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游牧民族,他們驍勇善戰(zhàn),終日以馬為伴,也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中國古代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出現了匈奴人的影子,或是對抗,或是結盟,長期以來與中原人民有著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早在元前214年,秦朝的大將蒙恬統(tǒng)軍30萬北伐匈奴,大敗匈奴并收回bai了被匈奴人侵占的河套地區(qū)。在秦始皇的授意下開始構筑萬里長城防御北方的匈奴。到了漢朝時匈奴人發(fā)展到鼎盛時期,而且活動最為頻繁。
漢武帝時期忍辱負重,最后命大將霍去病、衛(wèi)青往北成功擊敗匈奴主力。然后匈奴分裂成南北二部,而南部匈奴向漢朝臣服并被漢族同化和融合。而北匈奴在大漢的夾擊之下,徹底被打敗在北方,他們只能向西逃竄,后來就不知了去向,匈奴自此失去了歷史記載,最終在中國的歷史版圖上徹底消失了。
很多人認為之后北匈奴歷經一百年慢慢遷徙到了歐洲,也就是現在的匈牙利。大家知道,匈牙利是歐洲大地上唯一一個不屬于印歐民族的國度,不能不被和西逃的北匈奴聯系在一起,也有很多學者認定匈牙利就是西逃的北匈奴?,F在的匈牙利人因為保留了一些與陜北人相同的風土人情,比如剪紙、吹嗩吶。
最重要的是匈牙利人說話的尾音也與陜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斐有一首詩曾經寫到: “我們那么遙遠的祖先,你們是怎么從亞洲走過漫長的道路,來到多瑙河邊建立起國家的?”從句詩來看,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但現在,很多認為匈奴人即是匈牙利人先祖的結論被認為是不成立的,因為除了DNA鑒定結果不支持之外,匈牙利人屬芬蘭一烏拉爾語系,這個烏拉爾民族來自歐亞大陸的一支游牧民族。有史學者認為:匈人起源于極北地區(qū)的森林民族。
當然,也有學者從匈人的DNA鑒定的血緣關系中認為匈人可能和后來的慕容鮮卑有一定聯系而認為是史籍失載的鮮卑人后裔。史學界由于DNA技術的出現,顛覆很多傳統(tǒng)的認識,各種認識,觀點各有道理,包括很多荒唐的推論。
因為匈奴西遷和匈牙利建國有著幾個世紀的斷層,沒有任何記載和印記,是一個歷史空擋,也沒有任何考古證據出現,所以也難免牽強。匈牙利的著名教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明確闡述過歐洲的匈牙利人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匈奴假設是無法確定和認可的。
而匈奴和突厥之所以后來在西方世界大興風浪,主要是因為分別受到西漢和盛唐的軍事政治壓力,被迫離開亞洲草原,所以歷史起因確實是在中國被打得慘敗。但是此匈奴已非彼匈奴,此突厥已非彼突厥,因為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路途萬里,他們遷徙過去都耗時極久。
我們可以這樣推理:北匈奴在遭到東漢軍事力量連續(xù)打擊后,逐漸消失在茫茫無際的中亞。但在至少數百年的路途中,這個部族已經逐漸改變了部族文化習俗甚至血統(tǒng),比如匈奴又分出白匈奴等分支。此后,他們在這里與當地的原住民雜交,父系L也就在這段時期內,逐漸融入了匈奴。
匈奴族逐漸西遷首先是來到西亞,北亞,開始過著傳統(tǒng)的游牧生活。公元4世紀中葉的一天,匈奴人發(fā)現了新大陸,他們在捕殺動物中無意穿越了一塊長長的沼澤地,看見了一個廣闊的草原:烏克蘭大草原。
這里土肥地活、物產豐富,于是,他們打敗了這里的“東道主”:東哥特人,選擇了全部遷徙到這里。隨著不斷的戰(zhàn)勝,他們先后納入了阿蘭人,斯拉夫人和東哥特人,直到形成一個強大的匈人集團,從而最終橫掃歐洲。
剩余的東哥特人逃亡到了兄弟王國:西哥特王國。但他們的軍事實力和匈奴人相比,顯得如此微不足道,于是他們選擇了避其鋒芒,一起西遷,并奪取了羅馬帝國的土地。
然而,匈奴人并沒有滿足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們很快對外進行瘋狂地擴張,被打怕的西哥特人和匈奴人玩起了躲貓貓,匈奴人到哪,他們就讓到哪里,結果一路逃亡的過程,卻讓一個古老的歐洲帝國消亡了:羅馬帝國。
不過北匈奴在向歐洲遷徙的過程中逐漸恢復力量后,雖然繁榮強盛一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強悍血統(tǒng)仍然被慢慢蛻去,在隨后漫長的歷史中實力開始弱化,并慢慢地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去了,最后匈人在世界歷史中也逐漸走向了衰亡。所以說公元35年前消失的漢代匈奴,和400年后出現在歐洲的匈奴,幾乎可以認定為雖有一定歷史淵源,但其實是兩個民族。
作為游蕩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匈奴這個民族之所以在世界史上能有這么大的知名度,是因為無論是在漢朝,還是數百年后的歐洲,他們同樣是定居民族的最大噩夢。前者,曾經威脅秦漢兩個王朝數百年,后者,在歐洲攻城略地,被稱為“上帝之鞭”,這種痛當然會讓世人“記憶深刻”。
碼字不易,帥哥們走過路過給個關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