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lián)系客服
舜與父祖弟皆擅長音樂!有虞氏:能歌善舞的部族
萬物史話
>《待分類》
2023.05.30 北京
關(guān)注
文/劉峻鑠
在儒家六經(jīng)之一的《樂經(jīng)》的考亡過程中,筆者將“樂”存于“經(jīng)”(本體)和“傳”(學說)中的文字記載進行考究,發(fā)覺古史中的虞舜一系(有虞氏)與“樂”的淵源很深,諸書對其描述亦頗為具體。
藝術(shù)的產(chǎn)生是先人對自然的再加工,使之符合人的審美,同時又在數(shù)理和律度上對古代的科技又有促進作用,因此認為在考究中國古代“樂”的制度和思想的源流上,有虞氏應當單獨拿出來與方家學者討論,希望引起這一板塊的重視。
一、有虞氏與音樂有關(guān)的事跡
對比《史記》、《尚書·舜典序》孔穎達疏和《路史》,虞舜的世系稍有出入,然而有一些先祖卻是明確的。辟如虞幕,古人謂其為舜的先祖。如《左傳·昭公八年》“自虞幕至于瞽瞍,無違命“。而后之族裔能見于正史則為窮蟬——敬康——勾望(句芒)——橋?!ぁ鬯?。諸家多同。羅泌《路史》以為自窮蟬開始,其家族已經(jīng)成為一般的庶人。其實不然,只是不為帝子而已,而在歷史中,依舊是很有名望的。
最先突出的是虞幕?!堵肥贰份d:“敬康生于窮係,係出虞幕,后之幕姓宗焉,是生喬牛,喬牛生瞽叟,瞽叟天瞢。幕能平聽協(xié)風以成樂而生物,有虞氏報焉?!逼涫论E最顯著的見于《國語·鄭語》:“虞幕能聽協(xié)風,以成樂物生者也。”“協(xié)風”,即為殷墟甲骨中的“劦風”。如《合集·14295》:“貞帝于東方曰析,風曰劦?!迸c《山海經(jīng)》曰:“惟號之山其風若劦?!蓖藶橹厝A先祖最先與音樂有關(guān)的傳說。李純一先生在其《先秦音樂史》中的判斷是:“這個故事傳說所講的可能是先民根據(jù)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得知那種適合于春耕的協(xié)風所發(fā)出的聲響,常和某個特定音高的樂音相一致,因而用音樂來測知協(xié)風的到來與否,成為當時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一件大事……后世樂師之有'掌知音樂風氣’的職責,恐即導源于此?!?/section>
古人省風以知音律,可能肇始于虞幕,或者說最遲不能遲于虞幕。后人周代制律管,一定的風速吹奏律管會生成不同樂音,這種“聽協(xié)風”的行為便與古代的大氣觀測所掛鉤,在當時的農(nóng)業(yè)社會里,是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一個重要的職能,見于《后漢書.律歷志上》:
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涂釁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nèi)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內(nèi)端,案歷而候之,氣至者灰動。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即古人將12種律管填塞葭灰,則侯風至則某律管灰飛,稱為中律,亦為候氣之法。因此,后世樂官,則有此聽風度律的職能。《國語·周語》:“先時五日,瞽告有協(xié)風至。”“是日也,瞽帥音官以風土。”韋昭注:“瞽,樂太師,知風聲者也?!倍菽恢?,應未有律管如此精確的器具,則以聽力來定音準,虞幕在音樂方面的素養(yǎng)不容質(zhì)疑。
關(guān)于“瞽”,帝舜的父親為瞽瞍,以其形態(tài)而言,亦有可能為善聽的人。《說文》“瞽”為目部,釋為“目但有眹也。從目鼓聲。公戶切”,謂目中僅有瞳仁。而《周禮·春官·瞽矇註》:“無目眹謂之瞽。有目眹而無見謂之蒙?!倍f有異,但皆取目盲義?!妒酚洝の宓郾炯o》有“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一說。至于以瞽為名的人或官職,后世一般與史與樂相關(guān)。如《周禮·春官·樂師》:“瞽蒙掌播鼗、柷、敔、塤、簫、管、弦、歌?!薄吨芏Y·春官·宗伯》謂:“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于瞽宗?!鳖跒槊魈卯a(chǎn)物,《禮記·明堂位》:“瞽宗。殷學也?!惫实鬯锤赣H瞽瞍,若不離于瞽的職能,則帝舜有可能是受到禮樂教育的人。
