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歷史向來盤根錯節(jié),人物眾多而關(guān)系復(fù)雜,讓人難懂。但它卻又是那么充滿吸引力,讓人想去了解,尤其是相對陌生的中東歐國家——未知,就充滿了神秘。今日在百度幾個國家的歷史后發(fā)現(xiàn)“神圣羅馬帝國”和“哈布斯堡家族”時常出現(xiàn),于是稍稍整理了下資料,發(fā)現(xiàn)選擇的這兩個主題實在太有意思了;由此便可了解到整個歐洲歷史發(fā)展的脈絡(luò),且待一一道來......
哈布斯堡王朝皇宮——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
神圣羅馬帝國(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962—1806
BC 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BC 2世紀(jì),成為地中海霸主。BC 49年,軍事將領(lǐng)凱撒奪取政權(quán)。BC 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從此進入羅馬帝國時期。前1世紀(jì),凱爾特人在萊茵河流域西部居住,被稱為高盧人,居住地在今法國、比利時、意大利一帶,被稱為高盧。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凱撒征服高盧,使之成為羅馬共和國一部分。公元3世紀(jì)后,羅馬帝國勢力開始衰退。
BC 5世紀(jì),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圍的北歐地區(qū),居住著另外一些部落,被稱為日耳曼人。后來,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間,這一地區(qū)被羅馬人稱為日耳曼尼亞(Germania)。公元395年,羅馬分裂為西羅馬帝國(羅馬)和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此后100年間,羅馬城多次被外族攻占和血洗,西羅馬帝國實力和威嚴(yán)一落千丈。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解體,末任羅馬皇帝自己發(fā)出退位詔書,宣布西羅馬帝國不復(fù)存在,帝國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獨立。東羅馬帝國卻得以保留,即“拜占庭帝國”。
法蘭克人是日耳曼人強大的一支部落,3世紀(jì)南遷進入高盧東北,定居于萊茵河下游地區(qū),處于原始氏族部落社會。481年,克洛維繼部落酋長后,全力擴張,消滅了法蘭克其他勢力。486年建立了墨洛溫王朝,以巴黎為都。751年,宮相丕平篡奪王位,開始加洛林王朝。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時大規(guī)模向外擴張,公元800年查理加冕稱神圣羅馬皇帝,這是最早稱呼為神圣羅馬帝國的時期。840年,查理大帝之子路易一世去世,帝國瓦解。843年,路易的三個兒子訂立凡爾登條約,分全國為三部分:洛塔爾承襲皇帝稱號,領(lǐng)有自萊茵河下游以南、經(jīng)羅納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區(qū)的疆域,稱為中法蘭克王國。弟弟路易,分得萊茵河以東地區(qū),稱為東法蘭克王國。另一個弟弟禿頭查理則領(lǐng)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區(qū),稱為西法蘭克王國。這些基本上是后來意大利、德國和法國三國的雛形。9世紀(jì)早期,于5世紀(jì)從歐洲大陸進入不列顛的日耳曼人盎格魯·薩克遜部落后裔也在不列顛島上形成英格蘭王國。
