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全部的愛卻遭對方劈腿?誰讓你情商不高,?不善于經(jīng)營愛情;
工作上百倍努力卻不受重用?誰讓你情商不高,?不鉆研溝通的技巧;
在朋友圈、同事圈不受歡迎?誰讓你情商不高,?不善處理人際關(guān)系;
對孩子無微不至卻不遭待見?誰讓你情商不高,?不懂得管理自己情緒......
看起來,生活、情感、工作,每一處似乎都與“情商”息息相關(guān)。情商高的人,人們都喜歡同他交往;情商低的人,人們唯恐避之不及。情商高的人,總是能得到眾多人的擁護和支持;情商低的人,總是四處碰壁或遭人背后吐槽。情商高的人,往往能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情商低的人,則經(jīng)常品嘗失落和失敗的痛楚。這些,似乎證明了一種說法:智商決定你的下限,情商決定你的上限。情商的高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真是這樣嗎?情商,究竟是個什么東西,真的如此深奧,如此神奇?我百度了一把,百度百科上把情商概況為五個要素: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處理相互關(guān)系。簡單通俗地說,情商就是,認識自己,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喜怒哀樂;理解他人,能夠察言觀色照顧好別人的情緒;良性互動,能夠與他人正常愉快地相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易。
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對于究竟什么樣才是“高情商”,有不同的理解。有文章說“所謂情商高,就是與人相處,讓人舒服”,于是有人以為委屈自己、迎合別人就是高情商。有公眾號大咖說“所謂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說話”,就有人理解為有口才、會表達就是高情商。文章的主旨沒錯,看的人卻理解各異。還有一種人出于功利心,把提高情商作為達成個人目的的手段,對有利用價值的人顯得格外情商高,話也說的漂亮、又懂得察言觀色;對沒有利用價值的人則顯得情商低下,出語傷人、毫不顧忌對方感受。更有一些人過于迷信情商,把提高情商、搞好人際交往作為人生成功的重要標(biāo)志,就像文章開頭羅列的那樣,把人生所有問題的癥結(jié)都與情商的高低掛鉤。以上種種對于情商的理解,有許多是片面理解,甚至是歪曲的、錯誤的理解。當(dāng)情商更像是一種處世的技巧,而不是我們內(nèi)在的品質(zhì)素養(yǎng)時,這樣的“高情商”不要也罷。?
人人都想成為情商高手,但是不可能人人都能成為真正的情商高手。至少在我這個情商不高的人看來,提高情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道理懂得了,但不一定能做得到。就像懂得了應(yīng)該怎么說話、如何管理情緒,但是一遇到實際狀況就hold不住了,該說沖話還得說,該發(fā)脾氣還得發(fā)。每個人的行為模式是多年形成的習(xí)慣,改變起來有很大難度。
對于如我這般悟性不高的人,與其佩服別人情商高,還不如從現(xiàn)實出發(fā),先做好兩件事:做一個懂得真誠的人,做一個懂得善良的人。
為什么要加上一個“懂得”?真誠與善良都是好品質(zhì),但也都是雙刃劍。真誠與善良,如果缺乏對對方的關(guān)懷和體恤,不僅不得體,還會好事變壞事,傷人又傷己。只有懂得了如何真誠,如何善良,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真誠和善良。
真誠是真心實意,坦誠相待。曾國藩曾經(jīng)給“誠”下過定義:一念不生是謂誠。意思是,心里沒有念頭了就叫誠。與人交往,沒有期望是為誠。只要求自己對得起別人,不要求別人對得起自己,這是真誠。內(nèi)心有一份真誠,外在自然流露出正直無私,坦誠率真。但是,真誠不是真實得彼此透明,坦誠得傾其所有。任何先賢哲人也沒有說過,真誠等同于掏心掏肺,無話不談。國學(xué)大師季羨林老先生總結(jié)自己的人生時說:“我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本褪遣灰欢ò阉械脑挾颊f出來,但說出來的話一定是真話。前一句是品格,后一句是智慧。這可能是對真誠最好的詮釋。想起曾經(jīng)看過的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大學(xué)生畢業(yè)后到一家大型企業(yè)實習(xí)。人很努力,業(yè)務(wù)也不錯,領(lǐng)導(dǎo)同事對他印象很好。有一次,他請假回老家探親,回來時帶回來一些新鮮的木瓜,分給大家吃。這些木瓜很新鮮、很好吃,同事們紛紛對他說了一些感謝的話。這時,他卻很認真地對大家說,“沒關(guān)系的,這種東西在我的老家很多,都用來喂豬?!贝蠹衣犃硕己懿皇娣?,改變了對他的印象。這位大學(xué)生說的“木瓜喂豬”可能是一句真話,可是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吃著木瓜,他卻說木瓜喂豬之事,顯然是說真話說的不是時候。或者說,這樣的真話完全可以不說。放棄不必要、無意義的“真誠”,不是圓滑,而是理性的處世之道。
善良與真誠一樣,如果施善的人有念頭、有目的,就不是真正的善。在我的記憶里,一排低著頭、漲紅著臉的大孩子站在臺上接受捐贈的畫面,久久揮之不去。那是一場企業(yè)家向貧困生捐資助學(xué)的儀式,臺上站著一排中學(xué)生,一排已然懂得自尊的大孩子,在聚光燈照射下,他們無一例外地低著頭、漲紅著臉,緊抿著嘴唇或面無表情。企業(yè)家們一一上臺為他們遞上包著助學(xué)金的紅信封,他們當(dāng)中有大點的孩子表示著謝意,依然微低著頭,表情嚴(yán)肅。我看到的是孩子的自尊遭受的踐踏。孩子家庭的貧困本來在生活上已經(jīng)給他們造成了困擾,這種聚光燈下眾人的關(guān)注,更是對他們的精神增添了新的困擾,試問,有誰在以一個貧困弱者的身份接收饋贈時內(nèi)心能沒有一絲屈辱、一絲卑微?!這是一群品學(xué)兼優(yōu)的孩子,如果把這一場企業(yè)家和政府部門共同的作秀,換做是學(xué)校內(nèi)的一場正常獎勵,孩子們不是接受得更自信、更有尊嚴(yán)嗎!這種為了自己沽名釣譽而制造的“善”,是偽善。善良,應(yīng)該是由心而發(fā)的、不求回報的、利于他人的。給予你的善良時,一定要照顧對方的立場和需求。
同時,要分清善良與懦弱的區(qū)別。懦弱是被動地接受,而善良是主動的選擇。懦弱的人不懂拒絕,只會被動地承受,承受得了則已,承受不了時只會陷自己于艱難境地且無人可憐。善良的人是在能力所能及的范圍,主動選擇擔(dān)當(dāng),選擇寬容,選擇忍讓,選擇放棄,選擇吃虧……注意,前提是能力所能及。當(dāng)能力不夠時,做一個正直的“壞人”也比做一個屈曲的好人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