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和產品的人,都繞不開一個基礎的理論——馬斯諾需求理論,該理論被認為是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作者在1943年《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
馬斯洛需求,已成為各個品牌人和產品人思考起點的黃金法則,人從基本的生存需求到高層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在底層的需求得到滿足后便會向高層次的需求進階,進階的路線形成一個金字塔。
這已經成為品牌人和產品人的一個常識。
今天我們介紹一種反方向操作的經典案例。
這兩年的經濟形勢不好,導致了一個現(xiàn)象的相對火爆,那就是進香祈福。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進香祈福,理解為一種迷信的行為,其實這種行為已經演變成一種文化,一種經濟行為。本質上而言,進香祈福,從需求理論來看,滿足的是人們對精神上的需求。
精神上的心安,給予人們的精神力量,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求。
其實,人們對美好未來的祈福,是一種商品,一種 “精神商品”,這種商品的供求關系,遵循著經濟的普遍規(guī)律,已經是一種很成熟的市場認知。
這種“精神商品”,必須是用金錢來進行購買的(或者說是請、求、捐助),并且這個交易遵循著自愿的原則,比起一般的商品更加是自愿交換。
這個“精神商品”雖然沒有密碼標價,但超越了這種定價規(guī)則,而是“因心論價”,價格因人而異,消費者為同樣的精神安慰支付不同的價格,完全按照消費者的邊際效用價值進行交易,市場效率極高。說的直白一點,交易關鍵是看你信不信,信的程度如何,并且你付出的金錢與你信的程度成正向關系,心誠則靈,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精神安慰越大。
這種精神消費的形式,就進香、捐助、做善事。
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付出了金錢多少的消費者,對應著不同的現(xiàn)實待遇,按照金額大小的數(shù)額,被劃分為不同的待遇,捐助金錢越來越多的香客,享受著越來越好的待遇,從功德簿、功德榜到功德碑,這樣一來精神需求被完美的物質化呈現(xiàn)。
其實,與這種精神商品最為接近的就是奢侈品。
因為奢侈品的精神需求遠遠超過了其物質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