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14540億,在海里建了14.5米高、400公里長的“海嘯堡壘”。2011年日本地震海嘯讓地球自轉(zhuǎn)加快1.6微秒,地軸移動25厘米,本州島平移3.6米,并造成嚴重核泄漏,造成2萬多人死亡和失蹤。利圖亞灣海嘯是有記錄以來最高海嘯,高達524米。
1958年7月9日,在美國的利圖亞灣發(fā)生了8.3級的地震,板塊之間撞擊的巨大能量,喚醒了沉睡200多年的火山。一塊3000多立方米的巨大冰山,從900多米的高空直接掉入海中,巨大的重量和強大的勢能,在海面產(chǎn)生524米高的巨浪,相當于180層樓高,以150公里/小時的速度沖向利圖亞灣。
人類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發(fā)生的智利9.5級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9.2級地震排名第三。2011年3月11日下午14:46:21,在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發(fā)生了9.0級大地震,全球排名第五,造成19533人遇難,2585人失蹤。海嘯的最高峰達到了20米卷走大量汽車。
地震和海嘯造成了日本福島縣第一核電站發(fā)生了核泄漏,1號、2號、3號和4號機組都發(fā)生了核泄漏和氫氣爆炸。外泄放射性碘的總量為3萬萬億-11萬萬億貝克勒爾,相當于國際評價機制的6級“重大事故”水平,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僅僅相差1級。
日本為了抵御海嘯的侵害,可以讓居民搬到高處,但是日本國土狹小肯定行不通。于是采取了第二種方案,在關(guān)東沿海修建一條長400公里的海嘯高墻,高度14.5米,底座深25米,計劃投資高達14540億日元,為了減輕海嘯對墻體的侵害,設(shè)計了防波堤。
這堵高墻完全把城市和海洋隔離開來,為了方便船舶進出,還設(shè)計了幾個開口,上面有船閘,當海嘯來臨時可以盡快關(guān)閉。高墻除了有一定的高度,還要加對底座進行拓寬,并且還要修建防波提用來保護港口和周圍建筑的安全。并且在岸上種植了大量樹木,因為很茂密根系很深,可以減輕海嘯的災害。
這堵墻的作用不是和海嘯硬抗,而是當海嘯來臨時,為周圍的老百姓留出足夠的時間撤離。以前沒有高墻的時候,大海嘯會直接進入市區(qū),造成大量的傷亡。由于這堵高墻的存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攔海嘯。但周圍的老百姓對此卻怨聲載道,因為這堵墻太高了,本來買的海景房,一推開窗卻變成了海墻房。
海嘯從本質(zhì)上說,和在水里面扔石頭造成的水波原理差不多,水面受到擾動后,在重力作用下往外傳的波動,可以理解成“重力波”。目前海嘯一般是海底滑坡、海底地震、火山爆發(fā)、氣象變化造成的。海嘯的波長可達數(shù)百公里,傳播上千公里能量損失很小。在大洋里波高僅有1米,當?shù)竭_岸邊時波高可達數(shù)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墻”。
地震和海嘯是“孿生兄弟”,經(jīng)常一起發(fā)生,目前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有260次左右,每隔6-7年發(fā)生一次。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的地震海嘯占到全球的80%,而日本獨占了全部的60%左右,所以日本是多災多難的國家。
當海底地震發(fā)生時,海底地形快速變化引起海水強烈擾動,分為“下降型”海嘯和“隆起型”海嘯。前者是地殼突然下降,上面的海水還沒反應過來也跟著降下來,周圍的海水涌入過來,當海水受到海底的阻力后,就會翻會海面形成壓縮波,此時長波大浪出現(xiàn)了,急速像周圍傳播,因為海水回填會出現(xiàn)異常的退潮現(xiàn)象,比如1960年智利地震海嘯。
當海底的地殼突然上升時,周圍的海水也會跟隨地殼隆起。大量的海水隆起后在重力作用下向四周擴散,就會形成驚濤駭浪,與前面的下降性正好相反,會形成了異常的漲潮現(xiàn)象,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7.7級地震海嘯就是此種類型。
水越深海嘯傳播就會快,海水淺傳播就會慢。全球海洋平均深度為4000米,所以一般海嘯的傳播速度非常快,速度為每小時700~800千米,和客機的速度是一樣的,幾小時內(nèi)就能穿越海洋,所以巨型海嘯能影響到大洋對面的國家。
深海海嘯的高度不高,一旦進入淺海后,由于海底泥沙的摩擦速度會減慢,此時就會引起大量水體的堆積,也就是俗話說的后浪推前浪,這樣水體堆積引發(fā)的巨浪能達到幾十米高。如果岸邊地區(qū)是喇叭口一樣的地形的海灣就慘了,因為這樣會進一步地提升海嘯的浪高,形成超級大海嘯,比如高524米的美國利圖亞灣大海嘯。
除了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發(fā)和海底滑坡,釋放的能量也極高,比如2004年印度洋海嘯,其釋放的能量就相當于23000顆廣島原子彈。在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恐龍“K-T滅絕事件”,根絕科學家計算當時引發(fā)了全球大海嘯,高度達到了300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