查理曼死后,西羅馬帝國皇帝這個頭銜,始終由東法蘭克王國和西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君主輪流擁有。然而,胖子查理于887年被廢黜,加洛林帝國自此瓦解,再也沒有統(tǒng)一。自胖子查理之后,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擁有者大多是由教宗加冕的意大利國王,意大利國王的實際統(tǒng)治范圍極其有限,僅限于意大利東北部,而那些國王幾乎是清一色的意大利本土貴族,最后一位本土國王是貝倫加爾一世。大約在900年,東法蘭克王國地方勢力崛起,形成了四大公國,它們是:薩克森、法蘭克尼亞、士瓦本和巴伐利亞。公元911年,東法蘭克王國向德意志王國轉(zhuǎn)變。加洛林家族的最后一位國王孩童路易于911年去世,東法蘭克貴族沒有選擇西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家族作為路易的繼任者,而是選舉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為新一任國王。
康拉德臨終之時,指定宿敵捕鳥者亨利為繼任者。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在眾多東法蘭克王國的公爵當(dāng)中,被推舉為東法蘭克王國國王,亨利去世后其子奧托繼位為東法蘭克國王。962年,東法蘭克國王、奧托王朝的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成為羅馬的監(jiān)護人與皇帝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tǒng)治者。1157年,這一帝國得到了“神圣帝國”的稱號。1254年,帝國第一次開始使用頭銜“神圣羅馬帝國”,1512年的科隆帝國會議后頒布敕令,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羅馬帝國”,此后作為官方名稱沿用直至1806年被拿破侖所滅。
神圣羅馬帝國:包括現(xiàn)在的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瑞士,意大利,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等
哈布斯堡家族 house of Habsburg :1273--1918
1254~1273年是德意志歷史上的空位期。諸侯、騎士和城市紛爭內(nèi)訌不斷。13世紀(jì)末,帝國出現(xiàn)許多獨立的封建領(lǐng)主,皇帝對其直轄領(lǐng)地外的封建諸侯沒有管轄權(quán)。教皇格列高利十世深感恐慌,于1273年下令,如果貴族們不能消除分歧,及時推出一個新的羅馬國王,重整秩序,那么他就將任命一個。當(dāng)時最有競爭力的是波西米亞的國王鄂圖卡二世,他的領(lǐng)地國力強盛,領(lǐng)土從巴伐利亞擴展到匈牙利,從波羅的海延伸到亞得里亞海。各國君主服從教皇已是無奈,而要由這樣一位國王來統(tǒng)領(lǐng)更讓他們難以容忍。他們希望找到一個傀儡。最后,挑中了一個不起眼的伯爵---哈布斯堡的魯?shù)婪?/span>。
魯?shù)婪?5歲,身高2.1米,可偏又瘦的跟個桿兒似的,小腦袋、光頭,巨大的鼻子打破了五官的協(xié)調(diào)。魯?shù)婪?/span>擊敗鄂圖卡,把土地分塊后賜給了他的兒子們,并不斷擴大領(lǐng)地。他買下殘留的巴奔堡王室的繼承權(quán),說服巴伐利亞的亨利割讓恩斯以北的土地,占領(lǐng)克恩滕。1282年奧格斯堡帝國會議上議員們的決議使魯?shù)婪蚪y(tǒng)治全國的野心邁出了重大一步。會議把奧地利、施泰爾馬克、克恩滕和卡尼奧拉傳給他的兩個兒子作為共同的遺產(chǎn);把士瓦本、亞爾薩斯和瑞士指定留給了他的第三個兒子哈特曼。但哈特曼在前往英格蘭迎娶愛德華三世的女兒瓊安娜的途中,不幸在萊茵河溺水身亡。
平定驍勇好戰(zhàn)的日耳曼貴族是一項艱巨的任務(wù),但魯?shù)婪蛟趦H僅一年的時間內(nèi)就攻下70多座城池。在如此巨大勝利的鼓舞下,魯?shù)婪蚶^續(xù)向勃艮第伯爵和沃特堡伯爵的領(lǐng)地挺近。魯?shù)婪?4歲時娶了勃艮第年僅14歲的可愛女孩阿格尼斯。他最后的心愿是在73歲時試圖確保兒子阿爾布雷希特繼承王位,順理成章的登基為帝!然而議員們卻并未看中阿爾布雷希特。據(jù)說這次選舉的失敗使魯?shù)婪騻倪^度,不久在憂郁中去世。
但是,阿爾布雷希特憑自己的實力,平定了維也納和施泰爾的叛亂,在他人的協(xié)助下,廢除了他父親的帝位繼承人阿道夫,隨后登上羅馬國王的王位。然而,阿爾布雷希特一世這個短命鬼卻無福消受,他在瑞士的一場戰(zhàn)斗中喪生,敗在著名將領(lǐng)威廉·泰爾的手下。致命一擊并不是威廉·退爾的神箭,而是沉重的斧頭敲開了阿爾布雷希特的腦袋。這次不幸發(fā)生后,哈布斯堡家族迅速失去了王位,并在以后一個世紀(jì)都與之無緣。
