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抓周
一周歲,
喜歡笑,會撒嬌;
不挑食,很少哭鬧;
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問東問西;
可以有意識的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開始嘗試離開學步車,獨自行走,
最遠的一次,邁出了17個堅定的小步伐。
加油。寶貝。
寶貝:這是你爸爸發(fā)朋友圈照片時的配文。
你不僅對世界充滿好奇,記憶力也很好。比如我們常讀的二百多張卡片,就大多記住了。我現(xiàn)在只要報卡片的名字,你就可以把它指出來,很少出錯。還常常會舉一反三地找出其同類物來。比如讀小人書時,讀到門、沙發(fā)、窗簾、電視、衣服等,你都會指一下室內(nèi)的實物。如果讀到再見、吹泡泡、踢球、睡覺等詞時,你則會摸仿書上的動作,弄得咱爺孫倆像在演雙簧。還有兩件趣事也得告訴你一下:
一是在你十一個月時,原本叫得很標準的“爺爺”變成了“爹爹”的音。“爹爹”是當?shù)厝藢敔數(shù)姆Q呼,而我們不說當?shù)卦?,也沒有任何人教過你,甚至就沒有接觸過說當?shù)卦挼娜?,怎么會有這種轉變呢?只能用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來解釋了。這樣叫了二十來天,剛糾正過來。
二是你第一次獨自行走的時間和地點很巧合。在你陽歷周歲的前三天,我們?nèi)フ谘b修的新房看進度。室內(nèi)施工有粉塵,就沒抱你進去,只在門前玩。正是在你即將滿周歲的時候,在你即將入住的新家門前,在這個特殊的時間和地點,你吵著要下來。站到地上后,你竟然可以松開我們的手,獨自邁開了喜悅的步伐,往前走了十多步。真棒。
寶貝: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你就會走了,轉眼你就給了我們一整年的快樂時光。
按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在寶寶們滿周歲時,應當舉行一個“抓周”儀式。
此習俗由來已久,成書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顏氏家訓》中,已有詳細記載了:
“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并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fā)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
“試兒”即“抓周”,又稱試周等。
“試兒”是從目的的角度來講的。也即通過此方法來觀察孩子以生俱來的天賦及稟性。
“抓周”是從形式的角度來說的。也即在周歲時選取有代表性的小物件來讓孩子抓取。
為什么選擇周歲這個時間點呢?
因為周歲是寶寶們經(jīng)過的第一個生日,是他們首次完整地感受人間春夏秋冬這個年周期后的時間點。還因為周歲時的嬰兒們才剛剛具備有意識抓取及選擇的能力。再大一些后,則會多少沾染上大人們的價值取向,從而將天賦與稟性掩蓋起來。
我們也準備給你舉行一個簡單的抓周儀式。但這時出現(xiàn)了一個小小的問題:
中國人以前過生日都是取陰歷時間,現(xiàn)代人則大多是取陽歷時間,那么抓周是該取陽歷時間,還是取陰歷時間呢?
所謂陰歷,就是以月象為準的一種歷法,每月29天或30天,每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而陽歷時間是以太陽的運行周期為準,一年365天,較陰歷年多11天。
月缺月圓的月象便于記憶,所以我國古代一直以陰歷為準記時,同時為了防止出現(xiàn)陰歷與陽歷的脫節(jié),采取了陰歷閏月的方法來修正時間,并同時制定了24節(jié)氣來標注陽歷的時間節(jié)點。由此而論,陰歷年只是因為便于記憶才被長期采用的,沒有陽歷的準確性高。換句話說:以年為單位記時的“抓周”,還是應當以陽歷時間為準的好。
但話又得說回來,就“試兒”的目的而言,檢查天賦的時間應當是越早越準的,所以陰歷時間較陽歷時間更可靠。或者說,只要孩子的發(fā)育正常,在陰歷周歲時已具備自由抓物的能力,選擇陰歷時間可以更準確地觀察到他們的天賦及稟性。而且古人也一直是使用的陰陽時間。
當然,對此也不必太糾結,因為寶寶周歲的陰歷年與陽歷年只相差十來天,區(qū)別不會太大,兩者均可。所以我說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問題。
寶貝:我們原本是準備采用陽歷時間為你過周歲生日并舉行抓周儀式的。但你爸爸那幾天正好要出幾天差,于是我們臨時決定采用陰歷時間了。也好,既然是傳統(tǒng)的儀式,就使用傳統(tǒng)的歷法吧。
我們從網(wǎng)上購買的抓周用品,有銅錢、蹴鞠、笛子、福袋、尺、包子、印章、木槌、葫蘆瓶、算盤、金元寶、木刀、毛筆、書、勺子、繡花荷包、長命鎖、貨浪鼓等物品。每樣物品都具有一定的寓意,代表了某種職業(yè)或興趣傾向。當然,其解說詞是只有吉言,沒有惡語的。即使是抓的肉包子,那也是個美食家,呵呵。
按規(guī)定,這些物品在正式抓周前都沒有讓你過目?;蛘哒f:對于你而言,這些被賦予了許多象征意義的物品,都是第一次看見的新鮮玩具。
生日那天中午開飯前,我們在你平時玩耍的地墊上鋪了一塊紅布,將這些用品一順擺開放到紅布上。然后把你抱過來,讓你看了一小會后,再將你放到用品前坐下。
為了不影響你的正常發(fā)揮,我們都屏住呼吸地看著你,不講話。
面對這么多玩具,你會先選哪一件呢?
