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意識流|弗吉尼亞·伍爾夫:真實是很飄渺的

Virginia Woolf 1935, photos by Man Ray

她手中的剪刀猛然一顫,葡萄葉的枝條斷了,掉在地上……地上的枝條讓她想到,這世上的一切都是短暫的,無奈的,她想到自己的生命,總有一天也會從世間消逝……但這種思緒很快被她驅逐出腦海,她想著生活并沒有薄待她,哪怕有一天墜落,也是落入大地的懷抱,甜美地腐爛著,融進紫羅蘭的根系。
——弗吉尼亞·伍爾夫
Virginia Woolf
1882-1941
01
何為意識流
意識流是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在192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樣式。它不是流派,而是一種可被各種流派和風格書寫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出現(xiàn),是對傳統(tǒng)寫實主義的反叛,是對文學形式的探索。它試圖打破理性、邏輯、結構、秩序的傳統(tǒng),打破一切對于世界的簡單化認知。

Three Jews by Leonard Woolf;The Mark on the Wall by Virginia Woolf

意識流的概念最早是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認為意識不是割裂的碎片,也不是鎖鏈或列車。意識是流動的,就如河流一般。可稱之為思想流、意識流,或主觀生活之流。

Jacob’s Room. Richmond- Hogarth Press, 1922.


02
個人化的視角


意識流是一種個人化的敘事視角,以表現(xiàn)人物內心意識,特別是潛意識的活動為主要特征。在表現(xiàn)意識和心理時,關注意識和潛意識的交織、行動和心理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內外沖突。
The Waves. London- Hogarth Press, 1931. 
應當說,一個人的行為不僅與此時此刻相關,還同彼時彼刻聯(lián)結在一起。這些個體化的彼時彼刻在回憶、夢境、幻想中展開,呈現(xiàn)出一種復雜的、多層次的時間結構。而這種復雜性正是人的意識的本質

Virginia Woolf. Pictorial postcard to Lytton Strachey, 16 August 1912



03
直覺主義
意識流的哲學基礎是直覺主義。亨利·柏格森認為唯一的實在是生命沖動,又稱「意識的綿延」或「真正的時間」,這是一種主觀的、非理性的心理過程。人的理性和科學無法把握實在,只有靠直覺才能認識作為世界本質的「實在」或「綿延」。

Leonard and Virginia Woolf in Hyde Park, 1 June 1925. 

柏格森的直覺論影響了意識流小說家,促使他們用主觀世界的直覺和象征來代替對客觀世界的反應,并采用一種顛倒時序的手法,把過去、現(xiàn)在、未來交織在一起。
To the Lighthous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27.


04
意識流理論
1919年,伍爾夫寫下「現(xiàn)代小說」一文,批判了傳統(tǒng)小說的創(chuàng)作方法,并提出意識流小說的主張。她認為意識流小說是同傳統(tǒng)小說對立的「現(xiàn)代小說」,是今后小說的發(fā)展方向。她的「現(xiàn)代小說」理論即意識流小說理論。

Winifred Holtby. Virginia Woolf. London-Wishart, 1932.


伍爾夫認為近一兩個世紀以來,文學創(chuàng)作仿佛是在原地打轉,沒什么進步。作家偏重物質而忽視精神,作家讓生活跑掉了,因而作品也就失去了真實。

Virginia and Leonard Woolf, 23 July 1912 

她強調現(xiàn)代小說要寫人物,寫人物性格,認為所有的小說都是寫人物的,同時也是為了表現(xiàn)性格,而不是為了說教、唱歌或頌揚榮耀。
The Common Reader. London- Hogarth Press, 1925.
05
內在的真實
「真實」是什么?它好像變化無常,捉摸不定:它忽而存在于塵土飛揚的路上,忽而存在于街頭的一份報紙,忽而存在于陽光下的水仙花里……真實就是把一天的日子剝去外皮之后剩下來的東西,就是過去的日子和我們的愛憎所剩下的東西。

Virginia Woolf. “The Searchlight” holograph, 1941.

在伍爾夫看來,真實是儲存在內心深處的各種印象,真實是飄忽的瞬間印象和往昔的回憶。生活的真實存在于主觀感受中,是一種內在的靈性,是各種主觀印象和感性活動的總和。

Mahogany writing desk



06

作家的任務

伍爾夫認為,作家的任務是要表現(xiàn)和傳達「內在精神」的真實,這里的內在真實,不是客觀的現(xiàn)實,而是由事物引起的主觀印象和各種聯(lián)想。那么怎樣表現(xiàn)和傳達這種真實呢?這種真實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真實有什么區(qū)別呢?

Mrs. Dalloway. London- Hogarth Press, 1925. 


秘訣就是要憑借作家的直覺印象和不斷的想象、回憶,要把這種直覺印象和想象全部記錄下來。傳統(tǒng)小說創(chuàng)造情境、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而意識流小說則注重表現(xiàn)意識活動,而非外部世界。這也正是二者之間的區(qū)別。

Virginia Stephen, 1902

作者:焉若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意識流——中國文學網
伍爾芙2
20220125 誰也模仿不了的英國式的優(yōu)美灑脫
《到燈塔去》: 弗吉尼亞·伍爾夫
《外國小說欣賞》第一單元:敘述
《墻上的斑點》:淺談意識流小說的三大特點及未來的創(chuàng)作價值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