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你的父親說話嗎?
很多年輕男性都有這種感受:在二十四五歲的時候,完成了學業(yè)找到了工作,覺得自己長大了,有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了。
可惜的是,這種自信與掌控感,在遇到父親的時候,常常會徹底瓦解。你發(fā)現(xiàn)無法與父親溝通,在對未來的選擇上有著不可化解的分歧,甚至在聊天時,都無法直視他的眼睛。
我們和父親之間,不止有愛,
還有著對抗與和解,掙扎與無奈。
最后,我會變成你嗎?|父子關系的5個階段
偶像化時期
對于一個極其年少的兒子而言,父親就是偶像。父親無所不能,無所不曉。我們學他走路,學他說話,偷穿他的衣服和鞋子。在這個階段,孩子會竭力地取悅父親,試圖從父親那里獲得認可與接受。
不和期
這一階段父子之間的相處幾乎以沖突為主。十幾歲的你有了獨立意識,父親不再是你的偶像和鏡子,你開始反抗父親的權威,反對父親強加的期望與要求,可能成為了一個“叛逆”的孩子。這種叛逆,可能會一直持續(xù)到20歲出頭。
進化期
成年后,盡管父子感情上依舊疏離。但也少了不和期的那種反抗,或者是變成一種隱匿的競爭。你的話語權在增加,可能會更多地插足父母或者家庭的事務。一個明顯的轉變是,你的母親會在更多的事情上尋求你的意見。
接受期
這時你已經(jīng)三四十歲了??赡芤灿辛俗约旱膬号?,慢慢地懂得了做父親的感受與困難。正如一句話所說:“當一個男人意識到自己的父親是對的時候,通常他已經(jīng)有了一個認為他錯了的兒子”。這個時期的你逐漸開始原諒、接受、甚至欽佩你的父親。逐漸老去的父親也是如此。你們開始互相接受彼此的不同,分享彼此的興趣與觀點。
和解/遺留期
等到了50歲時,在那些已經(jīng)和解了的父子關系中,我們能看到愛、包容、敬佩、理解與容納。而在那些終其一生都未能面對和處理的父子關系中,其中未被代謝的愿望、悲傷、憤怒甚至感激和遺憾,很有可能會再次影響到兒子同孫輩之間。
然而,這些階段都只是一種概括性的描述,并不囊括所有的個例情況。你可能和父親保持著非常好的關系,那么恭喜你,你是幸運的。因為在很多例子里,父親(也許是因為客觀環(huán)境的限制)沒有扮演好自己該有的角色,兒子也未曾能夠面對和試圖解決父子間的問題。
最糟糕的是那些夾在兩代人之間的兒子,你一邊要贍養(yǎng)年邁的老父,一邊又要面對一個令你頭疼的兒子。
這幾乎就是一種寓言式的“復仇”。
我們?yōu)槭裁磿_突?|父與子之間的鴻溝
無論在哪種社會文化中,男性都是更偏向于隱藏和壓抑自己的情感與感受的。這成了父子之間無法有效交流的障礙,也將兩者之間的隔閡越拉越遠。
每個男孩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可能被父親創(chuàng)傷過。心理學家稱之為:Father Wound (來自父親的創(chuàng)傷)。來自父親的創(chuàng)傷一代又一代的傳遞著。
比如父親覺得踢球更像是一個男孩子該做的事,便逼迫著你去上足球班。當你表現(xiàn)不好時,父親會生氣,會批評,會對你表達極度的失望,而不是鼓勵你,安慰你。這種感覺糟透了,這讓你恐懼,讓你質(zhì)疑自己的價值所在。
當然,父子間沖突的誘因還有很多種:
因年齡的差異造成的價值觀的分歧
無論是整體的價值觀,還是對人對事的具體觀念上,兩代人之間常常都有著不可調(diào)和的沖突。
父親相處時間過少
很多男性都是家庭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忙碌的工作減少了父子間的相處,也喪失了很多本可以處理沖突和誤解的機會。
父母關系惡化
父母關系惡化,而不恰當?shù)臎_突處理所導致的家庭結構變動或不穩(wěn)定,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諸多影響。這些影響又進一步地惡化了父子間的關系,甚至影響兒子成人后的各種情感模式與人生選擇。
如何與父親和解
然而,和解終究是需要勇氣和努力的。整個年少時期的記憶都會困住你。你會發(fā)現(xiàn),即使當你開始理解父親的難處時,你仍然在內(nèi)心里抵抗這種和解。
與其一直讓自己不舒服,不如慢慢解開死結,厘清,甚至重塑你和你父親的關系。
你可以做這些:
表達出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