魯?shù)婪蚝桶柌祭紫L馗缸映巳瞬粋渫低禂U大勢力,以至于釀成今日無人控制之禍。為了吸取教訓(xùn),有選舉權(quán)的王侯開始共同削弱哈布斯堡的勢力,波西米亞的的查理四世在執(zhí)政期間頒布法令,剝奪了哈布斯堡的選侯位置,使他們喪失了通往王冠的重要臺階。1356年,查理四世頒布金璽詔書,確認(rèn)皇帝須由七大選帝侯推選。當(dāng)時,魯?shù)婪蛩氖勒y(tǒng)領(lǐng)哈布斯堡家族,他立即采取行動,翻出一份神秘的文件,用來證明哈布斯堡家族毫無疑問是基督教王國中最杰出的家族,事實上他們的地位甚至比議會中所有成員的集合體還要高。當(dāng)然,這份文件是偽造的,但所有哈布斯堡人都泰然自若的接受了這個天上掉下了的新頭銜,魯?shù)婪蛴址懦鱿?,如果議員仍阻撓他登上帝王寶座,他將用上帝賜予的權(quán)利去建立一個新的國家。
王位之爭變成了魯?shù)婪蚝筒ㄎ髅讈喌牟槔碇g的個人之爭。波西米亞首都是布拉格,那里建有圣維特大教堂。魯?shù)婪蚵劼牬讼?,立即下令重修維也納圣斯特凡大教堂,一定要更加雄偉壯觀。布拉格不是有一所大學(xué)?維也納也要有,而且要更好。哈布斯堡家族最終于1438年重獲王位。從此,皇位均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占據(jù)。1474年起,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第一帝國),其實已成為徒具虛名的政治組合。
哈布斯堡家族和曾受惠的貴族看到再度奪回皇位都深感欣慰,把他們的英雄稱為偉大的阿爾布雷希特。然而普通民眾沒有感受到這一點。整個維也納因經(jīng)濟動蕩而亂成一團。阿爾布雷希特把這都?xì)w罪于猶太人,他們因此遭受迫害,并被大量屠殺。匈牙利人也沒有理由擁護這位國王,在他死后馬上奪回了王位。
在腓特烈三世統(tǒng)治時期,情況仍然沒有好轉(zhuǎn)。他與愛爭吵的鄰居,匈牙利的馬加什一世一向不和,與自己的兄弟發(fā)生戰(zhàn)爭,還兩次與家人被維也納民眾一起困在王宮里。腓特烈三世對自己高貴的血統(tǒng)信心十足,并在此鼓舞下渡過重重難關(guān)。他在家系宗譜上與魯?shù)婪蛩氖酪粯佑刑熨x,能把家譜一直上溯到凱撒大帝,再往前到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他精通魔法玄術(shù),命人將他所有家產(chǎn)都神秘的刻上字母AEIOU。在普通人看來,這些無非是元音字母,可腓特烈卻引以為榮,認(rèn)為這些字母意味著“奧地利皇室注定要統(tǒng)治全世界?!彪杼亓覟槿藢嶋H,知道如果哈布斯堡家族想要占領(lǐng)每一片土地,急需大量資金。另外,王室的傳宗接代也出現(xiàn)了危機。在他所有的子女中,只有兩個僥幸活了下來。唯一的希望是給他兒子馬克西米連找個有利可圖的婚事。馬克西米利安這個名字是腓特烈親自占星卜出來的,是費邊·馬克西姆斯和保羅斯·埃米留斯的合并產(chǎn)物。
馬克西米利安那年14歲,他什么也不用做,只等著腓特烈與歐洲首富,勃艮第公爵大膽的查理談條件,以迎娶查理之女瑪麗為妻。當(dāng)時,無數(shù)的追求者爭先恐后向瑪麗求婚,查理也不想女兒隨便下嫁。如果論財力,腓特烈是絕對沒有機會的,但他有特別的聘禮(查理相信是這樣的),一個唯一比金錢更重要的財富。腓特烈可以使他成為法定繼承人繼承羅馬國王,他的后代當(dāng)然也會這樣。這樣,他可以一步登天,地位遠高于受人鄙視的普通諸侯,他將成為神圣羅馬的國王,地位僅次于尊敬的法國國王。查理自信腓特烈一定會接受他的條件,于是命令珠寶工匠為他打造一頂合適的王冠。
查理高估了腓特烈對議員的影響力。與往常一樣,他們照舊公開受賄,可腓特烈卻沒有資本去行賄。讓馬克西米連娶瑪麗本來就是為了去賺錢,絕不是倒貼錢。就在議員們準(zhǔn)備召開會議選出新羅馬國王的前夕,腓特烈卻偷偷溜走了,整個推舉因此推遲。陷在尚未許配的女兒和做了一半的王冠中,查理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出去打了幾仗,因判斷失誤一敗涂地。腓特烈不動聲色,靜觀其變。正如他所料,到1476年,查理徹底破產(chǎn),愿意把瑪麗無條件嫁給馬克西米連。幾天后,查理的尸體從結(jié)冰的湖水中撈出來,已經(jīng)被野狼啃得只剩一半了。為了防止法國的路易十一的兒子對瑪麗打歪主意,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公爵特意在典禮中充當(dāng)代理新郎,光著一條腿和新娘躺在床上,而其他部分則套上厚厚的盔甲,看起來確實有些滑稽。但瑪麗生了兩個孩子后再一次騎馬時摔死。
