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華五千年多年歷史,期間雖然朝代不斷變更但華夏文明從未斷絕;古人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豐富的經(jīng)驗,還有珍貴的歷史文物。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先進的文化以及傳承下來的歷史文物。這些文物不僅僅囊括古人的智慧;同時反映當時人們的工藝技術(shù)和人文社會,是珍貴的歷史研究材料。
三星堆青銅樹
青銅神樹,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共有八棵,屬夏代晚期青銅器。1986年出土于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收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館。其中最大的一號神樹高達3.96米,樹干殘高3.84米。分三層枝葉,每層有三根樹枝,在三根樹枝上分別都站立著一只鳥,共有九只鳥(寓意太陽神鳥)。而神樹的下部雕刻著一條龍,龍的頭朝下,尾在上,仿佛在游動一樣,栩栩如生。神樹與神龍的結(jié)合形象,使神樹顯的非常神秘以及具有魅力。
青銅神樹上的小鳥
1986年7月18日,當?shù)卮u廠在取土時挖出玉石器,考古人員知道后立刻搶救性發(fā)掘,先后從中清理出玉器、青銅人頭像、青銅人面像、跪坐人像、銅戈等青銅器,以及石器、陶器、海貝等,另有金杖、金面罩、虎形箔飾、金塊等。
在挖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更多文物:高大、繁縟、精美的青銅尊、罍,各不相同的青銅人頭像,大大小小的青銅面具,閃閃發(fā)光的金面罩、金面人頭像,巨大的銅樹,以及玉環(huán)、玉璧、玉璋、玉戈、玉管、玉珠等。青銅神樹便是其中之一。
青銅神樹下的龍頭
由于時代久遠,青銅樹早已破碎不堪,之后破舊的青銅神樹被送進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進行修復,由于青銅神樹被土層覆蓋,變形嚴重。樹干斷成3截,樹枝斷成18截,其余的鳥兒、果實碎片更是多得難以計數(shù)。
挖掘是破碎的青銅樹
所以修復神樹的工作一直持續(xù)到1996年,用了10年時間。其中完成神樹主要的整體面貌花費了8年,剩下兩年是做完善工作。直到1997年三星堆博物館開館,青銅神樹挪至此館收藏。'扶桑樹'、'建木'的造型與功能與三星堆青銅神樹極其相似,古時代的這種形象可能代表著土地和國家,具有廣大的意義,人們在從事測天、祭祀天地神靈以及求雨、祈農(nóng)等政治及宗教活動時,可能會用到這種器物。
在博物館的青銅樹
從青銅神樹的鑄造過程來看,證實了古代人民非凡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三星堆的工匠們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shù)和手段,鍛造的神樹造型奇美,布局嚴謹,渾然一體,具有非凡魅力。在2002年國家文物局發(fā)布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青銅神樹就位列其中。就算在世界考古發(fā)現(xiàn)中,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神樹,也稱得上是一件稀有的器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