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講的這本書特別棒——《刻意練習》,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本書已經(jīng)改變了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各位有沒有聽說過一本名叫《異類》的書?
這本書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1萬小時原理。也就是說,一個人做一個專業(yè)的練習,如果達到1萬小時,則可以成為一個專家,或者至少1萬小時,才可以成為一個專家。清華大學校長在一次畢業(yè)生典禮致辭中,就提到了1萬小時的理論,所以,它的接受度還是蠻高的。
一萬小時定律的謬誤之處
大家知道,格拉德威爾是一名暢銷書作家,暢銷書作家有一個習慣:因為要暢銷,所以有點夸張。一個東西要流行,被更多人接受,一個簡單的辦法是把所有的東西講到簡單化,告訴他非黑即白。只有簡單化,普通的大眾就可以接受。因為我們的頭腦當中喜歡簡單化,看電影的時候就問:“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因為它迎合了大眾的簡單式想法,所以他們從學術(shù)著作里獲得一些靈感,去寫有下定論性質(zhì)的書籍。
格拉德威爾當時在寫《異類》的時候,讀了《刻意練習》的作者寫的報告,所以寫了這本書。今天《刻意練習》這本書的作者特別正式地寫這本書,是說《異類》中1萬小時理論是不對的,不對在哪呢?很多人練習一個事早就超過1萬小時了,但是也沒有成為大師。不是所有人練習超過1萬小時就可以成為一個專家。
看大門的大爺,看大門的時間早超過1萬小時了,但是沒有成為全世界最好的保安。有的老師講課也超過1萬小時,但是也沒有成為最好的老師。
1萬小時理論更大的問題,當他說任何事情都需要1萬小時的時候,是一個大而化之的概念,很多人都會被嚇到,覺得做不到,1萬小時太長了。但是學術(shù)專家經(jīng)過研究以后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經(jīng)過幾百小時、幾千小時,就絕對可以讓你跟別人有很大的差別。所以門檻設在1萬小時,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今天我們來學習真正的刻意練習是怎么樣的。
天才真的存在嗎?莫扎特們的獨到之處。
大家相信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天才存在?很多人我想是相信的。因為人和人的天分不一樣,你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很多人會去做看手相啊,基因啊,最好基因就可以測病,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等等。我們這本書的作者專門研究這件事情,找了很多被人們認為是有天分的人來考察,但是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天分這件事。別提前置疑,我們先看看幾個事例。
大家都會認為莫扎特是一個天才,莫扎特4歲可以譜曲,6歲可以演出,寫了很多曲子,而且有完美音高。
完美音高就是只需要一個音,叮一聲就知道是A調(diào),還是B調(diào),C調(diào),聽音聽得很準,大家覺得一定是天分。實際上作者追蹤了莫扎特成長的經(jīng)歷,他之所以成為一個音樂神童,是因為爸爸培養(yǎng)他之前,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他的姐姐和哥哥,積攢了很多經(jīng)驗,然后全身心培養(yǎng)莫扎特。
4歲的曲子是爸爸替他寫的,6歲的曲子是對別人曲子的改編,所以并沒有這么神奇。他的成功最大原因是足夠勤奮,比別的孩子投入練習要早得多,兩三歲就開始學習,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音樂家。
至于完美音高這件事更有意思了。原來的人認為能夠具備完美音高是天生的,在人群當中大概萬分之五,說這是天生的。但是作者找了很多小孩,然后給他們訓練,讓他們聽聲音、彈琴,聽聲音,不斷地練,不斷地練,書里寫大概幾百小時,還是幾千個小時。
練完以后,60%的其他人都出現(xiàn)了完美音高,60%的孩子都能夠聽清楚這個音是什么調(diào),剩下40%不是完全聽得不著調(diào),而是差一點點。這就證明完美音高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勤奮努力練習可以做到的東西。
說完了莫扎特以后,還有另外一個讓人特別崇拜的對象:小提琴的天才,帕特尼尼,小提琴應該是全世界最難學習的樂器,不像鋼琴一樣有一個個鍵,完全是靠手的感覺去拉那四個弦來。
帕特尼尼有一次超凡脫俗表演,拉著拉著突然一根弦斷了,周圍人驚呼弦斷了,按理說就應該停了,但是他沒有,他就用三根弦接著演出。
然后拉著拉著又斷了一根,就剩了兩根。按照故事的發(fā)展,又斷了一根,剩下一根弦,然后他用剩下的一根弦演奏完了曲子,結(jié)束以后,大家看到他的左手都是血。
所有人被折服了,說太可怕了,這就是天才,弦斷了都沒關(guān)系。我在家里給兒子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兒子就問:“他這么厲害的人,怎么用這么爛的琴呢?”