馬克西米利安開始與別的女人約會,與他偷情的女人竟多得派起了長隊。日后薩爾斯堡主教就是由此誕生的一個結(jié)晶。馬克西米利安帶著一大群隨行佳麗到處游玩享樂,然后又得意洋洋的返回維也納。分析他這種做法反而反應(yīng)了文藝復(fù)興精神開端輕松愉快的一面。首都維也納的這種氣氛,也引來了許多知識分子和藝術(shù)家,為數(shù)百年后巴黎的生活風(fēng)尚開辟了先例。馬克西米利安本人就是所謂文藝復(fù)興人士的典型代表。他精通拉丁語、法語、德語和意大利語,熟知各類藝術(shù)和科學(xué),著書題材廣泛,如宗教,軍事、狩獵、馴鷹、烹飪等等方面。他還是一位行政管理者,在全國十個地區(qū)設(shè)立地方政府,徹底檢查司法系統(tǒng),廢除苛捐雜稅。另外,他身體健壯,勇猛過人。
然而,回溯歷史,馬克西米利安統(tǒng)治時期最讓人驚嘆的是他操縱婚姻的才能,不僅為自己,也為親友操辦婚事。幾乎在任何情況下,他都可以找到一位合適的新郎或新娘,這是絕對靠得住的。馬克西米利安最后一次以皇帝的身份正式露面是去參加1518年的帝國大會。按照當(dāng)時特有的風(fēng)尚,他要借此機會把皇位順利傳給他的孫子,也就是日后的查理五世。同意按當(dāng)時流行的風(fēng)尚,他為自己的孫子拉攏了大批選票,卻不花自己一分一毫。那年的會議議程中有兩件事不妙;一是深受土耳其的威脅,以至于教皇再次號召組織一支十字軍;第二件事并未引起馬克西米利安多大注意,奧古斯丁一位愛管閑事的修道士于上年在威登堡教堂門口張貼95條提議,譴責(zé)教會對前來贖罪 人們非法收取錢財這一別有用心的做法。馬克西米利安至死也不知道土耳其人和馬丁·路德對他處心積慮四處聯(lián)姻才得以發(fā)展壯大的哈布斯堡家族的未來命運究竟有什么意義。
查理五世雖說有西班牙血統(tǒng),但他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員,馬克西米連的孫子和繼承人,為了在皇位競選中獲勝,他花費了2000多萬用于賄賂,終于戰(zhàn)勝了花銷更多的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和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匈牙利的路易和波蘭的西格蒙德,勝利之余,他嘗到了祖父當(dāng)年四處聯(lián)姻的好處,他繼承了包括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在內(nèi)的西班牙家產(chǎn)。除此之外,他還有一位姑母奧地利的瑪格麗特是尼德蘭攝政王。他與兄弟斐迪南平分了日耳曼地區(qū)。他還有很多姐妹分別是法國、葡萄牙、匈牙利、波西米亞,丹麥、挪威和瑞典的王后,還有一位姨媽,阿拉貢的凱瑟琳嫁給了英格蘭國王。
1555年查理下臺。土耳其人和法國的威脅,加上日耳曼各君主利用路德派瓦解整個帝國的中央集權(quán),這些使他漸漸喪失了統(tǒng)治全國的欲望。他把尼德蘭和西班牙王位傳給兒子腓力二世,而把帝國和奧地利留給了弟弟斐迪南一世,退位到修道院去了,成了神圣羅馬帝國有史以來第一個退位的皇帝。而哈布斯堡王朝正式分成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兩個支系。
反宗教改革運動導(dǎo)致了三十年戰(zhàn)爭,戰(zhàn)火蔓延整個歐洲。三十年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哈布斯堡家族的命運傳到了14歲的小國王手里。年輕的利奧波德一世發(fā)育不全,弱不禁風(fēng),奇丑無比,牙齒幾乎都掉光了,高度近視,然而,這位多病的年輕人發(fā)憤圖強,成為奧地利歷史上統(tǒng)治時期最長的君王之一。同時抗拒有史以來兩個最狡詐的對手,法國的路易十四和土耳其宰相卡拉·穆斯塔法,使奧地利成為當(dāng)時歐洲強權(quán)之一。
