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二胎父母都來問,
怎么平衡二胎之間的明爭暗斗?
很多人二胎前呢,以為會給孩子多個玩伴,沒成想,相愛有,相殺更多。
爭寵和干架才是常態(tài)。
一會弟弟搶了姐姐的書,姐姐憤怒反攻;
一會姐姐多吃了一塊餅干,弟弟死活不干;
一會啥原因沒有,就純粹沒事找欠,倆人干仗。
之前看到過一份研究數(shù)據(jù),說是年幼的兄弟姐妹之間,小沖突每小時可達56次。不知道這個數(shù)據(jù)的可信度有多少,不過,我感覺挺治愈的:原來我家兩娃每天的撕扯完全在正常范圍內(nèi)。對老大而言的公平就是什么都是自己的,誰讓人家是從100%所有到50%平均的節(jié)奏呀,少一點都難受。對老二的公平就是,哥哥姐姐有的,我也要有,哥哥姐姐做的我也要做,誰也別攔著我自己卷自己,誰讓人家前邊有個標桿擺著呢,能搶一點是一點。所以啊,對于二胎或多子女家庭,我勸大家盡早放棄費媽還沒啥用的公平養(yǎng)育。不過,要說真有什么坑一定不能踩,總結(jié)下來謹記這三幾句話能少說就少說。家有二胎,相信很多父母都被老大靈魂拷問過這個問題。在心理學上,父母于每個孩子而言,是只屬于他的私有財產(chǎn),不論形象還是情感上。哪怕是親手足間,在每個孩子心中,父母也是不可以平均共享的。這個跟你做得好不好還沒太大的關(guān)系,哪怕你做得再完美,端水端的再平也沒用。哪怕兩坨shi買回家,他們也會在意顏色、形狀、氣味,甚至熱乎程度是否一樣。你以為他們在乎的真的是世界上沒有兩坨完全一樣的屎嗎?所以你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雖然也很愛兄弟姐妹,但是最愛我的。平??梢栽O(shè)計一些每個孩子的專屬時光,在那會爸爸\媽媽是屬于他一個人的。偷摸著給某一個孩子帶個小禮物,比如我偶爾接CC放學,會買兩個小蛋糕,給她跟DD一人一個,但是還會單獨給她買一個冰淇淋路上吃。或者,有些專門對CC說的話,我會給她寫便簽,這也是CC目前專屬的儀式感。包括DD也是,姐姐不在的時候,我會很放肆地表達我有多愛他,讓他感覺好像全世界我媽最愛的就是我,沒我她就活不了了。只有被用心偏愛過的孩子,才不會計較偶爾的得失,也愿意給予兄弟姐妹更多的包容。內(nèi)心OS:反正我擁有的很多了,給你一點也無妨。那萬一兩個孩子同時跑過來問,他們倆最愛誰,怎么辦?不要猶豫,更不要心虛,你只需要大聲且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當然最愛你們兩個人啊,不管再來幾個小弟弟小妹妹,我最愛的都是你倆。”如果矛盾實在不可調(diào)和,咱就干脆把矛盾面擴大。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常常犯得另一個大忌,就是在孩子之間比較。很多時候,兄弟姐妹的優(yōu)秀,本身并不會給孩子帶來痛苦,不管你是有心還是無意,公開比較孩子,或用任何方式表達某一個孩子是榜樣,都會讓另外的孩子形成無望感。“你看姐姐房間多整潔,你為什么就不能收拾下”
“你能不能少頂嘴,你看弟弟多懂事”
“弟弟總能按時完成作業(yè),你怎么就不行?”
但在另一個孩子看來,他得到的信息絕不是“我要向弟弟\姐姐學習”,而是“你們就喜歡弟弟\姐姐,他做什么都是對的,我做什么都是錯的,我討厭他”。哪怕是比較中那個被夸的孩子,也容易得到不正確信息“我比哥哥\妹妹強多了”,從而更加恃寵而驕。最容易讓手足間產(chǎn)生嫉妒和怨恨,帶來手足間競爭痛苦和壓力的,莫過于父母的比較。古往今來,有多少兄弟姐妹間的感情都毀在了父母的比較中。心理學家就發(fā)現(xiàn),不少出色的孩子的家庭中,總會有一個不讓人省心的兄弟姐妹。比起直接比較,還有一種更隱秘的,是針對同一件事的單向夸獎。姐姐跳過去了,DD猶豫半天沒敢跳,你單向地夸姐姐“你真是太勇敢了”。哪怕是你什么也沒說,DD收到的信息就是“我不勇敢”……養(yǎng)了兩娃,想必你也早有感悟,每個孩子都有天然的優(yōu)缺點。“姐姐好勇敢,一下就跳過去了;
弟弟也很謹慎,知道保護自己不受傷,你們倆個怎么都這么厲害呢”
“弟弟真可愛,就像你小時候一樣可愛,喜歡趴在媽媽肚子上睡覺”。
這些“話術(shù)”其實都很簡單,甚至可以說是通用。學一下,用起來一點也不難,關(guān)鍵是有心。二胎家庭,如果因為某個東西而引發(fā)了一場爭斗,不是因為那個東西有多好,而是因為他恰好拿在對方手里。哪怕它是一坨屎,拿在對方手上的那一刻,都散發(fā)著令人著魔的香氣。老一輩的習慣話術(shù)是:你是老大,你要讓著弟弟/妹妹。當然了,后果現(xiàn)在多數(shù)人也知道了,通常強制老大讓著老二,會有2個明顯弊端:一是讓他有“父母不愛我、偏心弟弟/妹妹”的感覺。
性格弱一些的就會影響安全感,性格強勢些的,就會愈發(fā)叛逆。
二是對老二的成長也非常不利。
長期需要成人庇護的老二,遇到困難只會求援、借助于外界幫助,完全沒發(fā)展出自己的戰(zhàn)斗力,也是很可怕的呀!
新生代父母如果過于強調(diào)大的不必讓著小的,那簡直是在給自己挖坑……“那是姐姐的,你不能搶!”
“姐姐你的東西,你有權(quán)利不給!”
這么說,很可能讓本來因為手足情或是長者風范,而自發(fā)謙讓的老大,變得完全不肯退讓。老大內(nèi)心OS:他叫我姐姐平時還那么可愛,要么我讓他先玩會兒?or,哎,他哭得那么慘,我也沒有很喜歡,要么玩具讓給他?結(jié)局就是,兄不友弟不恭,每天不是在滅火,就是在滅火的路上。不管真相如何?理在誰那?只要你管,就只能落個偏心。昨天姐弟倆還吵架,姐姐跑來和我告狀,說自己畫被弟弟弄壞了。我就問DD有沒有這回事,DD說有,但是他是想讓這幅畫更好看,就加了幾筆。然后就問我CC,除了難過,你現(xiàn)在還有什么感覺呢?如果是你從幼兒園拿回來的彩泥作品被弄壞了,你會不會也很生氣呢?DD點點頭說會生氣,也想打他一頓。(這現(xiàn)學現(xiàn)賣倒是快)當姐姐知道她的難過和生氣,被我和DD看到了、理解了,她的氣也消了一多半,不再那么咄咄逼人了。那么現(xiàn)在,DD也知道自己的行為給姐姐帶來了麻煩,你愿意為你的行為負責任嗎?然后姐弟倆就去商量了,沒一會倆人就又開始開心的玩一塊了。整個過程我們不對事件做評判,而是在感受的層面來溝通。不僅能建立孩子的同理心、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你還能把自己摘的干干凈凈!沒偏沒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