實際上,兒子的懷疑是不是沒有道理的,作者去研究帕特尼尼的成長歷史,研究他為什么一根弦都能夠演奏曲子,才發(fā)現(xiàn)這不是突然的。
什么是刻意練習?為何又如何發(fā)揮作用?
前面講的這些例子告訴我們,首先不要對天才這件事情有太多的執(zhí)著,因為當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天才、天分的時候,就給了自己不努力的理由,覺得自己不是這塊料。
你一次性可以記住多少個數(shù)字?比如說現(xiàn)在跟你說1478963,你能夠記住多少位?普通人一次大概記住7-8位數(shù)字就了不起了,使點勁記到11位的手機號碼,時間一長,可能就忘記了。你看電視上的《最強大腦》,存不存在一下子記住很多位呢?天生的。
我上次在教育部論壇上見到了《最強大腦》,大家最喜歡的、很帥的北大教授,他說:“有人有這個能力,有人過目不忘,這是腦子受到了重創(chuàng),一個人受傷以后,很可能后遺癥就是過目不忘,看到什么都忘記不了,任何多的數(shù)字都可以記住,但這是一種病,患這種病的人沒法有邏輯性思維,就算記住所有的東西,但不創(chuàng)造任何的價值,因為無法有效地組織起來。所以很痛苦,除了上電視表演以外,沒有別的作用。所以這不屬于我們常規(guī)人的范疇,他是大腦受了傷。“
一個教授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招募了一個學生,付費讓他每周訓練一個小時,記數(shù),看看最終能夠記住多少個數(shù)字。這個孩子一開始十位、十幾位就卡住了,沒關(guān)系,給他工資,慢慢練。
他不斷地尋找規(guī)律,聯(lián)想記憶法,等等,用了各種辦法以后,最后練了兩年時間,每周才一個小時,兩年時間也就1百多個小時,1百多個小時以后,這個大學生能夠記住別人說的80個數(shù)字。80位啊,現(xiàn)在想想都要瘋掉了,但是他能夠記住80位,不是因為他的大腦跟別人不一樣,也不是他比別人更聰明,而是用系統(tǒng)的刻意辦法去做到。
當他把這個秘籍公布出來之后,很多人請教他來學習,后來這個記錄很快被打破了,一百位、兩百位、三百位,更厲害的是,3.1415926??這個世界記錄是多少呢?最早是美國人做的,到小數(shù)點后5百位,后來印度人打破了,小數(shù)點后1萬位,我想那個幫他記數(shù)的人肯定特別苦惱。后來那1萬位又被打破了,現(xiàn)在世界紀錄被日本人打破的,小數(shù)點后10萬位。
在1908年的時候,當時有一場馬拉松比賽被稱作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比賽,那時候有一個叫海耶斯的人,他不僅奪冠了,還創(chuàng)造了當時的世界紀錄,是2小時55分18秒。但是在現(xiàn)在呢,如果你的年齡是18到34歲的男性想要參加波士頓馬拉松比賽,那么你的成績不能夠低于3小時5分鐘,也就是說,1908年的時候的世界紀錄, 在今天才剛剛夠獲得資格。
因此,富蘭克林訓練的方法就是我們普通人訓練的方法,沒辦法形成一個有效的心理表征,所有的刻意練習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心理表征。
你們開車的時候,假如開過兩三年車以后還需要看油門剎車在哪嗎?或者是念下口訣嗎?上車開車就走,根本不需要過腦子,這是因為你建立一個心理表征。
