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小人從古時就被記載到著作中,以此來告示眾人。在當今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小人,他們雖“小”但是“閻王易見,小鬼難纏”,小人可能比恐怖分子還難對付。所以在此介紹一些對付小人的名言警句。
1、我不能等最后審判時才收拾所有的小人與敵人,在半道里,我也要隨手宰他幾個。 —— 李敖
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孔子
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莊子
4、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 孔丘
5、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 —— 柳宗元
6、待小人宜寬,防小人以嚴。 —— 金纓
7、君子常行勝言,小人常言勝行。 —— 黃宗羲
8、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 孔丘
9、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孔丘
10、人;此小人恒態(tài),而丈夫之恥行也。 —— 呂坤
11、小人多欲則求妄周敗家喪生。 —— 司馬光
12、君子得其理為樂,小人得其欲為縱。 —— 薛煊
13、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 —— 戴圣
14、愛名尚利,小人哉。 —— 王通
15、待小人宜寬,防小人宜嚴?!猍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
16、中國文化往往嚴分好人壞人,但君子與小人其實是大多數的普通人,處于中間地帶,至于處于兩極的圣人和惡人,只占社會極少數。在民主法治與和諧社會中,小人一定有生存空間,君子能夠獨善其身,小人也能夠自得其樂。普通人都有尋常的七情六欲,未免犯點錯誤,甚至做一些大家認為那個的事情,只要小人不傷害別人,便不應受干預。君子若覺得某些事情不道德,自律便可以,不能以道德觀念來攻擊小人。 —— 易中天
17、我看到,被最美麗月光籠罩著的總是荒蕪的山谷。我看到,被最密集的“朋友”簇擁著的總友情的孤兒。我看到,最怨紛的蒼老嘆息總是針對早年的好友。 我看到,最堅固的結盟大多是由于利益。 我看到。最堅決的分離大多是由于情感。 我看到,最容易和解的是百年血戰(zhàn)。我看到,最不能消解的是半句齟齬。 我看到,最低俗的友情被滔滔酒水浸泡著越泡越大。我看到,最典雅的友情被無知的彩筆描畫著越描越淡。我看到,最早到臨終床前的總是小人。我看到,最后被告知噩耗的總是摯友。 —— 余秋雨
18、小人物只會算「投資報酬率」,大人物卻會算「投資報仇率」,注意那一擲千金肯去報仇的人,他們是人中之圣。 —— 李敖
19、感情等到對方離去后才發(fā)泄,變得太瑣碎,戚戚然活脫脫小人模樣。 —— 亦舒
2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
2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孔子
22、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 孔子
23、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孔子
24、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 莊子
25、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圣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子者,事業(yè)不同,名聲異號,其于傷性以身為殉,一也。 —— 莊子
26、天下盡殉也。彼其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其所殉貨財也,則俗謂之小人。其殉一也,則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殘生損性,則盜跖亦伯夷已,又惡取君子小人于其間哉! —— 莊子
27、無論是哪個階層的人,都不可能獨占全部的榮譽,或全部的功勞,因為這個例子說明雙方都有高貴的品質,在大人物那方面有,在小人物那方面也同樣有。 —— 狄更斯
28、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v欲之樂,憂患隨焉。 —— 曾國藩
29、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 曾國藩
30、務名者害其身,多財者禍其后。善惡報緩者非天綱束,是欲成君子而滅小人也。禍福者天地所以愛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萬物。故君子恐懼而畏,小人僥幸而忽。畏其禍則福生,忽其福則禍至。傳所謂禍福無門,惟人所召也。 —— 曾國藩
31、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伏也,則僥幸以為嘗。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 曾國藩
32、小人其心,君子其飾,名是而實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 曾國藩
33、責備賢者,須全得愛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則為小人者,反極便宜。 —— 曾國藩
34、陰,小人者。陽,君子也。進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畢矣。 —— 曾國藩
35、君子與小人斗,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懼禍而誤入小人之黨,亦不可恃為君子而有與小人角勝之心。 —— 曾國藩
36、恭而無禮,遇君子固所深惡,即小人亦未嘗不非笑之,枉自卑謅耳。 —— 曾國藩
37、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眾人事;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 曾國藩
38、既不俗為小人,即不勉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 曾國藩
39、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fā)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盤庚遷殷,武伐紂,三令五申,猶恐弗從。蓋恒情多隱于遠識,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壞之,雖有良法,胡成胡久。 —— 曾國藩
40、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 —— 歐陽修
41、以大點的國事來比罷,太平盛世,是沒有匪的;待到群盜如毛時,看舊史,一定是外戚,宦官,奸臣,小人當國,即使大打一通官話,那結果也還是“嗚乎哀哉”。 ——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