《呂氏春秋·古樂》即有記瞽叟的一事:“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作以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庇肿C明瞽瞍非一般的庶民,“作以為十五弦之瑟”,若沒有定音律的功底和長期的音樂技術(shù)積累,更莫談能為十五弦之瑟了。且《大章》為瞽瞍所作,其是頌揚堯執(zhí)政的美德而作,可見瞽瞍應該是堯的樂師無疑。而舜未為帝時,瞽瞍與其弟象謀害舜,見《史記·五帝本紀》的一段記載:
瞽叟、象喜,以舜為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毕竽酥顾磳m居,鼓其琴。舜往見之。
可見,舜一家并非如一般庶人,其族弟象同樣可以鼓琴,特將堯贈給舜的琴取來演奏。至于帝舜本人,其與樂的關(guān)系則早已見諸史載。
關(guān)于舜對音樂的貢獻,可見自偽孔安國《尚書·舜典》: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冑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辟缭唬骸办?!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此段出《古文尚書》,《今文尚書》講堯、舜合為《堯典》,然記舜事跡相當。這是一段應該有虞氏明確對子弟音樂教育的記載,同時亦可以體現(xiàn)舜對音樂藝術(shù)的重視以及評價,其所定立的音樂審美標準和音樂的功用,直接影響了后世儒家禮樂制度的規(guī)范。尤其以“樂”來表現(xiàn)“仁”和“善”上在孔子的眼中是要高于周人所作的《大武》,這見于本文第二段論述??梢娢宓壑校鬯磳ΧY樂的“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和”的思想上作了具體的定調(diào),強化這種禮樂精神的社會功用。
又《虞書·益稷》對舜樂還有更深的描繪:
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弊婵紒砀?,虞賓在位,群后德讓。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
似乎簫韶九成,可以看出《韶》的樂制變大,這里描述了11種樂器的合作。同時,玩味文意,《韶》的思想內(nèi)容似是要表現(xiàn)“讓”與“和”,應該說,其整體格調(diào)是非常謙虛和規(guī)矩的,與原始音樂不同,其更加文質(zhì)彬彬,且百獸率舞,更體現(xiàn)一種神圣的感召力。
另外,《呂氏春秋·古樂》還記載了舜改革增益音樂制度的事跡:“舜立,命延,乃拌瞽叟之所為瑟,益之八弦,以為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令質(zhì)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贝颂幱谩耙妗焙汀靶蕖眲t是深化音樂制度的動作明顯,亦同時將歷世帝王樂曲改編,使之盡善盡美,故謂“簫韶九成”??梢哉f,古代帝王遺留樂曲的神圣化和經(jīng)典化,是舜帝在位一個很重要的功績。
同時,舜又有歌《南風》事,且特為五弦琴,見于《禮記·樂記》“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韓非子·外儲說上》可證:“昔者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應為同出。可以說制《韶》歌《南風》而修九招(韶)、六列、六英,是舜帝在禮樂上最大政績,因而儒家對其的認同,亦如道家對黃帝的認同一樣奉為道德的至上典則。