最淺顯的心理表征,比如人會認識狗,你看到一條狗,想都不用想,就知道這是一條狗。如果是一個剛剛學認識東西的小孩子,他就一定要判斷說這個東西是不是狗,尾巴怎么樣,耳朵什么樣的,要把狗和貓區(qū)分開來,要去判斷。所以當一個人對這個東西產(chǎn)生即時性反應的時候,根本不需要思維來判斷,這時候就形成了心理表征。
比如說我每周需要上臺演講,千人演講得講一次,我剛剛結(jié)束深圳的千人演講,才回到酒店。我已經(jīng)講了一下午的課。我在演講方面慢慢形成了心理表征,上臺就可以講,而且不怯場。這個心理表征是慢慢建立起來的。我們有一個會長,要上臺致辭5分鐘,他對于演講這件事情沒有形成心理表征,要準備很久。
有一個哥們是北京重案支隊的中隊長,我曾經(jīng)看到他抓犯人,有一次我們在燒烤攤吃東西,那個人打砸搶,欺負人。周圍的群眾嚇得紛紛躲閃,他說:“你別鬧,回家吧”。
那人不行,就要打人。就在我們?nèi)魏稳硕紱]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已經(jīng)把對方按在地上,將對方的皮帶抽出來,把人都已經(jīng)捆好了,這就是心理表征,他做這個事情是一氣呵成的。
因此像莫扎特也好,帕特尼尼也好,國際象棋的大師也好,他們做事的時候根本不是通過自己的記憶第一步該怎么做,第二步該怎么做,是一上來完全就駕輕就熟地把這件事情按照既定的心理表征處理清楚。
有沒有人會覺得國際象棋的盲棋的選手會比普通人記性好呢?這些人同時跟一百個人下,根本不看棋盤。然后人家告訴他怎么走的,他回復,他跟1百個人下,還可以贏80%。
這些人根本不是人,對吧?他們的記憶力是不是比我們普通人強很多呢?實際上,他們一定要通過科學的訓練才可以。后來把這些下盲棋的選手找來跟小孩子比記性,他們在棋盤上胡亂擺棋,不是按照正常、有規(guī)律的下棋方式擺,而是亂擺。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當他們亂擺這個棋子以后,這些盲棋大師,當年記住這么多棋局的人,他們的記憶力跟小孩子的記憶力沒有任何的區(qū)別。
說這個案例是什么意思呢?國際象棋的大師,盲棋的棋手,他們?yōu)槭裁匆幌伦幽軌驈捅P,很配合下圍棋復盤的人,一個個擺回去,因為符合他們心中建立的心理表征,他下多次了,是專業(yè)的,不是業(yè)余的。
普通人看足球賽和專業(yè)人士看足球賽也不一樣。普通人看足球賽是看誰帥,而專業(yè)人看是看布局,各方面,因為心理表征。所以各行各業(yè)要想成為一個高手,最重要的事情是得在這個行業(yè)里邊,在這件事情上建立屬于你的心理表征,你得對這個事極其熟練,熟練到想都不用想就可以出手,這時候就可以成為各行各業(yè)的高手。
刻意訓練的3F原則
怎么才能夠建立這樣的心理表征,讓自己成為行業(yè)里的高手呢?這時候要從富蘭克林為什么成不了國際象棋高手說起,因為他是當成玩,沒有刻意訓練??桃庥柧氂腥鼺原則。
第一,專注,專注地去做這件事情。
比如說可汗學院的孩子,為什么他們的成績都挺好的,原因就是他們每次出的十道題,都是只針對這一個知識點的,要想把這個知識點搞明白,就必須要把這十道題做會,這叫專業(yè)地針對一個問題來進行訓練。像我打乒乓球的時候,今天一下午就練正手指以后攻球,后天就是推打,這樣可以快速地提高專業(yè)方面的技能,專注。
