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甘肅莊浪,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父老鄉(xiāng)親們?yōu)榱顺燥柖亲?,過上好日子,一輩接一輩的開始了修建梯田的艱難歷程,立下愚公移山之志心血勞作,興修梯田,換來了今天的荒山變良田,全國有名的扶貧縣成了全國梯田化模范縣,全國乃至世界人民通過各種媒體認識了莊浪。梯田改造成功后,既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又能增產糧食,有效協調人們因發(fā)展而產生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也深刻體現了“天人合一”這一傳統價值觀念在現代社會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荒山變成了良田,在梯田上如何實現科學種田,走出一條致富的新路子。
一、良田選良種 良種能增產 荒山荒坡成梯田,集雨節(jié)流、莊家增產很顯然,老百姓的生活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農業(yè)生產上,過去,小麥、土豆等品種老化、抗性差、產量低。廣大父老鄉(xiāng)親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作,由于天公不做美,天旱地貧,品種選擇不佳,最終換來的是要收獲必須要耕耘,但耕耘不一定有收獲的結局,后來經過農業(yè)科技工作者無數次的在品種方面除劣選優(yōu),選出的“莊薯”“莊浪小麥”等新優(yōu)品種,讓農民增產增收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二、莊稼一朵花 全靠肥當家 科學種田在施肥方面:
(1)要實現底肥、追肥、葉面噴肥相結合,過去群眾在肥料施用上經歷了農家肥,由無到有,由少到多,對化肥有不認識到認識,由不使用到使用,由少量試用到大量使用,而對葉面噴肥截至目前處于試用和不使用之間,后來,肥料使用在種田方面增產增收效果得到了充分的實踐認證,廣大群眾也明白到了莊稼一朵花全靠肥當家的道理,而科學種田不是肥料越多越好,不是想施啥化肥就施啥化肥,不是想啥時施就啥時施,而是要求農家肥作為底肥,在播種前施或播種時一次性施足,并要求農家肥達到充分腐熟,而對于化肥的追肥60%-70%的和底肥一塊施入,而30%-40%的作為追肥,在莊稼營養(yǎng)生長旺期提前施入,葉面噴肥按照缺啥補啥,少量多次的原則,在陰天或者晴天的早晚進行噴施,今后生產要大力提倡葉面噴肥措施,例如:土壤施氮肥、尿素肥料利用率只有40%左右,并且尿素的轉化吸收速度緩慢,而葉面噴施0.2%-0.3%的尿素液后,4小時后作物就能吸收利用。
(2)科學種田在肥料的使用上要實現根據作物的需肥規(guī)律,土壤的供肥能力和肥料的特性種類,三者結合起來進行了測土配方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是通過施肥手段來調節(jié)土壤供肥與作物所需營養(yǎng)元素的供需平衡,找出最佳用量與適宜比例,做到科學化、合理化、定量化。實現了有機肥的長效性,無機化肥的速效性,微生物肥促效性三效合一。(3)科學種田今后要大力推廣沼肥、沼液、沼渣三沼的利用。發(fā)展 “糧、草、蓄、沼”生態(tài)循環(huán)模式,就是以農戶土地資源為基礎,以新型高效的沼氣池為紐帶,以草養(yǎng)蓄,以畜糞為沼氣原料,以沼渣、沼液作農作物的肥源,并用沼液作為防治農作物害蟲紅蜘蛛、蚜蟲的農藥替代品,以沼氣照明做飯,形成畜糧雙重收入,沼氣節(jié)能利用,形成良好的農業(yè)持續(xù)發(fā)展,良性循環(huán)體系,最終實現糧食生產的穩(wěn)產高產、高效低耗、安全環(huán)保的目標。
三、收多收少在于肥 收與不收在于水 在科學種田農作物生產中收多收少在于肥,收與不收在于水,但是水少是命,水多是病。有灌溉條件的川水地農作物生產中,大部分群眾認為,水灌的越多越好,只要有水不分季節(jié),不管農作物需要不需要水,就盲目大水漫灌,沒有根據土壤的墑情情況和農作物的需水規(guī)律,大水漫灌后導致土壤板結,土壤養(yǎng)分的大量流失,同時費工費時費水,尤其在農作物夏季生長旺期,由于夏季氣溫太高一般在25度以上,農作物大水漫灌后,地溫急劇下降,根系吸水功能失調,向作物上部供水能力下降,而農作物上部生長需水,蒸騰作用需水量無法保障,嚴重造成了農作物水分的供需失衡,嚴重時會造成農作物的生理干旱,所以,夏季農作物灌水要巧灌,采取不降低地溫的農作物上噴水和降低地溫較慢的溝灌、穴灌技術。有條件的推廣噴灌、滴灌、滲灌技術
梯田山臺地,灌水條件相當困難,水分的合理綜合利用已成必然。山地農作物生產既要推廣節(jié)水集雨、抗旱保墑的覆膜制,也要推廣農作物保水技術,即農作物上噴水;土壤中施土壤保水劑淀粉和聚丙稀聚合類化合物,吸水倍數200-500以上;農作物上噴白色微粒膜堵葉孔、毛孔來降低果樹蒸騰作用,也可以農作物上噴黃腐酸抗旱調節(jié)(保水)劑。
四、冬破一個卵、夏少萬條蟲 過去農作物生產中大多數群眾在病蟲害防治上盲目防治,對農作物病蟲害認識還是停留在只有農藥才能防治病蟲害的傳統理念,沒有真正遵循病蟲害防治的“預防為主、群防群治、保護天敵”的原則和以農業(yè)、機械、物理、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方針;沒有做到最佳時期用藥和為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而交替用藥;也沒有采取病蟲害的預測預報,盲目防治,而且只治不防。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是首先通過觀測預報,遵循在病蟲害輕微發(fā)生的年份采取物理機械防治法,在病蟲害中度發(fā)生的年份采取物理、機械、生物源農藥防治法,以及沼液等防治病蟲害。在病蟲害大發(fā)生年份,一般才采用符合生產綠色食品要求用藥的化學農藥去防治;其次,生產中防治病蟲害要把殺卵防治作為重點,“冬破一個卵、夏少萬條蟲”。預防要先行,如紅蜘蛛、蚜蟲的防治要做到未發(fā)生時提前預防用藥,否則在其發(fā)生高峰期用藥防治,由于其繁殖能力強,速度快,根治不了,亡羊補牢,為時已晚。農作物生產中病蟲害防治首先結合翻地施底肥,在土壤中施入殺蟲劑呋喃丹、辛硫磷顆粒等來防治地下線蟲、蛆螬等。
一般多雨年份病害嚴重,干旱的年份蟲害嚴重,其實作為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中,“病難治,蟲好防”,作物年年要增產,這就要求殺菌劑要用高檔的,殺蟲劑要用低毒高效的,同時要做好病蟲危害高峰期用藥防治,做到藥物防治與保護天敵相結合,今后農作物生產中要求推廣使用一些對天敵殺傷力小的農藥,真正體現出病蟲害防治的以菌治菌,以菌治蟲,以蟲治蟲,以鳥治蟲的病蟲害防治體系。
荒山變梯田,梯田成糧田,開發(fā)梯田科學種田,首先,要糧田選糧種;其次,莊稼一朵花,全靠肥當家,再次,收多收少在于肥,收與不收在于水,川地灌水要科學,山地覆膜集雨節(jié)水要及時;最后,病蟲害防治預防要先行,冬破一個卵、夏少萬條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