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語:
孤獨,是生命的常態(tài)。
面對孤獨,木心曾說:“生活最佳的狀態(tài),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
記得木心19歲時,借口養(yǎng)病,雇人挑著兩箱書,躲進了莫干山中的一個房子里讀書寫字。
山民笑木心:“這傻子,不好好當少爺,非要跑來這冷清的荒山中受苦。”
冬雪封山,寂靜肅殺,一人一屋,很孤單,也很簡單。
圖片|陳維忠-攝
但木心不這么想,他在山中過著一種簡單素樸的生活,白天借天光,晚上借燭光,沉浸在福樓拜、尼采、莎士比亞的世界中,熱鬧極了。
那個冬天過去后,木心下山時,挑夫的籃子里多了幾冊木心寫出來的書稿。
在山民眼中的孤單冷清,換來的是木心豐盈的文學世界。
生命中的孤單,讓我們更豐盈,
那些簡單;則讓我們活得更清醒。
圖片|陳維忠-攝
木心
別人眼中的孤單,自己心中的豐盈
木心一生命運坎坷,青春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獄中度過。
當他平反出獄時,青春已逝,家破人亡。56歲的他,孑然一身,獨自“散步”到了紐約。
在異國歲月里,他給別人修古董維生。當別人享受天倫之樂時,年過半百了他還飄零異國,居無定所。
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冷冷清清。
木心沒有覺得孤寂,依舊把皮鞋擦得一塵不染,把頭發(fā)梳得一絲不茍。他在心中構(gòu)筑了一個世界,在那里聽莫扎特,畫畫,講文學,寫詩。
他內(nèi)心裝著藝術(shù),活得豐盈飽滿。
他說:“常人的生活,溫暖、安定,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獨、單調(diào)的生活。如果你以藝術(shù)決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樣生活了。”
在各種孤獨中,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而靈魂豐盈的人,是不怕孤獨的,下到一草一木,上到河漢星辰,他都能交流。
別人說冷清就冷清吧,
只要內(nèi)心依舊有火樹銀花,
有自己的熱愛,就能風風火火過一生。
▲ 木心最后十年使用的寫字臺
錢鐘書
別人眼中的簡單,自己心中的煙火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曾是感動過我的書,我分明看到他們平淡的日子下面,有一種熱鬧的煙火氣,更有一種令人動容的沉重。
楊絳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
錢鐘書家里樸素,沒有電視,電話,煎藥的藥鍋子是較為潮流的電器。生活就在煎藥的“噗噗”,在書香中靜靜流淌。
從窗外看來冷冷清清,但屋子里的煙火卻好熱鬧。
在那樸素的小屋里,錢鐘書每天都會把稿子藏起來,而女兒會想法子找出來,父女玩著捉迷藏的游戲;母親則靜靜看著他們,溫婉地笑。生活雖簡單,但很快樂。
在樸素簡單的生活中,總有某個時刻的煙火讓我們恍然活在人世間。
就如孩子在追逐笑鬧,廚房里傳來香氣,夕陽靜靜鉆進來,暖紅的霞光映出乳白的煙火。
這是平靜生活中令人珍惜的熱鬧。
生活很簡單,我們總能把日子過得風風火火,讓生活里總有熱湯與煙火。
▲ 錢鐘書給楊絳寫的情書。
陳道明
別人眼中的清高,自己心中的清醒
許多明星說陳道明刻薄,不好接近。他們只看到陳道明的清高,卻看不到他的清醒。
30多歲的陳道明拍完《圍城》后,名聲大噪,名與利讓他浮躁輕狂,直到有天他來到錢鐘書家中。
在大師家里,陳道明感到自己的貧乏,他說:“在文化學問面前,我覺得自己那點名氣連屁都不是!”
于是在他事業(yè)最紅火時,他選擇了克制,堅守演員的初心。
他開始游離于娛樂圈,拒絕了無謂的應酬和虛名,回家就彈琴練字,陪家人,活得素與簡。
當流量明星買熱搜時,陳道明只談演技;當大咖們找他應酬時,他會能拒絕就拒絕;劇本不好,再多錢也不接,有好劇本卻愿自降薪酬。
在陳道明看似孤高的外表下,他心里活明明白白,清醒著呢。
世間有許多亂象,有時得用冷漠的面具來保護自己,但心中若清醒明白,敢說敢做,便能釋然前行,在人間活得熱氣騰騰。
長路漫漫,愿你能有所執(zhí)著,有所拒絕。
不怕在別人眼中成為孤冷清高之人,
只怕自己心里沒有了那束熾熱的光芒。
孤獨,是生活的常態(tài),
是冷冷清清的樣子。
面對生活,多面孤獨,
或許我們可以學會去享受獨處,
學會在冷清中,保持清醒與豐盈,
從容不迫,活得風風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