有一個高爾夫選手,他在球場打球,練習發(fā)球。教練走過來:“你在干嗎?”他說:“練習”。教練說:“你根本沒有練習,心不在焉?!闭嬲慕叹氁谎劭梢钥闯鰜砟阌袥]有專注,有沒有認真地調(diào)整自己的姿勢和動作。
這里邊有一個感人的例子,老虎伍茲。老虎伍茲在得了自己的個人全美大滿貫高爾夫之后,竟然推翻了自己過去的擊球動作,認為自己的擊球動作是錯的,然后練習新的擊球動作,這叫專注力,認真對待。
有時候人們學數(shù)學、學物理學不好,是因為某一個點沒有認真地攻克它,所以導致一直稀里糊涂,用這種稀里糊涂的方式來學習,沒辦法學好。必須得針對這個難題,認認真真地思考,認真地去攻克它,才可以做到專注。這是第一步。
第二,反饋。
刻意練習一定要有反饋。最好的辦法找一個私人教練,找一個有經(jīng)驗的高手。需要先引進門,然后找厲害的,慢慢變得更強。但是每次需要找一個可以得到幫助的人,這個人的水平比你高,并且專業(yè)度,知道怎么專業(yè)訓練的人。你做事好不好,會告訴你這個動作有什么問題,應該怎么調(diào)整。如果沒有人的話,拍下來錄像也可以,請人來指導,看什么地方便變扭。
我們學演講的時候,就是用攝像機,然后看到覺得說怎么這么怪,然后找問題,不斷地找反饋的東西,尤其是有高手指路,如果真的想成為某一方面的高手,最佳的方法,真的需要去尋找專業(yè)的教練,投入時間、精力。
你說我沒時間找專業(yè)的教練,我沒錢,找不到專業(yè)教練,怎么做呢?也可以。就想想看,為什么每一個減肥的人都要在家里放一把稱,這臺稱就是給你反饋的東西,你真想減肥,你得看看自己今天瘦了沒瘦,如果今天沒瘦,明天怎么補回來。這就是記錄反饋。
這里有個讓我印象特別深的案例。馬戲團的小丑最尷尬,上半場的馬戲演完了,下半場還沒開始,他需要出來轉(zhuǎn)移大家的注意力,大家有的買爆米花了,或者是上廁所了,這時候又沒有人作為一個什么講笑話的大師來指導他,怎么辦?
這個哥們直接拿一個秒表上去了,他在繁華的街道上攔住一個路人,就跟別人講笑話。他就掐表,跟第一個人聊了10秒,第二個人聊了20秒,不斷地看時間看可以把時間撐到多長,練到最后,他在曼哈頓這樣的街頭,可以跟一個人一路聊下去,對方特別愿意聽他說話,這樣以后,他就自然而然成為了講笑話聊天的高手。必須要用記錄來記錄下自己的進步。
高考做題,老師每次都要排名、看成績,這就是反饋,讓我們知道處在什么階段,需要怎么努力。作為兒童心理學來說,排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要想成績這件事情上比別人厲害,還是需要知道大概排在什么樣的位置,這是我們所說的第二步。
富蘭克林雖然沒有成為下象棋的高手,但是他成為了其他方面的高手。比如說富蘭克林寫作是高手。他身邊沒有一個大文豪來教他,怎么辦呢?
他找來一本特別喜歡的雜志,然后把這個雜志里的一篇文章讀完以后,就把雜志合起來。合起來以后自己默寫一遍,就是把剛剛看完的雜志、文章重新寫一遍,重新寫完以后再打開雜志對照,看哪一句多了,哪一句少了,然后就研究作者為什么在這里要多,或者是少這一句,這就是不斷地給自己找反饋,用這一篇雜志給自己找反饋,然后讓自己的寫作能力越來越強。
最近金庸告江南,實際上可以看出來這些年輕作家在寫金庸致敬。新手剛起步還不會寫的時候,學別人的筆鋒去寫,這是刻意練習的過程。富蘭克林都有刻意練習的精神,而下象棋當成了休閑和娛樂,而沒有成為高手。
第三,改進。
