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哲思,用灼熱的觀點啟迪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
每晚九點三十分,帶你看清世界,認(rèn)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大教育家張伯苓常講:“人可以有霉運,但不可有霉相。”
意思是人越倒霉,越要面凈發(fā)理,衣整鞋潔,讓人一看就有清新、明爽、舒服的感覺。
這樣霉運很快就可以過去,人生也會迎來轉(zhuǎn)機。
越是難熬的時候,越要活得體面。
精神體面
猶太作家普里莫·列維在《奧斯維辛幸存記》中寫道,他進(jìn)了奧斯維辛,萬念俱灰,覺得每天用臟水清洗自己的身體毫無意義。
一天,他見到一位同為囚犯的前奧匈帝國軍人,年近五十,上身赤裸,就著臟水,雖然效果甚微,還是起勁地擦著脖子與肩膀。
這位得過鐵十字勛章的一戰(zhàn)軍人說:
“正因為集中營會把人變成野獸,我們一定不能成為野獸?!?/span>
“沒有肥皂也必須用臟水洗我們的臉,用我們的衣服把自己擦干,必須把鞋擦亮不是因為規(guī)定如此,而是為了尊嚴(yán)與得體?!?/span>
“我們必須挺直了走路,不是向普魯士的紀(jì)律致敬,而是為了繼續(xù)活著,體面而有尊嚴(yán)地活過每一天?!?/span>
在生命的盡頭仍然保持體面的精神,給了他們奮力抵抗命運的勇氣,最終活了下來,并贏得了后世的尊重。
情緒低落,狀態(tài)不好的時候,我們沒的心情,于是不太注重打扮自己。可越是這樣,自己的精神氣都沒了,一副沒生氣又邋遢的樣子,人也就完了。
相反,任何時候都保持體面, 把自己打理得干凈利落,這樣的人活著,必然精氣滿滿,風(fēng)度翩翩。
談吐體面
《禮記》中講:“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闭嬲木?,舉止慎重端莊,哪怕身處困境,也不會說失禮的話。
言為心聲,一個人的談吐,就是內(nèi)心的修養(yǎng)。
1938年,楊絳一家生活在上海。當(dāng)時上海淪陷,日本人四處設(shè)卡排查行人。
有一次楊絳乘車遇到日本兵檢查,全員起立,楊絳不愿配合,起身稍晚。
一個日本兵走到他面前,粗魯?shù)靥鹚南掳汀?/span>
楊絳大怒,想要罵他,但是身為一個大家閨秀,她卻不會罵人。只是大聲說了一句:“豈有此理。”
同車人為這個姑娘的勇氣震驚,楊絳怒視日本兵,倆人對視一會兒后,日本兵下車,楊絳僥幸逃過一劫。
楊絳出身書香世家,說話總是慢條斯理,溫文爾雅。面對再多的苦難,從沒有一句惡言。
這是刻在骨子里的教養(yǎng),輕易難以改變。
佛家講:“兩舌、惡口、綺語、妄言,果報自受?!币粋€人說出去的話,終究會通過各種方式返回到自己身上。
真正體面的人,無論何種處境,都能管住自己的嘴,說話干凈有禮。
這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也是一個人的福氣。
吃飯體面
有人說,飯桌上見眾生百態(tài),窺盡眾人心相。
有的人全程彬彬有禮。
有服務(wù)員端菜過來,必起身相讓說一句“謝謝”;
倘若你明確表示滴酒不沾后,就不會一味地勸酒;
他們?nèi)绻滩蛔∫闊?,一定會去外面解完煙癮再進(jìn)來。
有的人卻盡做一些“不體面”的事。
他們在酒桌上吹噓著自己的酒量,口頭禪就是那句“不喝就不給我面子”;
喝到興起,直接在飯桌上吞云吐霧;
或是聊天聊到激動之處,站起來唾沫橫飛。
真正的體面在于行為細(xì)節(jié)之處可以念及他人的感受,更不會強加自己的意愿在他人身上,且可以去努力去克制自己的壞習(xí)慣,以達(dá)到讓人舒服。
或許就是這樣子,你體面地對待他人的時候,他人也會饋贈你體面的。
長久以來,我們都誤解了體面。
體面不是錦衣衾裘,披金戴銀,而是衣著得體,外表干凈。
體面不是黑墨鏡,敞篷車,一路拉風(fēng),而是舉手投足間可以讓人如沐春風(fēng)。
體面也不是通達(dá)時,風(fēng)光無限地起高樓,宴賓客 ,而是在失意時守住內(nèi)心,不至于轟然倒塌。
“與這個世界交手多年,你是否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我們一路跌跌撞撞,會遇到許多坎,會碰到諸多不如意的事。
但無論如何生活多么懷有惡意,希望我們可以內(nèi)心豐盈,不曾荒蕪;希望我們可以花開爛漫,不曾枯萎。
本期編輯 | 王思楠
資料 | 每晚一卷書、十點讀書、洞見;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