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背誦全文”的噩夢中驚醒過么?
記了忘,忘了記的魔咒你逃脫了沒?
記憶,這個學習的頭號難題,其實沒你想的那么難!
昨天53學生節(jié)學霸大招第三彈,北大學長向洪騰,就帶來了自己的獨門秘笈。自創(chuàng)“4+3”模式,讓你從記不住,到忘不掉!
↓戳直播回放↓
讓記憶從失分點變加分項
1
很多人多多少少可能會有疑問,說看了這么多所謂學霸的技巧好像還是不會學怎么辦?也會懷疑這些東西到底對自己有沒有用處。
中考全縣160多名,高中并不是在一個資源特別好的班級。最終考上北大,跟我自己關注學習方法分不開。
我們說題海戰(zhàn)術不一定有用,其實時間戰(zhàn)術也不一定有用。真正有用的其實是高效的學習時間。
那關注所謂的學霸技巧,其實就代表著我有了這個意識,這個意識,就是我不斷嘗試新的學習方法、形成更有效的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的開始。從這方面來說,對學霸技巧的關注,是有十分有意義的。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就比較直觀而功利了。一個很簡單的思路是,我們在學校會習慣性地去參照班里成績最好的同學,從時間安排到做筆記的方式到上課的狀態(tài),這就是一條捷徑。
既然已經(jīng)有人用他的學習方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那我為什么不試試他這種方式呢,反正我現(xiàn)在的也不怎么樣。如果適合我就一直用著,有些不合適就改改,改得適合自己,完全不合適就再去學另一個人的。
那現(xiàn)在如果有一本書,把在高考體制下學的最好的那一群人的學習方法總結出來了,如果自我感覺有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就去多看多嘗試多去適應自己,這總是沒錯的吧!
說到這里,有必要提一下我參與撰寫的這本《53高考逆襲30招》,就是這樣一本囊括了優(yōu)秀學霸系統(tǒng)性思考與精煉總結的方法書。
2
2017年湖北省內(nèi)幾所高中組織的地區(qū)聯(lián)考,我位列我們學校第8名,與年級第一相差20分,分析來分析去,發(fā)現(xiàn)我在不同科目試卷上丟失的這20分居然源自于我們平常認為最簡單的一環(huán)——記憶。
在公認“付出就有收獲”的部分,我丟失了寶貴的20分。時間久遠,已經(jīng)無法尋到當時的原題,但我仍然記得那些失分的原因。
第一,由于整塊知識的遺忘或遺漏,導致面對一個未曾涉獵的大題時,幾乎沒有任何知識儲備可供填寫,最終整個題目空著不寫或者亂寫一氣,整體失分90%。
第二,知識記憶過程中僅僅記個大概,對于關鍵詞和得分點記憶不清,導致不符合題目嚴格要求,進而使得小題失分,常常因為小錯誤導致80%到100%的失分。
第三,每一個知識點的記憶只是記住了字面意思,并沒有再學習過程中完成深層理解,導致答卷的材料分析與理論完全分離,失分50%左右。
后來一聊發(fā)現(xiàn),原來很多人都有同樣的問題,只不過只有少數(shù)人最終克服了而已。這也是我為什么要分享我的解決辦法的原因,希望學弟學妹們少走彎路。
3
怎么才能記???
當我做考后總結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20分是因為以上三個記憶方面的原因丟的,但轉(zhuǎn)念一想,其實它同時也意味著只要解決了這三個問題,我們就能拿到十分關鍵的20分。
古詩詞文言文也好,政治歷史地理的知識點也罷,甚至是一些繁復的數(shù)學公式,往往會消耗我們大量精力去記憶,但事實上并不是總有十分顯著的效果。
在考前如何通過系統(tǒng)的記憶方法解決這三個問題,在考試過程中不因記憶問題失分,使付出必有收獲,成為我一段時間以來思考總結的主題。
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在每一門課程的背誦記憶中,只要掌握了四個階段,就基本上能夠有效解決以上三個問題,成功地應對每一次考試,讓記憶從失分點變成加分項。
第一階段:專心致志地“進入你需要記憶的東西”。
不管記憶什么內(nèi)容,最開始的步驟就是深入地理解它,看透它。把古詩文翻譯為你能理解的故事或?qū)υ?,把知識要點中的術語翻譯為你能理解的白話,把僅僅呈現(xiàn)結果的數(shù)學公式翻譯為在具體情境中的應用,通過翻譯和識別讓自己能夠理解。
這一層“進入”的目的是對你需要記憶的東西獲得一個初步的較為深刻的印象。而它反映在學習過程則是老師上課講述的每一個例子都要充分理解。
第二階段:理解并記憶之后,我們要把這一個單獨的要點濃縮為方便“連鎖記憶”的主題。
而這一步需要從每一個知識要點的具體描述中跳脫出來,總結提煉出它的關鍵詞或核心邏輯,2—4字為宜,比如“時代背景”“階級條件”等等,可以標注在筆記或書本上,以作提醒。它或許只需要3到5秒的時間,但卻對之后知識框架的構建至關重要。
第三階段:放下心里負擔,全神貫注投入。
背誦主題變多之后,很容易變得三心二意,這個主題還沒有完全把握就急不可耐地奔向下一個主題,同時還徒增對自己記憶能力的擔憂。這個階段就要求我們對待每一個主題的時候都全心全意地投入,只有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某單個主題的背誦中,忘記“其他剛剛背過的主題是否還記得”這樣的雜念,才能盡可能提高單位時間內(nèi)的背誦和記憶效率。
可以采用一些物理方法提高專注度,比如帶上帽子,對著墻角“面壁”背書等等。
第四階段:跳出單個記憶點,總結邏輯關系
當我們把所有主題都記住之后,就需要進入第四步。再一次地,我們需要從每一個單獨的記憶點中跳出來,總結各個要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或者不同段落之間的時間順序,總之,用你能夠理解的邏輯把所有主題聯(lián)系起來。
在這一階段,我們常常采用畫思維導圖或者框架圖的方法,把一個單元的需要記憶的內(nèi)容提煉到一張紙上,標清其邏輯關系。這張圖不僅對當時的你來說有理清思路、找準定位的作用,在日后復習時會有很大幫助。可以借此調(diào)整自己的背誦任務,找準自己的背誦完成狀態(tài)。
經(jīng)過這樣一番記憶之后,我們應該對某一個體系的知識就有了足夠的印象,短時間內(nèi)應對考試應該沒有大問題。但是遺忘曲線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及時復習對知識點的鞏固是必不可少的。
根據(jù)三年的背誦記憶經(jīng)驗,我建議,對于高一、高二的同學來說,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復習背誦前3天記憶過的內(nèi)容,但重點依然在昨天或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而對于高三復習備考的同學來說,則需要自己有持續(xù)的不受干擾的計劃,以整個教科書體系為周期,循環(huán)復習,始終盯住高考這個大目標。
另外,為了加深記憶,在背誦之后應該迅速地鞏固和檢查,我認為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有意識地去做與知識點相關的題目。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另一方面如果發(fā)現(xiàn)某一個小點沒有記牢,可以立刻針對該知識點進行回顧。但是切記不要整個體系整個體系的回顧,這是很浪費時間的。
而對于詩文之類的內(nèi)容,則可以嘗試手寫加深記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確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考試中發(fā)現(xiàn)沒記住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