找到了弱點之后,就要想辦法改進它。就想發(fā)現(xiàn)你的正手發(fā)球沒勁,一下午就練正手發(fā)球。所以用這樣的方法去做刻意練習,任何一個行業(yè)都可以成為專家。
比如說學意大利語3百小時,或者5百小時,你足夠可以掌握意大利語??桃饩毩暤倪^程當中,人有一個發(fā)展過程,人不是一上來就能夠把刻意練習做得很好。所有要想成為高手的人,都有這么一個階段。
第一步,產(chǎn)生興趣。一開始是跟我們院子里的人打乒乓球,慢慢形成興趣。一開始是讓孩子接觸各種各樣的事就好了,這是第一步,產(chǎn)生興趣。
第二步,變得認真。你覺得這個事應該好好學一下,就像我兒子一開始學跆拳道是覺得好玩,練了以后,考了一個個帶,現(xiàn)在每周不練就不行了,這叫變得認真。
第三步:全力投入。就是你進了專業(yè)隊,想備戰(zhàn)一個比賽,比如說有人上奧數(shù)班,認真學習,練跆拳道練到黑道,全力投入。雖然很辛苦,但是很幸福。最后成為一個真正的專業(yè)選手。
第四步:開拓創(chuàng)新。開拓創(chuàng)新屬于什么人呢?就是像喬丹這樣的人,丁俊暉這樣的人,已經(jīng)是高手了,他可以把這個變得不可思議,可以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新花樣。這是一個人從刻意練習,從一個普通人到再到一個高手簡單的四個階段。
刻意練習,對工作與生活的啟示
為什么《刻意練習》這本書會讓我特別激動呢,是因為它給我?guī)韽娏业南胂罅Γ绻隳軌虬压ぷ饕曌魇且粓隹桃饩毩暤脑?,你會希望發(fā)現(xiàn)工作有意義、有趣得多。
如果你是一個寫PPT的人,覺得工作特別無聊,上班就是給給老板寫PPT,那你能不能把PPT的背景變得更漂亮,下次嘗試一下,一打開PPT,下面的人先笑起來,慢慢地,你就成為全世界做PPT的頂尖高手。如果做成這樣的話,太賺錢了,這是一個非常棒的事業(yè)。
如果你是一個推銷人員,能不能把自己訓練成推銷之神?讓你每一次的銷售都成為挑戰(zhàn)自己極限的過程,然后不斷地練習。
喬吉拉德的故事還是值得借鑒。他每天出門之前,喜歡躺在床上,但是還得起床上班,所以必須得人為之付出代價,見人就發(fā)名片,把車子賣得很好,成為全球巡講的大師。甚至你是一個警察抓小偷,或者是一個老師講課,我現(xiàn)在就在嘗試著做這樣的刻意練習。
大家知道我做刻意練習最重要的方向就是演講,因為讀書會,經(jīng)常跟書友見面、講課。我就要求自己每次演講的時候,都要跟上次有點點不一樣。比如說這次講的時候更好玩一點,講完以后評估一下,下一次講的話,會想說這次試試我演講的親和力,然后我能不能很輕松地講完,不要在臺上大聲疾呼,不要這么使勁,使勁的風格不是我所喜歡的,我想淡淡地講就可以把人吸引過來。
然后看上臺的時候能不能不緊張,心不要跳得這么快,刻意地練習之后,覺得自己的進步非常大。我現(xiàn)在上臺之前,幾乎沒有心跳加速的情況。這樣會讓人非常開心,甚至和孩子的互動,訓練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媽媽,更負責任的爸爸,要學會和孩子互動的方法,然后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是樂趣。
這里有兩個讓人特別有激勵作用的案例,有一個老人家70歲了,跑來找到作者:“根據(jù)你的理論,覺得我現(xiàn)在練空手道可以嗎?”