自舜將退位,嚴可均《全晉文》稱:“舜禪禹于洞庭,張樂成于洞庭之野,于是望韶石而九奏?!贝司浜稀肚f子》:“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因作者年代未明,不知可信否。但自舜之后,有虞氏一系對樂的關(guān)系卻并未脫節(jié),羅泌《路史》稱“義均封于商,是謂商均,是喜歌舞……厥後虞君惟專於樂,臣爭于權(quán),民盡于樂而亡”。商均是舜的逆子,受帝禹封于虞,而后媯滿歸于陳,故以陳為氏,見于《史記》。又《路史》載:“陳宣公殺其太子御寇,而敬仲奔齊致陳樂,是以孔子在齊而聞韶。”則是因為陳敬仲完奔于齊,以陳為田氏,其時是齊桓公立十四年了(《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而后齊景公時,孔子適齊,與齊太師語樂,則三月不知肉味,其事則見于《史記·孔子世家》。羅泌以為
敬仲為有虞氏之后而奔于齊國,則將有虞氏的韶樂亦帶到齊國,使齊韶樂更為正宗,而孔子適齊,恰可聽到至善至美之《韶》了
。而《漢書·禮樂志》同樣有所說明:
至春秋時,陳公子完奔齊。陳,舜之后,《招》樂存焉。故孔子適齊聞《招》,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美之甚也。
除開正統(tǒng)的歷史世系,受《山海經(jīng)》的影響,前者有郭沫若考證帝俊為帝舜,則“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更說明帝舜的子孫后代對于歌舞的追崇了。而吳其昌更進一步,謂帝俊亦是帝舜,則按此《九招》、《六列》、《六英》又為帝舜所主持創(chuàng)作了。
綜合史書眾多描述,有虞氏一系或許能作為早期中國音樂史的重要見證者,六樂中《云門》、《咸池》、《大濩》、《大漫》、《大武》對于后世儒家學者的闡述遠沒有《大韶》那般帶有典范性,亦證之諸史,有虞氏實是能歌善舞的部族,以至于其成為禮樂文明的始祖之一。
二、有虞氏與樂制淵源考
有虞氏疑出于東夷的漁獵民族,當從“虞”字說起?!墩f文》釋為:“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於身。仁獸,食自死之肉。從虍吳聲。”意為食死肉的野獸,且從虍(虎),亦說明早期的虞人與百獸打交道。且虞字像人披上虎皮的形貌,則是叢林山澤土著居民普遍形態(tài)。
《禮記·禮運》謂:“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眲t符合原始土著人民生活的風格,其中蕢桴而土鼓,亦是早期音樂形式的特征?!抖Y記·明堂位》:“土鼓、蕢桴、葦侖,伊耆氏之樂也?!庇杏菔吓c伊耆氏頗多相似,且居山澤叢林,面對百獸,獵人的形態(tài)與對野獸行動的熟知,有虞氏應當更有集體用歌舞慶賀打獵收獲,或者對于自然的崇拜。
高亨先生在《上古樂曲的探索》一文中說:“據(jù)《尚書》,大韶是由舞員化裝多種鳥獸來舞蹈,為什么季札贊揚它所表現(xiàn)的是'盛德蔑以加于此’呢……
古代化裝鳥獸的樂舞,不當是象征人們捕獲鳥獸,而是象征人們加恩于鳥獸……管見以為大韶似乎是古人舉行蠟祭所用樂舞,象征鳥獸來享受祭祀。
”
這些內(nèi)容,對于有虞氏的族系而言是熟悉的。且“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于壽丘,就時于負夏”(《史記·五帝本紀》),似乎這樣更有利于一個有德之人對于自然萬物的崇拜與模仿。這樣既初步形成氏族社會,又躬耕田獵,組織樂舞是很經(jīng)常的事情。因而舜的樂官夔曰:“于!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边@種擊石拊石的行為,亦在體現(xiàn)這種音樂形式的原始性,而擊與拊亦體現(xiàn)了這個部族對節(jié)奏的敏感,同時,庶尹允諧,亦體現(xiàn)了有虞氏部落集體舞蹈宴會的傳統(tǒng),類似于篝火晚會的形式,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原始部落仍有這種土風的遺存。
如果說,《韶》是“仁之至,義之盡”,則體現(xiàn)它報始反本的一面。高亨先生在《上古音樂初探》一文上說“管見以為大韶似乎是古人舉行蠟祭所用的樂舞,象征鳥獸來享受祭祀。所謂蠟是年終的祭祀,即后代的蠟祭。”
對比于后世商代的樂舞《大武》,《論語》評價道:“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笨梢钥闯觯渡亍吩诒磉_人與自然關(guān)系上顯得更為和平,沒有《大武》的殺伐性。畢竟從《史記·律書》看到“武王伐紂吹律聽聲,推孟春以至季冬,殺氣相并,而音尚宮”,可能是周人《大武》未能盡善的地方。這是有虞氏在樂舞上比之其他部落樂舞上的特殊性,并不歌頌人類捕殺的勇猛,反是贊頌天地對人的恩德,亦表達對自然和賓朋的友愛,其報本反始,有所節(jié)制,對于這種認識,我們還應該繼續(xù)研究下去。