路易十四決心為兒子菲利普贏得西班牙的王位,而哈布斯堡家族則把它認(rèn)為是自己的家產(chǎn)。英格蘭堅決反對法國和西班牙聯(lián)合,尤其是新來的國王威廉三世更是如此,因為這會威脅到他的出生地荷蘭。 大規(guī)模的聯(lián)盟活動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最著名的軍事伙伴,溫斯頓·丘吉爾的祖先,馬爾伯勒公爵約翰·丘吉爾注定要成為奧地利著名英雄、年輕的歐根親王的朋友,這兩人截然不同。一次,馬爾伯勒公爵看到幾個士兵正打算臨陣開溜,他立即伸出手臂一指,喊道:“先生們,敵人在那邊?!倍谶@同一戰(zhàn)場同一情況下,歐根卻當(dāng)場開槍打死了逃兵。不過,馬爾伯勒公爵和歐根親王二人聯(lián)手確實是所向披靡。他們在布倫海姆大敗法軍,又在奧德納爾德、馬爾普拉凱和拉米伊大獲全勝。歐根還在北意大利的都靈戰(zhàn)役中獲得大捷。英國人在聯(lián)盟問題上一直態(tài)度曖昧。他們只是為了打敗法國,而不是為了哈布斯堡家族奪回西班牙。法國一戰(zhàn)敗,英格蘭隨即解除同盟,因此,利奧波德的小兒子查理六世并沒有得到西班牙,但根據(jù)烏德勒支條約,他得到了西班牙的那不勒斯、米蘭、西屬尼德蘭和撒丁作為補償。后來,他用撒丁換取了西西里。另一方面,法國的菲利普成為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但他要以失去法國王位為代價。
似乎是為了彌補失去西班牙的遺憾,查理引進了西班牙特色,并在維也納哈布斯堡王宮一直延續(xù)下去。禮節(jié)儀式遵循西班牙風(fēng)俗,國王、朝臣著西班牙服裝。年輕有位的奧地利建筑師費歇爾·馮·埃爾拉赫負(fù)責(zé)戰(zhàn)后維也納的大部分修復(fù)工程,他力圖將西班牙風(fēng)格融入作品中,這在卡爾教堂的雙柱上表現(xiàn)尤為突出。另外,就是要力爭上游,一切都要比可惡的法國好。美泉宮本來就是要勝過凡爾賽宮。
整個帝國是靠個別貴族私欲的滿足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地理或文化上的聯(lián)系,因此,查理28歲就開始為不能生個男性繼承人而發(fā)愁。又沒有規(guī)定王位可以傳給女兒,所以,皇后的寢宮里塞滿了各種用來祈生男兒的魔力符咒,門類齊全的可以和巫醫(yī)比高低。然而,這些都未湊效。于是查理求助于最后一招-----實效特許。找個漏洞使他能夠不經(jīng)過帝國議會而頒布一些法律。這次,實效特許突破前例,允許將皇位在必要時傳給女兒,在那些幸災(zāi)樂禍,期待奧地利瓦解的國家內(nèi)遭到一致反對。但查理明白,想要他們裝聾作啞,無非就是付出代價多少而已。
查理希望自己四面楚歌的女兒瑪利亞·特蕾莎找個好丈夫,以盡量確保日后的帝位。普魯士王儲腓特烈是個不錯的人選,西班牙波旁親王也在候選之列,可是年僅15歲的女大公卻單單看中了弗蘭茨·斯蒂芬,他是洛林公國的繼承人,維也納被圍時的帝國司令官的孫子。法國聞訊又開始摩拳擦掌:再玩一次實效特許不可避免。這樣,新郎就不得不把洛林的繼承權(quán)拱手讓給法國。年輕的公爵聽到這樣的敲詐嚇壞了。簽字時,他三次提起筆,想了想又放下,不知如何取舍。查理的公使在一邊嘲諷:“不放棄繼承權(quán),可就不能娶女大公拉?!弊詈笏K于簽了字。
女大公和公爵于1736年結(jié)婚,婚后四年生了三個女兒。在這四年中,老皇帝的身體越來越糟。實效特許帶來的混亂兩次把他拽入災(zāi)難性的戰(zhàn)爭中,使他丟掉了塞爾維亞。他身體肥胖,患有痛風(fēng)。臨終前,他費力抬起胳膊,向在前廳等候的女兒做了個祝福的手勢,便撒手西去了。
腓特烈剛剛繼承父業(yè),忙于研究歐洲的版圖。“西里西亞是帝國遺產(chǎn)中最適合我們的部分,趁皇帝駕崩奪取這塊地方是天經(jīng)地義的?!睆拇私议_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zhàn)爭的序幕?,斃麃啞ぬ乩偕^不會原諒腓特烈侵占西里西亞,她憂傷的說“你最好明白,普魯士人是最不可靠的?!彼念櫭蟪际智宄?dāng)前糟糕透頂?shù)男问?,法國正磨刀霍霍?zhǔn)過肢解哈布斯堡帝國。法國紅衣主教弗勒里宣布“奧地利王室將不再存在。”法國打算把波西米亞和北奧地利給巴伐利亞候選人,然后再讓他做皇帝;把南西里西亞和格拉茨給普魯士;把摩爾維亞和上西里西亞給薩克森;把倫巴第給西班牙。
此時,瑪麗婭·特蕾莎生下了她繼位時就已懷著的孩子,從根本上扭轉(zhuǎn)了哈布斯堡家族香火不旺的局面,龍子約瑟夫出生時有七公斤,各方面很正常。懷抱著嬰兒?,旣悑I·特蕾莎決心孤注一擲,抵御來自法國和巴伐利亞的入侵。騎著白色的戰(zhàn)馬,腰跨軍刀,瑪麗婭·特蕾莎四處奔走,向匈牙利子民求助。她用拉丁文發(fā)表演說,調(diào)動匈牙利人根深蒂固的騎士精神,她的演講確實堪稱典范??纯此?,一個年輕的少婦,為死去的父親披麻戴孝,懷里還抱著個看來前程似錦的嬰兒。匈牙利人決定援助她六個團,足以逐退巴伐利亞,逼和法國?,旣悑I·特蕾莎未能再次收回西里西亞,但總算及時的從巴伐利亞候選人手中收回了神圣羅馬帝國的的皇位。自己沒有資格做這個皇位,她只得委曲求全讓給丈夫弗蘭茨一世。