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辨證
1、虛實是辨別邪正盛衰的綱領。
2、反映人體正氣的強弱與邪氣的盛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3、意義:掌握邪正盛衰的辨證關系,為治療提供依據(jù),實證宜攻,虛證宜補;只有辨證準確才能攻補兼施,避免犯虛虛實實之戒。
(一)實證
定 義:實證是對人體感受外邪,或疾病過程中陰陽氣血失調,體內病理產(chǎn)物蓄積,以邪氣盛、正氣不虛為基本病理,表現(xiàn)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種證候。
病因病機:復雜(“邪氣盛則實”)
(1)風寒暑濕燥火六淫、疫毒等侵犯人體,正氣抗邪;
(2)內臟機能失調,氣化障礙,導致氣機阻滯,已經(jīng)形成痰、飲、水、濕、膿、瘀血、宿食等積滯。
實邪: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燥邪、熱邪、疫毒為病,痰、飲、水、濕、食積、蟲積、氣滯、血瘀、膿等病理改變,一般都屬實證的范疇。
臨床表現(xiàn):實證以邪氣充盛、停積為主,但正氣尚未虛衰,有充分的抗邪能力,故邪正斗爭一般較為劇烈,而表現(xiàn)為有余、亢盛、停聚的特點。
辨證要點:
(1)實證是邪實、正未虛,正邪劇爭所致。
(2)因病邪性質各異,癥狀表現(xiàn)多端。主要癥狀有:正氣未虛,有舌苔,脈有力。
(二) 虛證
定 義: 虛證是指人體陰陽、氣血、津液、精髓等正氣虧虛、而邪氣不著,表現(xiàn)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種證候。
病因病機:
(1)病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調或疾病耗損。
(2)病機:“精氣奪則虛”。正氣包括陽氣、陰液、精、血、津液、營、衛(wèi),故虛證的范疇包括陽虛、陰虛、氣虛、血虛、津液虧虛、精髓虧虛、營虛、衛(wèi)氣虛等,
對虛證的稱呼:不足、虧虛、虛弱、 虛衰、亡脫。
臨床表現(xiàn):舌質嫩,少苔或無苔,脈細,弱,無力+各臟腑(肝心脾肺腎)陰陽、氣血、津液、精髓虛損等
辨證要點:
(1)虛證主要是正氣不足所致,以機體功能減退為主要病理機制
(2)臨床常表現(xiàn)五臟陰陽氣血虧虛。
虛實證的鑒別要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