正是這種特殊性,也許正表明了有虞氏的樂舞是原始社會后期社會逐漸禮樂化的重要標志,亦是邁向文明的進一步提高。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里就說過:“文明時代是學會對天然產(chǎn)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yè)和藝術(shù)產(chǎn)生的時期?!?/section>
據(jù)此,作為一個部落的集體藝術(shù),《韶樂》加工足,美感亦頗為突出,則子孫能夠奉守集體娛樂的傳統(tǒng)亦是很強烈的。從后代的名字上,如商均,原為義均,《禮·樂記》“樂所以立均”當有關(guān)系。再按《山海經(jīng)》載“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或多或少,透露出有虞氏一族在歌舞方面的天賦,是造樂者的角色。
同時,不僅創(chuàng)作天賦明顯,而整編前人樂曲亦是有具體貢獻的。如上文所寫到“帝舜乃令質(zhì)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則是繼往開來的成就。對前代樂曲的重新修整,亦如同西漢劉向校理中書的功德一樣,是開“官修”的風氣?!秴问洗呵铩す艠贰酚小皽烈鳛榇髴?,歌晨露,修九招、六列、六英,以見其善”,應是接前代之踵武。其中,修樂“見其善”則體現(xiàn)承接舜修樂的一種文明傳統(tǒng)了。
對于樂器而言,原先瞽瞍所為瑟是十五弦,又舜命延益為二十三弦,又為歌南風,而作五弦琴,見于前論。而《尚書》有“舜彈五弦之琴”,則是互證。
更為重要的是對后代音樂教育上,有虞氏可以說是中國音樂教育的先祖。其命夔典樂,教胄子,則是樂教傳統(tǒng)的興起。李衡眉先生在《禮儀起源于有虞氏說》中說:“所以在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利用這一傳統(tǒng)的歌舞形式,培養(yǎng)'胄子’即氏族貴族子弟,使其具有相應的性格品質(zhì)和主持宗教禮儀的能力,并設(shè)置專職人員加以負責,是完全有可能的?!薄逃梢允沟梦拿鞯靡岳^承和發(fā)展,亦是保存?zhèn)鹘y(tǒng)技藝的根本。
因此《路史》認為敬仲將韶樂帶到了齊國,是合理的。也許前輩很多學者并沒有注意到,這種藝術(shù)教育的因緣,亦是有虞一族與其他部族在技藝上的明顯分別,或是與庶民的能力有著強烈的反差,聽風辨音、審美藝術(shù)、和律度的技術(shù)在有虞氏的教育上得到很大的發(fā)展?!渡胶=?jīng)》所載帝俊一族,后代若沒接受音樂教育,不會形成“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這個傳說。又《周禮·考工記》“有虞氏尚陶”,《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昔虞瘀父為周陶正”可以知道,有虞氏一族在技藝上的優(yōu)越性,并不是與天俱來的,應該是對原始藝術(shù)的教育的重視程度,要比其他氏族要高的多。在這里,有虞氏在文明發(fā)展中,更應該被賦予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力的屬性。
三、總結(jié)
楊向奎先生《應當給“有虞氏”一個應有的歷史地位》提出:“虞夏兩代,還是應當大力來研究的對象?!惫P者亦認為,有虞氏自先祖開始,即是司音樂與農(nóng)耕的族系。同時,有虞氏對于音樂品德的養(yǎng)成亦樹立了典范?!妒酚洝酚洝返拈_篇就是“太史公曰:余每讀《虞書》,至於君臣相敕,維是幾安,而股肱不良,萬事墮壞,未嘗不流涕也。”則可見有虞氏乃掌管音樂的理想典型了。我們在研究禮樂的時候,若忽視了有虞氏與音樂的特殊關(guān)系,則相當于忽視了一部分的音樂傳統(tǒng)。
首先我們看到有虞氏的祖先虞幕已經(jīng)是具備很高音樂敏感性的音樂家了。