我想:應當是書。因為你平時最喜歡的事,就是趴在你的專用書箱上翻書,然后抽出一本書或一疊卡片來讓我讀給你聽。
但我想錯了。
你用幾秒鐘時間定了定神后,毫不猶豫地伸手出去抓了一支毛筆過來,然后很熟練地把玩起來:將一端的掛線套在手指上,然后將筆筒拉開,仔細欣賞著羊毛筆鋒,仿佛似曾相識一樣。
嗨,原來你不僅僅是喜歡讀書,還想做一個書法家,想做一個爬格子的寫書人呢。爺爺小看你了,呵呵。
玩了一會,你將毛筆放下,再次伸手出去抓了一支竹笛過來。
竹笛是樂器的代表,象征著音樂及藝術修養(yǎng)。這應當是你的業(yè)余愛好了。
其實竹笛的功用不僅僅是供人娛樂,它還是古代政治的工具,其歷史十分久遠,源自于黃帝時代的龠。而龠的發(fā)明涉及到古代的科技與法律,也是古代政治的基石。所謂禮樂文化、禮樂制度,都是可以追溯到龠的功用上去的。而且這套文化、制度,還與我們的健康相關。這點我們后面再開一節(jié)來專門講,現(xiàn)在回到你的抓周現(xiàn)場。
寶貝:你拿著竹笛好奇地反復查看了一會,然后遞給我,可能是想讓我告訴你如何使用。我沒說話,笑著擺擺手,沒接。你又遞給其他人,其他人也不說話,同樣是笑而不接。
你見大家都不答話,就將竹笛放下,第三次伸手過去,抓了一只金元寶。
唉,這當然是財富的象征。預示著你至少有一個通向財務自由的目標和可能,呵呵。
抓過這三件物品后,你對其它東西不再感興趣,完全不像其他小孩一樣每件都玩遍。
這點讓我感到有些意外,因為看起來每件東西都不錯,算盤精致,葫蘆漂亮,書是你平時的最愛,勺子是你每頓吃飯時都要握一把玩的,其它物件也都是初次見的新鮮玩具……怎么都懶得理了呢?
仔細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從平時的表現(xiàn)來看,你的確是一個有節(jié)制的寶寶,是一個專注的寶寶。也的確最喜歡讀書和音樂。
我們前面講過你對書的喜歡了,但沒講你對音樂的興趣,因為我之前以為這種興趣是寶寶們的共性和本能。
大概從你六七個月開始,只要聽到音樂聲,你就會手舞足蹈起來。而且每天睡覺前,都一定要給你打開“火火兔”,聽著那些清新的兒歌才肯入眠。
等了你幾分鐘后,見你的確不想再抓其它東西,我們就入席了,抓周儀式到此結束。
按傳統(tǒng)的說法:試兒看其天賦的依據(jù)主要是兩條:一是最先抓到手的;二是在一定時間內(nèi)把玩時間最長的。
你最先抓到手的是筆,然后是竹笛,最后是金元寶。而且只抓了這三件,所以這三件都是有意義的,都是可以用來作為判斷標準的。
你為什么只選這三件,而不選其它的物品呢?
這就是天賦,這就是稟性,這就是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只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才會去深究其中的道理,并因此更快更好地把握其要領。所以孔子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人生會面臨很多次選擇。人們常常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及特長,作出趨利避害的決定,從而使這些興趣和特長與職業(yè)相合,這也就是為什么人們一直重視抓周,并常常會感覺有些靈驗的原因。這種靈驗與迷信無關,是興趣使然,是天稟使然。
除此之外,抓周還有一個心理層面的促進因素?;蛘哒f:抓周的結果常常會成為其家庭的一個目標,促使其大人和小孩都按照結果來培養(yǎng)興趣,從而使孩子的人生更容易接近那個結果。
以此而論,抓周實際上是讓我們窺見到了孩子心中的那粒種子,或者幫孩子種下了一粒種子。
俗話說:栽什么樹苗結什么果,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
但是寶貝:人生的結果不僅依賴于先天的基因,還得靠后天的機遇和努力。這就如莊稼的開花、結果,都需要雨露的滋潤,需要陽光的照射,需要我們勤施肥、常松土、多治蟲一樣。
所以寶貝:人生的路不可能完全由先天注定。還需要我們自己去多學習,去多思考,去培養(yǎng)興趣,去努力,去爭取。
此次抓周結果還有一點很有意思:你在抓了筆和竹笛后才抓金元寶。
我當時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如果讓我們這些大人們現(xiàn)在來抓,我們會先抓什么呢?
我想絕大多數(shù)的人,一定會先抓金元寶吧。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span>
寶貝:我贊賞你的選擇。因為人生雖然不能缺錢,但錢也不能作為人生追求的第一目標,更不能成為唯一的目標。
人生的第一目標應當是什么呢?
金錢與財富的位置應當排在哪里呢?
也許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古人給我們留下來的有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