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莊子謂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時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
莊子曰:“孔子謝之矣,而其未之嘗言也??鬃釉疲骸蚴懿藕醮蟊?,復(fù)靈以生。鳴而當(dāng)律,言而當(dāng)法。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譯文】莊子對惠施說:“孔子生年六十中而六十年中都有變化,開始肯定的,后來又否定它,很難說今天所認(rèn)為是對的就不是五十九年來所認(rèn)為是錯誤的?!?span lang="EN-US">
惠施說:“這是孔子勵志勤行服從于智慧?!?span lang="EN-US">
莊子說:“孔子不斷更替智慧,而他未嘗多言??鬃釉f‘人的才智是稟受于天的,但要復(fù)得天地靈氣才有生氣。發(fā)出的聲音應(yīng)合韻律,說出言論而符合法度,利益與最佳行為方式陳列在面前,而好惡是非的辨別只能是服人之口罷了。要使人心服,而不敢違逆,這樣才算確立了天下的定則?!懔税桑懔税?!我還趕不上他呢!”
【說明】在《則陽》中,莊子曾說過:“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于是之。”本節(jié)莊子又對孔子作了這樣的評價,由此可見莊子的謙虛,也可以得知莊子能與時俱化。莊子雖然沒有說“湯之盤銘曰: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span>但莊子必然知道這句話的來源,也知道天地、萬物每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因此不能固執(zhí)己見,而應(yīng)時時更替智慧。如果固執(zhí)己見,不能時時更替智慧,就不能與時俱化,就會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