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民辦雜志《春秋》自七十年代中刊行了齊東野先生著的《命相談奇》,深受讀者歡迎,可見一般人對命理之事,深感興趣,也因為齊先生對這門學(xué)術(shù)極有心得,言之有物,宜乎其受到普遍歡迎。齊先生是北方人,他所選的題材,多半是北方人的,為此,本社其后又發(fā)行一本《命相鉤奇》,《命相鉤奇》作者硯農(nóng)居士是廣東人,他所取題材,則以南方人為多,所見所聞,與齊先生互有不同,可以互為印證,以悟命相之理,亦不失為一部有價值的好書。下面是從《命相鉤奇》中整理出的一文,與讀者同享:
孫傅芳不信因果
看相和算命之術(shù),是一種玄學(xué),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我們中國人,在近代這百幾十年以來,對于看相和算命,更為盛行。遠的不必說,在民國之前,遜清王朝中興名臣曾國藩,就是以相貌取士而著名于時。曾氏以每一個人的相貌而判斷其人的才華及本領(lǐng)。誰是文相,誰是武相,誰是雄才,誰是庸才,一經(jīng)過他的判斷,沒有不恰如其份的。
民國以后也有陳果夫等大員,對相人之術(shù)有深切認識。據(jù)說陳等確有點識相知人的本領(lǐng)。所以他用人之先,必先將那人的形貌舉止,分別忠奸善惡,然后方于錄用,所以其部屬對他們是永遠效忠。根據(jù)相學(xué)所說,一個人的善終或遭非命橫死,在相格上的確有很明顯的表現(xiàn),善相者無不了如指掌。
現(xiàn)憶述一位軍閥,遇名相士指導(dǎo)他,但他不信因果命運,卒招致非命而死。這位軍閥是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孫傅芳。民國十四、五年之間,孫傅芳曾任蘇、浙、皖、閩、贛五省總司令,正是孫氏叱吒風云最得意之時。當時上海有一位相士,名叫陳星隱,以善相人的生死禍福知名于時。孫氏聞其名,特便服前往,并求推算八字命運。陳相士也不知他是個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于是推算其八字,說出孫氏是先貧后貴之命,并說出他如何貧寒出身,目前如何顯貴,并且是一位不尋常人物。孫氏聽完這一番話,暗暗佩服相士確有眼光,果然名不虛傅。
相士算命完畢,繼續(xù)看其相格,忽對孫氏說:“你尚有兩年光景,但我勸你在明年應(yīng)宜及早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否則一敗涂地。此外尚有一點最宜注意,因你相格有兇殺紋出現(xiàn),而又眼露兇光,以前一定有人命死在你手上,若信吾言,今后切不可草菅人命,及早養(yǎng)晦韜光,不可留戀,否則有殺身之禍。因為失敗之運,己成定局,希望及早懺悔,以保善終。這是忠言相勸,冀能好自為之?!?span lang="EN-US">
那時孫氏心里有數(shù),唯唯稱謝而去。后來果然不出相士所料,孫氏失敗不久,真的死于非命。蓋孫氏當時正在炙手可熱,不信相士的因果忠言,不肯乘勝收兵,且又殺了一位忠耿之士。及后被仇家暗算,應(yīng)了相士之言。
事情經(jīng)過是這樣的:孫氏有同學(xué)施仲濱者,即施劍翹女士之父,隸孫氏部下,積功擢升至鐲立旅旅長。其人賦性耿直,每對孫氏犯顏相諫,蓋他是感懷知遇,盡忠諫諍,因而觸了孫的疑忌,旁人又復(fù)進讒,孫乃欲除之而后快。一夕設(shè)筵召施,即席將之拘禁。
翌晨,即假以“莫須有”之罪名,執(zhí)行槍決。未行刑之前,施的侍從在側(cè),施遂附耳囑其傳語愛女劍翹,謂無辜受死,心實不甘,女兒應(yīng)為父報仇,否則死不瞑目。
查孫劍翹女士,不僅文學(xué)有造詣,對技擊工夫亦有根基。聞其父枉死,發(fā)誓伺機為父報仇。及至民國十七年,孫傅芳兵敗下野之后,忽憶起名相士陳星隱之言,如此靈驗,甚為驚訝,深悔當時不信因果命運,然已來不及了,于是慌忙遁入天津租界,深居簡出,在天津與靳云鵬輩,終日念佛,以求贖罪萬一。其時施女士得知其常到紫竹林堂聽經(jīng),認為機會不容錯過,所以她亦經(jīng)常往該佛堂,佯作聽經(jīng),以伺機會。
某日,孫氏未有保鏢跟隨,施女士即潛坐在孫的后面,向?qū)O的后腦開槍射擊,發(fā)兩彈射中后腦與太陽穴,立即斃命。孫氏的收場,固然是因果報應(yīng),但其命相已早有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