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綜合管理包括整形修剪、土壤水肥管理、主要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管理中也可細分為休眠期、萌芽前期、落花期、幼果期、硬核期、果實膨大期、成熟期。九月份施基肥(冬肥秋施),施肥后需立即澆水等。
一、整形修剪
桃樹是最喜光的樹種。常因管理技術不當造成樹體郁閉,密不透光,骨干枝出現基部光禿現象,結果部位外移,并使樹體極易患病并進入早衰。
桃樹有自然開心形、主干形等,以自然開心型為主。定干高70公分,后培養(yǎng)和配置主枝、副主枝,選留生長強健、四周分布均勻的梢作為主枝培養(yǎng),并用摘心或扭梢進行控制。
二、夏季修剪
調節(jié)生長,改善下部光照,緩和樹勢,幼樹應加速樹冠形成。
扭梢:以新梢抽生30公分左右,還未木質化時為宜。扭梢部位在新梢中部處,應扭至新梢上部下垂。對生長旺的新梢可進行反復扭梢。對修剪后過強的徒長枝可同時進行摘心與扭梢。
剪梢:在6月底和9月初進行。把樹冠外圍密生的徒長梢適當留基部3~4芽剪去。
拉枝:5~7月進行,將副主枝與大枝組的徒長枝拉枝成80度,使樹冠開張,提早結果。
三、土壤管理與施肥
土壤管理:增加有機質含量;施用中微量元素;酸堿平衡;排灌水設施齊全;落葉后對粘重的土壤行間深翻50~60公分;落葉前后結合施有機肥進行秋耕20~30公分。
施肥方法:桃樹根系分布淺,盛產期施肥宜深不宜淺,宜施在30~50公分深的土層;幼樹施肥需掌握“勤施少施,量少次多”的原則,氮肥多易徒長且引發(fā)病害;盛果期氮肥少,樹勢易早衰;衰老期氮素不足,會加速樹體衰老;根據樹齡樹勢和結果量,適時施好花后肥和壯果肥;果實發(fā)育期鉀的含量高于氮肥;土壤酸堿度調節(jié)pH值5~6。
秋冬肥:冬肥秋施,可能適當傷根,落葉前完成。早春肥:花前少量肥淺施,不可傷根。
四、主要病蟲害防治
清園:是防治病蟲害最重要的管理工作。采后清園,將枯枝、落葉和病僵果等廢棄物清除,用廣譜殺蟲殺菌劑全園噴霧,防治蟲卵及越冬病菌;也可使用納米礦物油300倍液噴霧,以防護外源性病蟲害入侵。
入春3月驚蟄前后:花前防殺各類蟲、菌病源。盛花期避開噴藥。
生育期預防褐腐病、流膠病、穿孔病、蚜蟲、食心蟲等各類病蟲害。
采后應繼續(xù)預防病蟲害,保護葉片不受侵染,至正常落葉。
以桃穿孔病為例:該病會引起大量落葉,嚴重者導致枝梢枯死,產量降低,并影響花芽形成。
穿孔病危害
桃樹穿孔病誘因及防治:
一是見病打藥,不注意預防;二是只關注地上部分,忽視土壤管理。
防治方法:
多施有機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對黏重土壤注重改良土壤的通透性。
合理修剪,通風透光,降低果園溫濕度。
噴藥防治:芽前,噴霧波美4-5度石硫合劑或200倍晶體石硫合劑。5~7月生長期間,對細菌性穿孔?。?/span>可噴霧1:4:240(硫酸鋅:消石灰:水)的硫酸鋅石灰液(自配鋅銅石灰液),但有時易出藥害,應在早晚氣溫低時噴霧。對真菌性穿孔?。?/span>可噴霧70%甲托可濕性粉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還可選用72%農用鏈霉素2500倍液或新植霉素35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噴霧,間隔10~15天,共噴3~4次,各種農藥交替使用,對防治穿孔病有良好效果。
五、冬季修剪
根據生長結果特性、樹勢以及不同樹齡等進行,以改善樹體通風透光,調節(jié)結果與生長關系。對幼樹應迅速擴大樹冠,早結果,早豐產;對衰老樹更新復壯,延長結果壽命。
主枝修剪:幼樹修剪至60~70公分,盛果期至25~35公分為好,一般剪口芽留外芽。
副主枝修剪:要基本拉平,輕剪長放。幼齡或生長旺的桃樹一年可放1米以上,待樹勢逐漸轉弱后,其修剪長度相應縮短。
結果枝的修剪:長度和密度以品種特性、枝條粗細及結果枝的著生部位的不同有差異。長果枝:幼樹、旺樹可在留10~12對花芽處修剪,生長很旺的幼樹基本不剪,盛果期桃樹可留6~7對花芽。中果枝:留5對花芽短截。短果枝:老年樹的短果枝較多,疏除密的或質量差的短枝,基部有葉芽處短截更新。
不同樹齡時期的修剪:幼樹期(4~5年生以前):輕剪長放、拉枝、扭枝為主。結果枝不“打頭”,把徒長枝補空間當成結果枝組。盛果期:(6~15年)調節(jié)結果與生長的矛盾,改善樹冠內部的光照條件,修剪量應隨結果量的增加而逐年加重,骨干枝和枝組要及時回縮更新,多留更新枝,防止結果部位上移。
兼防蚜蟲、葉螨、卷葉蛾、紅頸天牛、介殼蟲等易發(fā)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