠(yuǎn)農(nóng)村“旅行”,每到一個村,就給那里的兒童送一批書,上一個月的課,兼做心理輔導(dǎo)。
周秉昆自然不用說,他就是一個老好人,如果沒有他的善良,鄭娟也不會嫁給他。他的那幫醬油廠六君子哥們,無論誰家有難,他都是第一個站出來幫忙的人。甚至到了光字片拆遷時,他們還把自己家的房子送給了于虹和趕超。
周秉昆和鄭娟
在原著中,有這樣一句話:
特殊年代的婚姻關(guān)系,還使周家第二代人中出現(xiàn)了一位中紀(jì)委的干部,若說周秉義的仕途與冬梅媽媽的推薦毫不搭界,那也不算實事求是。
周秉義和郝冬梅的婚姻是跨階層的。一個家在光字片的建筑工人的兒子娶了省長家的女兒,這種階層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多,用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門不當(dāng)戶不對。
郝家父母平反后,岳母金月姬對女兒嫁給工人的兒子是很不滿意的,她甚至想如果女兒真的嫁給了平庸之人,她會要求他們離婚的。
好在儀表堂堂,滿身書卷氣的周秉義贏得了岳母的好感,她也很感激周家人對女兒的照顧。
在建設(shè)兵團時,周秉義是宣傳干事,他的出身比黑五類的郝冬梅要好很多,為了和冬梅在一起,他甚至放棄了自己的美好前程。自從住進(jìn)岳母家的小洋樓,周秉義和冬梅的關(guān)系就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以前,秉義像樹,冬梅像藤,現(xiàn)在反過來了。
北大哲學(xué)系畢業(yè)的周秉義一開始是文化廳干部,從事調(diào)研和文字類工作,光紙上談兵,沒有實權(quán)。岳母金月姬找他談過話,問他下一步的打算。周秉義本來想去大學(xué)教書,但是老太太否定了他的想法。
老太太的意思你既然是干部家庭的女婿,就替郝家把干部家庭的門面撐下去。老太太替周秉義要了軍工廠“一把手”的職務(wù),也是從這里開始,周秉義正式走上了仕途。
可以說,如果沒有岳母的助推,周秉義不可能做到正廳級干部,也沒有機會去改造光字片,替周父完成自己的夢想。作為新中國第一代建筑工人的周志剛,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帶領(lǐng)著工友們在光字片蓋起一棟棟樓房。這個愿望,他的長子替他完成了。周家,在光字片總算揚眉吐氣了。
周秉義
在原著中,關(guān)于周家變化的根源,有這樣一段描述:
歸根結(jié)底,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絕非個人之力所能改變,也并不是個人愿望所能左右。不可不承認(rèn),國家、社會、時代的因素尤顯重要。
在這場時代的巨變中,周蓉、蔡曉光和周玥依靠著各自的知識,抓住機遇,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生活。
如果沒有什么民辦和私立學(xué)校,周蓉回國后,是很難找到工作的,她也不可能做私立學(xué)校的教師,進(jìn)而成為副校長。如果沒有所謂的私企,周玥(原馮玥)也不可能嫁給一位私企老板,過上富裕的生活。如果蔡曉光沒有受益于文藝,自己落魄不堪,怎么給周蓉母女更好的生活。
如果沒有時代的進(jìn)步,改革開放的東風(fēng),也不會有那么多的房地產(chǎn)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周秉義負(fù)責(zé)的城市改造,招商引資只是空話,他要給老百姓做好事的美好夙愿也無法完成。如果光字片還像城市癩疤似的存在,周秉昆一家也無法搬進(jìn)新房居住,他們周家依舊愁云密布。
蔡曉光
作為大哥的周秉義即使自己分到了好住房,弟弟妹妹的生活一團糟,他住的肯定也會內(nèi)心不安。
正如周秉義對郝冬梅說的:“茍富貴,勿相忘?!狈蚱拗g如此,兄弟姐妹之間,更是如此,同榮辱共富貴,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周秉義去世,郝冬梅改嫁后,周秉昆后知后覺地意識到:
他們這一門周姓人家最精彩的歷史,居然與自己的人生重疊了,往后許多代中,估計再難出一個他姐周蓉這樣的大美人兒,也再難出一個他哥周秉義這樣有情有義的君子了。
這人世間的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著。周家的三個孩子,一直謹(jǐn)記父親的諄諄教誨,正直厚道,努力讀書,這才是周家走向輝煌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