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為啥一直受欺負(fù),因為老實人不懂得變通,不懂得反擊。當(dāng)小人開始攻擊老實人的時候,老實人總是忍讓回避,秉持“以和為貴”,殊不知一味地忍讓,并無法得到小人的尊重,反而讓小人更加的變本加厲。
應(yīng)對小人,一味的忍讓就是縱容,心善要看對誰,對待厚道的人要心善,對待小人要以詭道應(yīng)對,讓小人不再敢造次。喜歡咬人的狗,吃過虧就不咬人,小人也是一樣。
春秋時期,孫武先生寫的《孫子兵法》堪稱神作,時至今日,全球各地研究這本書的大有人在,二戰(zhàn)時期,很多軍事人員研究這本書,對于作戰(zhàn)指揮有重要的幫助作用。
時至今日,雖然已經(jīng)是和平年代,戰(zhàn)爭也不再是冷兵器,但是這本書的精華和中心思想,對于當(dāng)前依然有幫助作用,特別是在應(yīng)對小人方面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孫子兵法》開篇:兵者,詭道也。這句話是說用兵打仗千變?nèi)f化,戰(zhàn)機隨時會發(fā)生變化,所以要運用種種方法迷惑敵人。
老實人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迷惑小人,避免小人知道自己的真實意圖,通過采用策略制服小人,讓小人占不到便宜。
孫子兵法云: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yuǎn),遠(yuǎn)而示之近。
明明能征善戰(zhàn),卻要對敵人裝作軟弱無能;本來準(zhǔn)備用兵,卻偽裝成不準(zhǔn)備打仗;明明要攻打近處的目標(biāo),卻給敵人造成攻擊遠(yuǎn)處的假象;本來要攻打遠(yuǎn)處的目標(biāo),相反卻裝作要在近處攻擊。
小人不知道你的實力,自然不敢輕易妄動,最著名的當(dāng)屬諸葛亮的空城計,雖然后世對空城計有各種各樣的解析,但是諸葛亮真的是通過隱藏自己的實力,成功迷惑的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寫,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jìn)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zhèn)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shè)有埋伏,引兵退去。
《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二計-空城計,指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shè)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后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很多小人敢肆無忌憚的囂張,因為對方知道老實人的底牌,所以沒有忌憚,一旦小人摸不清老實人的情況,也不敢輕易地放肆。
所以,作為老實人不要總是掏心掏肺,嘗試隱藏自己的實力,才是真正地保護(hù)自己。
孫子兵法云:利而誘之。這句話意思是敵人貪利就用小利來引誘他上當(dāng)。
人性往往有貪婪的一面,好朋友可以因為利益鬧翻,敵人也可以因為利益成為朋友。
所以丘吉爾說:沒有永遠(yuǎn)的敵人,只有永遠(yuǎn)的利益。
那些善于做事,把人際關(guān)系玩弄于股掌之間的人,都是懂得運用利益調(diào)解關(guān)系的人。
牛根生為啥可以創(chuàng)建蒙牛,因為牛根生懂得“利而誘之”。
小的時候,牛根生總是受小混混欺負(fù),于是牛根生就把糖果分給小朋友,帶領(lǐng)小朋友和小混混打架,從此小混混再也不敢找事了。
成年后,牛根生從伊利集團(tuán)離職,開始創(chuàng)建蒙牛,之前牛根生的老部下,一個個都投奔牛根生,跟著牛根生創(chuàng)建蒙牛,為啥呢?
因為跟著牛根生有肉吃,牛根生懂得把利益分給大家,于是牛根生身邊很聚人。
如果給小人點甜頭,可以化解一個大矛盾,那為啥非要跟小人死磕呢?
要知道小人往往是最貪婪的,只要有利益,小人可以無原則的讓步。
孫子兵法云:亂而取之。這句話意思是敵人混亂時就乘機攻取他。
小人的集團(tuán)肯定不是鐵桶一塊,很多時候小人能夠混在一起,是因為共同的利益,但是小人內(nèi)部陣營往往是最容易崩塌的。
朱棣有三個兒子,老大比較仁厚,是最合適的明朝接班人,但是老大比較老實,并且很胖,外形不好。
老二外表好,并且能征善戰(zhàn),很有朱棣的風(fēng)骨,所以在接班人問題上,朱棣一直猶豫不決,雖然老大確立為太子時日已久,是朱元璋冊封的燕王世子,但是朱棣真的不喜歡老大。
老大能力很強,治國理政是一把好手,但是不擅長巴結(jié)朱棣,為人也比較老實。
老二武功很強,一直深受朱棣喜愛,并且也擅長讓朱棣開心。
所以,朱棣一直想廢掉老大,立老二為太子。老實的老大一直生活在恐懼里,時時刻刻謹(jǐn)小慎微、戰(zhàn)戰(zhàn)兢兢,一個不小心就會受到朱棣的訓(xùn)斥。
此時,老二總是給老大找麻煩穿小鞋,讓老大無比煩躁。這便這樣,老大也沒有想干掉老二的意思。
朱棣之后,老大成功即位,只過了一年的時間,老大身體就垮了,然后老大的兒子朱瞻基即位。
朱瞻基上位后,可不像老大那么老實,朱瞻基直接攻擊了老二的陣營,瓦解了老二的軍事集團(tuán),采用封官許愿、直接給錢等方式,很快讓老二成為孤家寡人,成功干掉了老二的軍事力量,避免了明王朝再次出現(xiàn)藩王造反的問題。
所以,擾亂小人的陣營,在敵人內(nèi)部動亂之際,快速攻擊,是最好應(yīng)對小人的辦法。
《孫子兵法》這本書包含太多的智慧,對生活有很大的啟發(fā),因為篇幅問題,本文暫時介紹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