羅馬王國則留給了她健壯的兒子。他們的后代稱為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約瑟夫肩負(fù)著整個帝國的希望。長大后與其母共同執(zhí)政,但他們之間的分歧很大。特蕾莎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再怎么開通,仍然堅信絕對的君主專制,而約瑟夫?qū)W習(xí)了激進的法國哲學(xué),希望在整個帝國內(nèi)掀起一場革命。約瑟夫二世一登基,就開始實行自由民主理論。新聞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猶太人再也不用穿黃條、黃袖的衣服來表明身份,全國普及義務(wù)教育,其中包括婦女在內(nèi)。約瑟夫還不能接受的是知識上自由,還包括對他當(dāng)皇帝的質(zhì)問權(quán)。而他的繼承人則要去面對這種放蕩不羈的自由合乎邏輯發(fā)展的結(jié)果,那就是法國大革命。為了避免在奧地利重演,唯一的辦法就是敵對到底。
奧地利和法國正好走兩個極端:一個是保守的羅馬天主教君主專制統(tǒng)治,另一個是魯莽的、無神論的民主共和國,二者都是在19世紀(jì)初,在兩個同年出生在外國的年輕領(lǐng)袖的領(lǐng)導(dǎo)下日益壯大。哈布斯堡皇帝弗蘭茨二世出生在托斯卡納,拿破侖出生在科西嘉島。兩人都夢想著擁有龐大的帝國。顯然,歐洲這塊土地對于這樣兩個人來說還是太小了。拿破侖在閃電般占領(lǐng)意大利之后,由于1805年攻下了維也納,皇室成員收拾財務(wù)和文檔,逃到奧爾米茨堡壘中去。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神圣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被法國共和政府處決,再加上“公平、自由、博愛”思潮的擴散,利奧波德二世極力聯(lián)合歐洲各國君主,以武力保衛(wèi)法國的君主制。1792年利奧波德二世正式與普魯士締結(jié)同盟,準(zhǔn)備以武力干涉法國。他卻在這時暴斃,不過他的兒子,神圣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繼續(xù)了他的政策,更于次年與普魯士、薩丁尼亞、英國、荷蘭和西班牙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這個聯(lián)盟在1797年,因聯(lián)軍被拿破侖所率領(lǐng)的法國意大利方面軍打敗,被迫議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歐洲列強趁法軍猛將拿破侖的軍隊被困埃及的契機,再次發(fā)起反法戰(zhàn)爭。這次帝國聯(lián)同英國、土耳其、俄羅斯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侖只身返國,發(fā)動霧月政變并取得法國軍政大權(quán),成為法國第一執(zhí)政。此后拿破侖親自指揮意大利方面軍,回頭對付反法各國,于1800年打敗聯(lián)軍,帝國不得不與拿破侖議和,解散反法同盟。而拿破侖在政變結(jié)束后三周發(fā)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經(jīng)結(jié)束”,令歐洲列強稍微安心,再加上他們的實力受損,因而暫時放棄反法的行動。但拿破侖的野心令歐洲在幾年后再起干戈。
1804年5月18日,拿破侖稱帝。神圣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見到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的崛起加劇了德國諸城邦的分化,擔(dān)心法國再次擴張,與神圣羅馬帝國抗衡。因此,他決定糾合英國,俄國,瑞典和那不勒斯,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國在俄軍支援下入侵法帝國盟國巴伐利亞。而那不勒斯則和帝國軍一道進攻拿破侖在意大利的盟國。不過拿破侖迅速做出反應(yīng),自本土揮軍渡過萊茵河。12月2日,法、俄、神圣羅馬三國皇軍,在奧斯特利茨了一場“三皇會戰(zhàn)”。拿破侖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亞,更攻入哈布斯堡領(lǐng)地摩拉維亞,更將帝國軍趕出意大利,并在普魯士境內(nèi)打敗俄援軍。