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覃軍(廣東省中醫(yī)院藥學(xué)部中藥師)
經(jīng)過整整一個炎夏的煎熬,終于迎來了涼風(fēng)習(xí)習(xí)的秋天。
人們在享受大自然恩賜的同時,也有一些人有了小麻煩:出現(xiàn)聲音沙啞、咳嗽氣喘、鼻干咽痛、口唇干裂、皮膚瘙癢、心緒不寧等秋燥癥狀。
怎么辦呢?
可以試下沙參麥冬玉竹湯。它能清肺潤燥,滋陰生津,正是秋燥的大克星!
備好主藥沙參100克,輔以玉竹50克、麥冬50克、排骨250克。
將排骨洗凈焯水;沙參、玉竹、麥冬浸泡十分鐘。
上述材料與三片生姜一起放到鍋里,加水1500毫升左右。 4大火煲滾后,轉(zhuǎn)小火,再熬90分鐘,加少許酒、鹽味,一鍋美味潤燥的靚湯便大功告成了。兩到三人喝剛剛好!
并非什么沙參都適合用來煲湯。常用以煲湯潤燥的是北沙參。
北沙參,是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它有養(yǎng)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的功效,常用來治療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等癥,是防治秋燥的良藥。
是的,《中國藥典》中還收載了南沙參。
南沙參是桔??浦参锼娜~沙參和杏葉沙參的根。
雖然南沙參和北沙參均有補肺、胃之陰津的功效,但南沙參兼能化痰,北沙參則善于滋陰。南沙參一般作配方藥用,不作湯料。
從外形上看,北沙參長得細長而圓,兩頭小,中間粗。
表面淡黃白色,稍顯粗糙,有時可見殘存的外皮;如果不刮去外皮,外表面則是黃棕色的,細縱皺紋遍布全身,并有棕黃色的、一點一點的根痕。
其頭部,常常留有黃棕色根莖殘基。
北沙參質(zhì)地硬而脆,但稍稍用力就能掰斷。斷面靠近外部淺黃白色,中間木質(zhì)心部顏色加深,可明顯看到一圈黃棕色的形成層。
嗅之香氣特別,略帶甘味;細細品嘗,會有一些苦味。
選購北沙參時,以枝條細長、圓柱形、均勻質(zhì)堅、外皮黃白色者為佳。
注意,不要購買質(zhì)地松泡的南沙參。
南沙參與北沙參的主要區(qū)別是,頭粗尾細,質(zhì)地松泡似海綿狀,易于折斷,斷面黃白色,裂隙多,無黃棕色的圈圈,嚼之軟綿易碎,有甘甜味。
有酸味的沙參請別購買,那是熏了硫磺的。
服用禁忌:
感受風(fēng)寒而導(dǎo)致的咳嗽,或肺胃虛寒患者,不宜服用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