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5年,
緊鄰克里姆林宮,
在紅場南端,
一座莫斯科的最高建筑拔地而起。
這是沙皇伊凡四世,
為紀念征服喀山汗國而建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木質(zhì)主教堂)。
1588年,
沙皇費奧多爾 · 伊萬諾維奇,
為紀念東正教圣人瓦西里,
在其棺槨上方加蓋了多個石質(zhì)穹頂,
將十座教堂巧妙地組合為一體。
此后,
該教堂就被人們普遍稱為“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16世紀,
大教堂的外觀和內(nèi)飾得到進一步完善,
高高的底座上聳立著八座色彩艷麗,形體豐滿的塔樓。
八個塔樓簇擁著中心塔,
正門均朝向中心教堂內(nèi)的回廊,
走廊和樓梯環(huán)繞教堂四周。
教堂內(nèi)部裝飾了精美的壁畫和精湛的雕刻,
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已成為國家最重要的大教堂。
17世紀下半葉,
教堂頂被銅板覆蓋,
門廊上鑲嵌了瓷磚,
大教堂內(nèi)部出現(xiàn)了明亮復(fù)雜的裝飾圖紋。
一直到1660年克里姆林宮重建伊凡大鐘樓之前,
這座大教堂一直都是莫斯科最高的建筑。
1737年,
一場火災(zāi)幾乎將大教堂全被燒毀。
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撥款一萬盧布重修教堂。
1812年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
法國人占領(lǐng)了莫斯科。
相傳,
拿破侖面對大教堂驚嘆許久,
自知人力無法將它帶回法國,
就打算炸掉它。
正當大炮對準教堂那一刻,
天降大雨澆滅了火藥。
1839年,
法國旅行家馬奎斯是這樣描述大教堂的:
“從遠處望見它,令人著迷。
錯落有致,像座塔,像束花。
乍一看,像筐爛水果,裝著菠蘿、甜瓜、哈密瓜;
仔細看,又像一個多寶盒,裝飾著各色水晶,一顆顆璀璨耀眼的迎著太陽,像金色的魚鱗,像斑斕的蟒蛇皮……”
1931年,
原先一直在紅場上的民族英雄米寧與波查爾斯基大公的青銅紀念碑,
被挪移到圣瓦西里大教堂前。
經(jīng)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大教堂于1947年9月7日,
在慶祝莫斯科800周年之際,
博物館重新開放。
今天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是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分館之一,
是16世紀古羅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是俄羅斯最著名的教堂!
俄羅斯自由行,我行,你也行!
去《俄羅斯旅游中文網(wǎng)》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