1805年12月16日,法國和帝國最終簽訂《普雷斯堡和約》。和約簽訂后,拿破侖決定成立以自己為護國公的萊茵邦聯(lián),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區(qū)的盟友。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侖的威逼利誘下,16個神圣羅馬帝國的成員邦簽訂了《萊茵邦聯(lián)條約》(Rheinbundakte),脫離帝國,加入邦聯(lián)。此舉嚴(yán)重削弱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qū)的領(lǐng)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為不快。拿破侖為了吸引更多國家加入邦聯(lián),決定親手終結(jié)神圣羅馬帝國。因此他對奧皇弗朗茨二世發(fā)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羅馬帝國,并且放棄神圣羅馬皇帝和羅馬人民的國王的稱號。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脫下黃袍,放棄神圣羅馬帝號,此后,他就一心一意的做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二世,一個與神圣羅馬帝國毫無瓜葛的哈布斯堡皇帝。這個在過去一千年里引起無數(shù)別有用心的婚姻和戰(zhàn)爭的頭銜“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就這么簡單的消失了。
弗蘭茨最關(guān)心的是拿破侖給重新確定的帝國帶來更大損害之前阻止他。借法國在西班牙失利之際。弟弟卡爾率領(lǐng)奧地利軍隊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戰(zhàn)役中擊退法軍。之后,奧地利政壇出現(xiàn)了一位大放異彩的風(fēng)云人物,克萊門斯·馮·梅特捏親王。他說服科拿破侖娶弗蘭茨的女兒瑪麗亞·路易斯為妻,以換取和平(有人告訴拿破侖,瑪利亞·路易斯另有所愛,他回答說:“公主能談戀愛嗎?她們不過是政治商品而已?!保┮粓龃砘槎Y于1810年3月在維也納舉行。這完全是梅特涅做事的風(fēng)格:先以聯(lián)姻換取暫時的和平,然后奧地利再向法國宣戰(zhàn)。當(dāng)然,拿破侖在滑鐵盧一敗涂地。隨后,奧地利、俄國、普魯士和英國立即召開維也納會議,瓜分他的領(lǐng)地。奧地利在和平會議上得到薩爾斯堡和威尼斯,但他不得不放棄后來成為比利時的奧屬尼德蘭的部分領(lǐng)土。
1859年爆發(fā)意大利獨立戰(zhàn)爭,奧地利帝國喪失意大利領(lǐng)土;1866年普奧戰(zhàn)爭,奧地利被排除在德意志聯(lián)邦外;1848年奧地利鎮(zhèn)壓匈牙利,引發(fā)不滿。為安撫匈牙利避免從帝國中獨立出去,弗朗茨·約瑟夫皇帝不得不與匈牙利的貴族尋求一個可以使他們支持他的折衷方案。一些政府官員勸告弗朗茨·約瑟夫與所有民族運動家談判,來建立一個多元帝國。但遭到奧地利貴族和匈牙利貴族的反對,最終一個二元帝國——“奧匈帝國”在1867年2月成立。匈牙利貴族尤其要求皇帝特地在匈牙利加冕為匈牙利國王,來證明匈牙利在帝國內(nèi)的特權(quán)。他們還要求在布達佩斯設(shè)立一個有立法權(quán)的議會,這個議會設(shè)立的法律在歷史上歸屬匈牙利王國的地區(qū)有效。這個議會的組成保證匈牙利人(尤其是其貴族和市民階層的精英)在其中占多數(shù),而國內(nèi)眾多的羅馬尼亞人和斯拉夫人等少數(shù)民族則基本上無權(quán)。
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統(tǒng)治從1848年到1916年,創(chuàng)下了哈布斯堡家族的記錄。這時,他只能屈尊求助于俄羅斯帝國,在俄軍的幫助下,設(shè)法讓已經(jīng)失控的國度恢復(fù)秩序。在此后68年里,歐洲發(fā)生了巨變,他帶領(lǐng)奧地利在時代的大潮中不斷前進。理論上講,弗蘭茨·約瑟夫的帝國有九個王國,按照古老而高貴的哈布斯堡風(fēng)俗習(xí)慣,他也是每個國家的國王。這一大群說同一語言,有同樣風(fēng)俗文化的人們開始以為他們是不同的國家,如果他們想要個國王,也要自己決定才行。奧地利帝國是靠一些紐帶聯(lián)系起來的,主要是官僚、軍隊和德語。不過,德語卻是把雙刃劍。都市中產(chǎn)階級覺得自己是或者已經(jīng)是德國人的感覺越來越強烈,像插進一個楔子,使他們和保守的,抓住種族根源不放的農(nóng)民隔離開來,距離越來越遠,19世紀(jì)工業(yè)化產(chǎn)生越來越多的有自我意識的日耳曼意識的奧地利人,就像希特勒。奧地利在東方匈牙利和斯拉夫影響下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日爾曼風(fēng)格。對拿破侖三世和普魯士一連串的戰(zhàn)事失利,導(dǎo)致了弗蘭茨·約瑟夫最擔(dān)心的事情發(fā)生。
