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兒科病證(一)
考點一:月經不調的治法、處方配穴、操作及方義分析
考點擊破
1. 基本治療
(1) 月經先期
[治法]清熱和血,益氣調經。以任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關元 三陰交 血海
[配穴]實熱證加曲池或行間;虛熱加太溪;氣虛證加脾俞、足三里;月經過多加隱白;腰骶疼痛加腎俞、次髎。
[操作]氣虛者針后加灸或用溫針灸,配穴中隱白用灸法。
[方義分析]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熱和血,調理沖任。關元屬任脈穴,為調理沖任的要穴。血海清瀉血分之熱。三陰交調理肝脾腎,為調經之要穴。
(2) 月經后期
[治法]溫經散寒,和血調經。以任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氣海 三陰交 歸來
[配穴]實寒證加神闕、子宮;虛寒證加命門、腰陽關。
[方義分析]氣??梢鏆鉁仃?溫灸更可溫經散寒。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可調骯三陰交而和血調經,歸來為足陽明經穴,可調理氣血而調經。
[操作]常規(guī)針刺,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溫針灸。
(3) 月經先后無定期
治法疏肝益腎,調理沖任。以任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關元 三陰交 肝俞
[配穴]肝郁加期門、太沖;腎虛加腎俞、太溪;胸脅脹痛加膻中、內關。
[方義分析]關元補腎培元,通調沖任。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能補脾胃、益肝腎、調氣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氣之作用。
[操作]常規(guī)針刺,虛證可加灸。
2. 按語
該病多在經前一周開始治療,至下次月經來潮前再治療,連續(xù)治療3~5個月,直到病愈。
若經行時間不能掌握,可于月經凈止之日起針灸,隔日1次,直到月經來潮時為止,連續(xù)治療3~5個月。
考點點撥
治療月經不調的基礎穴為關元和三陰交。經早因熱,故加血海以瀉血熱;經遲因寒,故換關元為氣海益氣溫陽,加歸來理氣血;經亂因肝,故加肝俞以疏肝理氣。
[提示:月經不調在第九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針灸學》中有些調整,經早在主穴中刪除“氣?!?經遲在主穴中刪除“血海”,經亂在主穴中刪除“交信”。]
考點二:痛經的治法、處方配穴、操作及方義分析
考點擊破
(1) 實證
[治法]行氣散寒,通經止痛。以足太陰經及任脈穴為主。
[主穴]三陰交 中極 次髎 地機 十七椎
[配穴]寒凝加歸來、關元;氣滯加肝俞、太沖;腹脹加天樞、足三里;脅痛加支溝、陽陵泉;胸悶加膻中、內關。
[操作]毫針瀉法,寒凝者加艾灸。
[方義分析]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可通經而止痛,地機為脾經郄穴,善于止痛治血,取之能行氣活血止痛、中極為任脈穴位、可通調沖任之氣,散寒行氣,次髎、十七椎為治療痛經的經驗穴。
(2) 虛證
[治法]調補氣血、溫養(yǎng)沖任、以任脈、足太陰、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三陰交 足三里 關元
[配穴]氣血虧虛加脾俞、胃俞;肝腎不足加肝俞、腎俞;頭暈耳鳴加百會、懸鐘。
[操作]毫針補法,可加灸。
[方義分析]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之交會穴,可以健脾益氣,調補肝腎,肝脾腎精血充盈,胞脈得養(yǎng),沖任自調。足三里補益氣血。關元為任脈穴,又為全身強壯要穴,可補益肝腎,溫養(yǎng)沖任。
考點點撥
治痛經的基礎穴為三陰交,實證加中極、次髎重在散寒止痛;虛證加足三里、氣海重在補益氣血,溫養(yǎng)沖任。
[提示:痛經在第九版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針灸學》中有些變化,實證增加“地機、十七椎”,虛證將“氣?!备臑椤瓣P元”。]
真槍實練
1.以關元、三陰交為主方可以治療的病癥有(多選)
A.月經不調
B.崩漏
C.滯產
D.閉經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與解析:ABD。滯產的主穴處方為合谷、三陰交、至陰,余三方都有關元、三陰交。
(2、3題共用以下選項,每題選擇1個答案)
A.足三里、脾俞
B.行間、子宮
C.腎俞、太溪
D.期門、太沖
2.患者月經紊亂,經色紫暗,胸脅乳房脹痛,脈弦。治療除主穴外,宜配用
3.患者月經紊亂,量少色淡,腰酸痛,耳鳴,脈沉。治療除主穴外,宜配用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與解析:2.D 3.C 此題旨在考查月經不調的辨證選穴。2題縱觀脈癥屬于月經先后不定期的肝郁,配穴加期門、太沖;3題縱觀脈癥屬于月經先后不定期的腎虛,配穴加腎俞、太溪。
4.下列腧穴中,常用于治療婦科病的是(多選)
A.三陰交
B.太沖
C.氣海
D.脾俞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與解析:ABC。此題旨在考查婦產科常用腧穴。婦產科疾病病位在胞宮,與沖、任二脈及腎、脾、肝三臟關系密切。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交會穴,能補脾胃、益肝腎、調氣血。太沖瀉肝火,女子肝火容易旺盛。氣海為保健穴補氣補血,女子最宜氣血不足。脾俞不治療婦科病證。
(5、6題共用以下選項,每題選擇1個答案)
A.中極、次髎、三陰交
B.腎俞、太溪、三陰交
C.關元、足三里、三陰交
D.帶脈、中極、三陰交
5.針灸治療痛經實證,宜選用
6.針灸治療痛經虛證.宜選用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與解析:5.A 6.C。此題旨在考查痛經的辨證選穴。
(7~9題共用題干)
患者女性,17歲。經行2天,少腹脹痛拒按,經色紫紅夾有血塊、血塊下后疼痛減輕,舌有紫點,苔薄白,脈沉澀。
7. 除主穴次髎、中極、三陰交外,還應選配(單選)
A.太沖、血海
B.肝俞、期門
C.歸來、關元
D.合谷、氣海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與解析:A。此題旨在考查痛經的辨證選穴。該患者經行2天,少腹痛拒按,可以為痛經。關鍵詞一少腹脹痛拒按,經色紫紅夾瘀塊,血塊下后,疼痛減輕一痛經實證之氣滯血瘀—配穴太沖、血海一理氣止痛,活血化瘀。
8.毫針針刺宜用(單選)
A.補法
B.瀉法
C.平補平瀉法
D.先補法后瀉法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與解析:B。此題旨在考查針刺方法。氣滯血瘀痛經屬于實證當用亳針瀉。
9.主穴選取次髎的主要依據(jù)是(單選)
A.通經止痛
B.通調沖任
C.行氣止痛
D.經驗取穴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與解析:D此題旨在考查配穴特點。次髎穴為治療痛經的經驗效穴。
編輯: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