即使是現(xiàn)代人,即使有一定的音樂程度,亦不能聽風度律,原因是缺乏農(nóng)耕時代人與自然的實踐關(guān)系,虞幕則應該是受過音樂教育,又長期從事農(nóng)耕的特殊勞動者。對自然間風的輕緩有了理性把握,而用聲音細分來辨明風的屬性以掌控農(nóng)耕。中國的“樂”與“風”亦自然而然地相聯(lián)系了,即音樂與大氣觀測的范疇,古人進行了理性的思索。這在西方的音樂觀念中是沒有的,亦是中國人的天才發(fā)明。因而在有虞氏一族中,運用音樂來監(jiān)測氣候以利農(nóng)耕,是社會生產(chǎn)中重要的經(jīng)驗,亦可以說“樂”與“風”的經(jīng)驗作為農(nóng)耕社會的有虞氏一族得到傳承和發(fā)展。
然而,“樂”的形式,是對天然產(chǎn)物的加工和制度化。對比起葛天氏的樂曲來,有虞氏的樂曲更復雜,編制更加大型,運用了鐘磐琴瑟管笙簫鼗鼓等多種樂器,可見已經(jīng)有了很成熟的音樂編排了。
同時,“樂”與“舞”都是一種儀式的藝術(shù),而作為由神巫祭祀過渡而來的上古音樂,更顯示了它的莊嚴和權(quán)威性。一旦驅(qū)除了迷信而形成社會的力量的話,禮儀是會應運而生的,這是一種刻意的行為規(guī)范,抑或說近似于英文Artificial的內(nèi)涵,是更為人工的即“克己復禮是為仁”,又“民之所由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jié)事天地之神也”(《禮記·哀公問》)。所以,舜之時,樂的龐大和積累,導致藝術(shù)的儀式和規(guī)范要求加強,分工和合作的儀式更加濃厚,則更需要“明等級以導之禮”(《國語·楚語》),因此有虞氏一族因為能夠執(zhí)掌《韶》,又能奏《九招》、《六列》、《六英》,若沒有一定的樂儀和分工,則不能演出大編制的樂曲,更不用說事天地神了??梢哉f,有虞氏能執(zhí)掌大編制樂曲,對禮樂的文明亦起著示范的作用。
最后,有虞氏更是得益于音樂教育的傳統(tǒng),使得先人智慧與音樂儀式得以流傳。上古之世,通曉音樂而借以通達自然和神靈的人本是上層人所可司的典職了,而夔典樂,教有虞氏胄子,則保障了有虞氏后代能肩負高層次的社會責任,亦與農(nóng)林牧魚之職分開,特能司樂,這正是領(lǐng)導社會群體走向更高度禮樂文明的基礎(chǔ),亦使社會活動更加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
所以,中國的禮樂文明,有虞氏世系對其的社會推動作用,必不可少!在此應用一句《史記·樂書》的話作結(jié):“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睂τ谟杏菔希瑘蜃屗?,舜讓禹,虞思又讓女于少康,則是禮樂典范了。
END
簡史專欄
上古史話
|
考古發(fā)現(xiàn)
|
分子人類學
|
人物志
古代神話
|
姓氏尋宗
|
農(nóng)業(yè)史話
|
民俗志
說文解字
|
地理志
|
古族古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讓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韶樂,究竟是一種什么音樂?
論語連載(65)《八佾篇》第25章,“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論語》: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清代皇宮單陛大樂收藏 名曲推送
21史記
中國音樂史考研復習資料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shù)
上網(wǎng)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lián)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guān)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yōu)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yōu)惠券
優(yōu)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