弗蘭茨·約瑟夫娶了巴伐利亞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伊麗薩白(茜茜公主)為妻,這是兩個家族的第22次聯(lián)姻,因此擔(dān)心血緣是不是太近,尤其是他們的獨子魯?shù)婪蛏鷣硖撊醵嗖?。然而魯?shù)婪蚴畾q時,一掃天生的各種缺陷,聰明伶俐,風(fēng)度優(yōu)雅?!棒?shù)婪驈娏业母杏X帝國的未來在東方,像母后一樣,他對匈牙利人倍感親切。匈牙利人也感覺到這一點,試探性的暗示他能否帶上匈牙利王冠??墒?,這是嚴(yán)重的叛國罪,長期的壓力下,1888年,魯?shù)婪蚪K于崩潰了,他和女友Mary在邁耶林自殺。
在獨子死后的九年中,茜茜獨自漫游了歐洲和非洲,總是以身體有病為借口,她的丈夫深深地依戀她,想盡辦法讓她回家,這位癡情的皇帝一天給她寫一封信,訴說心中的思念和痛苦,茜茜也是如此,弗蘭茨.約瑟夫皇帝是她心目中最重要的男人,盡管茜茜不愿履行皇后的義務(wù),弗蘭茨.約瑟夫依然送給了她三分之二的身家財產(chǎn),只要能留住茜茜脆弱的芳心,茜茜長年累月不在他的身邊,他竟然不敢表露半點怨言。
阿拉伯的父親總是告訴女兒,不要離開丈夫超過二個月,這是男人能夠忍受的生理極限。茜茜任性地不肯回家,皇帝身邊就有了一名情婦安娜·納霍斯基,她是一名地位低下的女人,是一名鐵路扳道工的妻子。情婦滿足了皇帝的生理需求,皇帝向她支付了相當(dāng)?shù)膱蟪?,兩人屬于兩不相欠的關(guān)系?;实叟c這個女人分手之后,又看上了一位漂亮的女演員凱特琳娜.舒拉特,并屢屢向她大獻殷勤,但是皇帝始終不肯與她發(fā)生肉體關(guān)系,以免破壞了那種“高尚的感情”,皇帝將自己對女演員愛慕寫在信里,寄給茜茜。茜茜開始時大度地表示不介意,后來就掩飾不住滿腹醋意,說了不少女演員的壞話,皇帝看得出茜茜還愛著自己。
1898年9月10日,茜茜行走在瑞士日爾瓦湖畔,災(zāi)難從天而降。一位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魯切尼為了一鳴驚人,竟然選擇了行刺茜茜。當(dāng)茜茜正準(zhǔn)備離岸登船,一個男子沖了上來,用錐子猛刺茜茜,茜茜倒在地上,勉力爬了起來,獨自向船上走去,她很快再度倒下,因為出血不止而離開了人世。弗蘭茨.約瑟夫悲痛欲絕,從此后活著的是他的軀體,死掉的是他的靈魂。他剪下了茜茜的一束栗色頭發(fā),放在自己的心口,寸步不離。他的書房里掛著茜茜的畫像,供他日日憑吊,獨自度過了將近二十個春秋,他沒有再娶,甚至沒有再娶的念頭,在美泉宮里形單影只,直到生命的盡頭。
公元1914年,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大公(弗蘭茨.約瑟夫皇帝的弟弟卡爾·路德維希大公的兒子)和夫人一起訪問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刺死,引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奧匈帝國綁在戰(zhàn)爭的車輪上,不由自主地走向戰(zhàn)敗的軌跡。1916年,弗蘭茨.約瑟夫皇帝去世,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還沒有結(jié)束,他的侄孫卡爾接替了皇位。1918年,同盟國戰(zhàn)敗,奧匈帝國分裂成奧地利、匈牙利等幾個國家,奧地利和匈牙利失去了所有的出???,成了不折不扣的內(nèi)陸國家,奧匈帝國的輝煌年代過去了,卡爾皇帝也被奧地利國民議會所驅(qū)逐,結(jié)束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統(tǒng)治,在人們的記憶中,龐大的奧匈帝國只留下了弗蘭茨皇帝和茜茜公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