他想80歲成為空手道的黑帶,這個教練說:“行,試試看吧”。他每天練好幾個小時,還跑步。按照這個進展下去,80歲完全可以拿到黑帶,不要太早放棄自己。
有一個哥們,36歲,突然想做高爾夫球選手,別人問他:“會打嗎?”他說:“還沒摸過”。別的體育運動也沒玩過,就想成為一個高爾夫球的選手。同樣的道理,找私人教練,拿出時間來認真學習,后來這個人在高爾夫的水平大幅度上漲,過幾年就可以去參加高爾夫球的專業(yè)比賽了。
所以你去看路易明的案例,原來他是身體很弱的普通人,人近中年,快40歲,整天練馬拉松,練練練,現(xiàn)在成為了專業(yè)選手跑進了3小時以內(nèi)。只要你下定工夫,就一定可以突破。
我們講這本書的理念有什么好處希望呢?讓每個人生活得更有希望、更有激情?,F(xiàn)在開始想學油畫?去學?,F(xiàn)在開始想學音樂?去學,想學心理咨詢?去學,想學武術(shù)?去學,任何時候,只要愿意拿出時間來做刻意練習,完全可以進入專業(yè)的領域。
對社會的影響是什么呢?過去很多人不相信練習,相信天分,導致大量的人庸庸碌碌,現(xiàn)在通過刻意練習來提高自己,我們走在路上,可能都是一個超人,你想想看,可以后空翻幾周半的,然后馬拉松一跑很快,滿街都是超人,會大幅提高人類的水平。
最后一個話題:難道天分真的一點用都沒有嗎?還有一個人說:為什么自閉癥的人數(shù)學都這么好呢?難道不證明天分有用嗎?自閉癥的人為什么數(shù)學特別好,他不是遺傳了對數(shù)字敏感的特征,而是自閉癥的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自閉癥的特別容易對一個事情認真,一旦沉浸在一個數(shù)字里面,沉浸在一個公式里出不來,因為太專注,所以導致大多數(shù)自閉癥人都會對數(shù)字敏感,就是這個道理。
為什么在家里,爸爸是音樂家,兒子也是音樂家,因為提供了最早的基礎,因為家里這個氛圍,有這個文化傳統(tǒng),所以他們家的孩子從小就可以接觸這些東西,爸爸就是專業(yè)的,所以他就很容易變成專業(yè)選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有很多人的爸爸不是音樂家,但是他是音樂家。齊白石、張大千就是仿別人的畫,最后成為自成一派的大家,這不就刻意練習嗎?
很多人問我演講、講課是不是天生的?沒有。這全是刻意練習的結(jié)果。我剛開始做主持人的時候,我的老師全中國最會開玩笑的人,每次做節(jié)目,他都指點說這塊不合適,這塊應該怎么說。他做節(jié)目的時候讓我看,然后一起討論,這是非常嚴格的刻意練習過程,真的沒有人在天生在某些方面是專長的,最重要的是有興趣。
而且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毅力。孫揚這么有毅力的人還退賽,沒有一個東西一定叫毅力。如果有一個東西叫毅力的話,你體內(nèi)有毅力,你干什么事情都可以。但不是,有的人這件事情表現(xiàn)特別有毅力,有的事情特別沒毅力。核心是動機。一個人能夠把一件事情保持下去,做很好,核心是因為你有想把它做下去的動機。所以希望自己刻意練習,不斷地挑戰(zhàn)自己的動機才是重要的事情。這里有幾個方法。
新手和大師,隔著真正的練習
第一,給自己規(guī)定時間。比如說每天雷打不動兩個小時寫作,這就是作家,并且不斷地修改、進步。每天雷打不動地練球、健身,打乒乓球,背英語單詞,全是大學的時候。所以固定的時間是一個保持動機的方法。
第二,找到一個外在的動因。比如說為了追求一個女孩,所以讓自己瘦下來,大量的男孩一談戀愛就變胖,因為很多男孩談戀愛以后,就沒辦法讓自己變得很瘦、很帥了。
第三,建立自己的圈子。富蘭克林為了研究科學、人文,專門有一個圈子。七八個人的圈子,每次見面,都講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如果講不出來,慢慢就被人排斥掉,所以,建立這樣的圈子,互相進步。
如果想讓自己保持持續(xù)的進步,我建議你可以給自己建一個小圈子,然后找志同道合的人來學習。
富蘭克林這么小的舉措,可以保證他做出大成就。我覺得做讀書會個人最大的收獲:我逼迫自己每周讀一本書,而且講給大家聽,讀給大家聽,差不多要讀一本半,才可以篩選出好書。它可以讓我把刻意練習變成真正的習慣。所以我現(xiàn)在可以批判地抓住重點,這是讀書會為什么能夠給大家提供這么多書籍、產(chǎn)品的原因,因為我們在做刻意的練習。
來源:華章微課
作者:樊登
天合商學院微信圖文閱讀門戶
訂閱賬號:搜索“天合商學”
投 稿:may.shen@skycoop.cn
熱 線: 010-67855615-821
長按左圖,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關(guān)注
辦學理念
學習.分享. 成長
學習引發(fā)正確思考,指導正確行為;
分享是建立在利他基礎上的相互交流合作,以促成自己與他人的共同成長,促進社會發(fā)展。
點擊左下↙“閱讀原文”,了解商學院的學習與活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